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垂线的画法》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垂线的画法》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13: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垂线的画法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垂线的画法(P58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画垂线,呈现了用两把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的方法,然后给出了画垂线的两种情况。例3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承前启后
认识平行和垂直→画垂线→画图形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理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最短”及“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和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重难点
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直尺、量角器
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组织学生回忆垂直的概念,让学生自由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2.引入新课。
师:大家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画垂线还有什么方法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垂线的画法。
1.学生自由交流,回忆垂直的概念。
2.交流自己的想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
(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相交)和(平行)两种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58页例2第1小题。
(2)组织学生讨论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重点强调:边线重合;平移到点;画线标号。
(3)组织学生尝试画垂线。
(4)课件演示标准画法。
2.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出示例2第2小题,组织学生说一说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师指导。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3.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
(1)组织学生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画几条线段,并量一量,比一比所画线段的长度。
(2)组织讨论:这些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
4.探究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都相等。
(1)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在平行线a和b 之间,任意画几条垂直的线段。
(2)组织学生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说一说发现。
(3)小结: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1.(1)交流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2)小组内讨论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3)学生尝试画垂线。
(4)观看课件演示,反思自己的作图过程,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1)比较两种画垂线的要求的异同。
(2)尝试过直线外一点垂线,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3)全班同学交流画法,并回顾两种垂线的画法。
3.(1)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任意一点,测量、比较。
(2)讨论后明确:垂直的线段最短,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
4.(1)按要求画线段,注意要画得标准。
(2)量一量、比一比,得出:平行线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认真倾听,理解规律。
3.过下面各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P105)
3.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可以画(1)条。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并提醒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全班集体交流。
5.长方形的长和宽互相(垂直);相对的边互相(平行)。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根据两条直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性质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画法:边线重合;平移到点;画线标号。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培优作业
/
名师点睛
教学时,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交流总结,老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好的掌握垂线的画法。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点到直线间的垂线段最短”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