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特征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特征(P64例1、P65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材提供了一组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从中抽象出位置、方向、大小都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激活学生已有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承前启后
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 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过程,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画法。
3. 经历拉用硬纸条订成的长方形框架两个对角的过程,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教具
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用硬纸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先出示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教具,然后用手拉长方形的两个对角,使长方形变形。
提问:老师手上的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形四边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学生根据老师演示,自由回答,明确:由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下列图形中,(③)是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三幅图,组织学生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汇报。
(4)揭示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探索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64页有关平行四边形高和底的知识。
(2)指导学生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①课件演示画高。
②强调:要用虚线画高,标出垂直符号,写上“高”和“底”。
③让学生尝试画高。
3.了解平行四边行的特性及应用。
(1)组织学生操作: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升降机、伸缩门等)
1.(1)看图,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
(2)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3)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小组合作验证,并汇报结果。
(4)认真倾听,明确概念。
2.(1)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的内容,自学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观看课件演示,了解如何画高及画高的注意事项。尝试画高,并说一说画高的方法。
3.(1)动手操作,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明确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特性。
(3)举例说明。
2.判断。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3.填空。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是锐角,那么和这个角相对的角一定是(锐角)。
4.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
/
自己画一画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
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讲解。
5.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9厘米,比它的邻边短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9+4+9)×2=44(厘米)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你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
培优作业
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9个
名师点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合作交流等方法,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