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13: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度量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角的度量(P40、P41例1)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度量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操作技能之一,教材首先介绍了量角器的组成,然后提供直观图演示,介绍了量角的步骤。
承前启后
角的认识→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教学目标
1.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2.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能正确、灵活地量出不同大小的角。
3.在学习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难点: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并会看量角器的内、外圈的刻度。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对比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角尺、量角器
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
2.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
1.学生观察、比较、汇报。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
角有(2)条边,(1)个顶点。
2.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1)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比较教材第40页两个角的大小,并说一说相差多少。
(2)讨论: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
2.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关于角的度量单位的知识,组织学生自学。
3. 认识量角器。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量角器。
(2)组织全班交流量角器的构成要素。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4.探究量角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2)介绍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的步骤,让学生尝试量角。
第一: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1)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发现:∠2比∠1大,但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
(2)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要想准确判断∠2比∠1大多少,就要进行准确测量。
2.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关于角的度量单位的知识,交流对1度角的认识,知道1度角的大小和写法。
3.(1)观察量角器。
(2)同桌间说说观察后的发现。小组内汇报对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认识。
4.(1)学生思考,大胆猜测量角的方法并交流。
(2)学生边听介绍,边用量角器尝试度量教材第40页∠1和∠2的度数,记录角的度数,计算∠2比∠1大多少。
3.在量角器上找到30°、45°、60°、90°、120°的角。
提示: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4.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3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读数,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订正。
7.比较大小。
(∠3)>(∠2)>(∠1)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培优作业
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1=(120°),∠2=(60°),∠3=(120°),∠4=(60°)。
发现:(相对的角相等)。
名师点睛
在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观察是认真的、仔细的、汇报也很积极,从中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接着提出怎样用量角器量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