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13: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P53例5)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5通过具体实例,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承前启后
乘法运算→基于乘法运算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应用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抽象概括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100米决赛成绩。
博尔特
9秒63
布雷克
9秒75
加特林
9秒79
提问:谁的速度最快?速度与哪两个量有关?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1.观察课件,思考问题,明确:博尔特的速度最快,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口算。
40×5=200 12×30=360
55×30=1650 120×4=480
22×400=8800 80×12=96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 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
讲解: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
(3)引导学生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学速度的读、写法。
讲解:上面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0千米,可以写作70千米/时。“/”读作每,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3.引导学生总结。
(1)已知速度和时间,如何求路程?
(2)已知路程和速度,如何求时间?
(3)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求速度?
1.(1)自主解答,汇报交流解题方法。
70×4=280(千米)
225×10=2250(米)
(2)倾听教师讲解,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
(3)根据算式,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70 × 4 = 280
↓ ↓ ↓
速度 时间 路程
225 ×10 = 2250
↓ ↓ ↓
速度 时间 路程
由此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2.倾听教师讲解,明确速度的读、法写能正确读出速度、写出速度。
3.进一步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路程÷速度=时间。
(3)路程÷时间=速度。
2.填一填。
一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则速度是(35千米/时),时间是(4小时),路程是(140千米)。
3. 某旅游客车载客30人,以60千米/ 时的速
度行驶,经过3 小时到达目的地。这段路程有多少千米? (P89)
180 千米
4.一辆客车的速度是36千米/时,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行驶了6小时,甲城距乙城有多远?
36×6=216(千米)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订正。
5.提出一个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的问题。
自己提一提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你知道一些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吗?查一查资料吧。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培优作业
1.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A城出发开往B城,大货车每小时行75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辆车几小时后相距15千米?
15÷(80-75)=3(时)
名师点睛
小学生具体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立探究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共同探究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