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共3课时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共3课时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18:45:39

文档简介

烙饼问题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烙饼问题(P105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承前启后
沏茶问题→烙饼问题→对策论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对烙饼问题的研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3.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操作实践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5张圆形纸片,练习纸(表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师:同学们喜欢吃烙的饼吗?谁亲自烙过饼?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例2情境图,提问:烙1张饼需要多少分钟?烙2张饼呢?
3.揭示课题:如果要烙3张饼,那么怎样才能最快烙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烙饼的问题。
1.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可以借助手势和动作,明确烙1张饼和2张饼都需要6分钟。
3.学生带着好奇心与教师共同进入新知的学习。
1.猜一猜。
1个人吃1个苹果要2分钟,5个人同时吃5个苹果一共要几分钟?
2分钟
二、合作实践,探究新知。(25分钟)
1.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
(1)组织小组合作,用圆形纸片代表饼摆一摆。
(2)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方案,并汇报。
(3)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烙法,并说一说看法。
(4)小结:方法三中的烙法,我们称之为“交替烙”。课件演示交替烙饼法。
2.探究烙4,5张饼的最优方案。
(1)引导小组合作,借助学具探究烙4张饼的最优方案,并展示汇报。
(2)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探究烙5张饼的最优方案,并展示汇报。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3.算出烙6,7,8,9,10张饼的时间。
(1)组织学生填写表格,分别填出烙1,2,3,4,5张饼的张数、面数、最短时间。
(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3)算出烙6,7,8,9,10张饼的最短时间。
4.小结:饼的张数是双数时,2张2张的烙最省时间,也就是分组烙最省时间;饼的张数是单数时,“分组烙+交替烙”最省时间。
1.(1)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
(2)展示自己的烙法。
方法一:1张1张的烙,6+6+6=18(分)。
方法二:先烙2张,再烙1张,6 +6 =12(分)。
方法三:让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3+3+3=9(分)。
(3)比较三种烙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4)认真倾听、观察。头脑中再现“交替烙饼法”。
2.(1)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明确:2张2张地烙最省时间。
(2)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明确:先烙2张,再烙3张,最省时间。
(3)与教师共同总结:单数张,先2张2张地分组烙,再交替烙最后3张;双数张饼,2张2张地分组烙。
3.(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表格,填表。
(2)认真观察,发现规律:从烙第2张饼开始,烙饼所需最短时间=烙饼张数×烙一面饼所需时间。
(3)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4.认真倾听,再次明确烙饼问题中的最优方案。
2.填一填。
(1)一个平底锅一次只能烙2张饼,1张饼有(2)面,如果烙熟1面需要2分钟,烙熟3张饼至少需要(6)分钟。
(2)煮熟1个鸡蛋需要10分钟,一只锅可以煮50个鸡蛋,那么要煮熟30个鸡蛋最少需要(10)分钟。
(3)在烤炉上烤面包,一次能烤10片,每片都要烤两面,每面都需要1分钟才能烤好,烤好20片面包需要(4)分钟。
3.想一想。
一个平底锅中一次只能煎2条小鱼,鱼的两面都煎,一面需要2分钟。煎5条小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可以先煎2条,再煎3条。煎2条需要2×2=4(分),煎3条需要2×3=6(分),一共需要4+6=10(分)。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8分钟)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4.烙1张饼的一面需要4分钟,一个平底锅一次可以烙2张饼,烙9张饼最快需要(36)分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解决烙饼问题,保证锅里尽量装满饼,才能使烙饼的时间最短。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培优作业
烤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面包已经比较干,只要烤1分钟就可以了,面包架子一次只能放2片面包。小丽要烤3片面包,最少要烤多长时间?
2+2+1=5(分)
名师点睛
“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代替饼,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渗透不同的教学理念。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烙饼问题”设计微课。
对策论问题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对策论问题(P106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明确田忌所用的策略,接着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理解田忌赛马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策略,体会对策论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
承前启后
最优化思想→对策论问题→对策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对策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难点
重点:在所有可能采用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解措施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实践操作,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表格图片、两组扑克牌(一组红桃3,5,7;一组黑桃4,6,8)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
1.比大小游戏。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3,5,7和4,6,8。学生拿大的一组,老师拿小的一组,比三次,赢两次为胜,每次都让学生先出。老师几轮比赛都赢了。
2.质疑:为什么老师总能赢?
3.揭示课题:老师总能赢是因为用到了数学中的对策论。今天就来学习“对策论问题”。
1.学生代表和老师玩比大小游戏。
2.学生思考,寻找答案。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猜一猜。
小明和小小玩扑克牌,小明手里的3张牌比小小手里的3张牌都大一点,小小有取胜的可能吗?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1.自由游戏,初步感知。
(1)组织游戏,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比大小。
(2)游戏结束,集体交流,展示汇报。
(3)质疑:能不能用小牌战胜大牌?
2.再次游戏,探究对策。
(1)引导拿到小牌的同学思考获胜的对策。
(2)组织小组再次游戏,汇报出牌过程及结果。
(3)组织观察小牌战胜大牌的出牌情况。
(4)组织讨论:大牌出9时,小牌为什么出4?
3.回顾过程,梳理对策。
(1)组织集体观察,思考:小牌战胜大牌的策略?
(2)师生共同总结小牌获胜的策略:让对方先出、最小对最大、保证赢两场。
1.(1)同桌两人开始游戏。
(2)交流,汇报结果。
(大部分都是大牌获胜,个别小牌获胜)
(3)根据刚才汇报的结果,明确有“小牌战胜大牌”的事实存在。
2.(1)思考获胜对策。
(2)同桌两人再次游戏,汇报出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
第二组:
……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3,5,7分别对8,4,6。
3.(1)思考小牌战胜大牌的策略,全班交流。
(2)与教师共同总结。
2. 甲、乙两人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甲的出拳的顺序是布、石头、剪子。乙应该怎样出拳才能获胜?
剪子、布、石头
3. 有15根火柴,A,B两人轮流取走,每次只能取1根或2根,谁取到最后1根火柴谁就赢。A为了确保获胜,应该让(B)先取。
4. 两个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假设名次高的能赢名次低的,三局两胜。
怎样安排才能保证B学校获胜?
B学校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对A学校的第二名、第三名、第一名。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3,引导学生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入教材第106页下面的表格中。
2.思考:田忌是怎样赢了秦王的?填写第106页上面的表格。
3.师生共同总结田忌赛马获胜的策略。
1.经过探究,总结出田忌可以有6种赛马策略,填写表格。
2.明确田忌获胜的策略只有1种,填写表格。
3.明确田忌赛马获胜的策略:齐王先派出赛马,田忌用最弱的马与齐王最强的马比,保证两场胜利。
5. 现有54张扑克牌,由甲、乙两人轮流拿,每人每次至少拿1张,最多拿5张,谁拿到最后1张谁获胜。你能为甲设计一个必胜的方案吗?
54÷(5+1)=9,让乙先拿,不管乙拿几张,甲拿的牌数都要与乙凑够6张。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策略,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对策论问题
让对方先出:
最小对最大;
保证赢两场。
培优作业
1.一盒玻璃球有20个,两人轮流从中拿走1个或2个,谁拿到最后1个玻璃球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拿,那么怎样拿玻璃球才能确保获胜?
20÷(1+2)=6……2
保证先拿,第一次拿2个,以后每次拿的数量和对方凑成3个,才能确保获胜。
2.有两堆火柴,一堆15根,一堆,11根.甲、乙两人轮流从中拿走1根或几根甚至1堆,但每次只能在某一堆中拿火柴,谁拿走最后1根谁获胜。问甲如何拿才能获胜。
甲从15根的那堆先取出15-11=4(根),使两堆火柴根数相同,然后每次根据对手取的根数在另一堆中取相同的根数,使两堆火柴根数保持相等,直至取到最后1根火柴。
3.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使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的和是28,谁最后报数谁就获胜。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那么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
28÷(2+1)=9……1
第,1次应报1,接下来对手报1则报2,对手报2则报1。保证和对手所报的数的和是3即可。
4. 一个农民带着一只狗、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要过河。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如果主人不在,那么狗会咬羊,羊会吃白菜。你能帮他想想怎样过河吗?
农民先带羊过河,接着回去带狗过河,再把羊带回来,把羊放下后带白菜过河,最后回去带羊过河。 (合理即可)
名师点睛
教师应巧妙筹划、精心设计新颖的游戏,让学生怀着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对策论问题”设计微课。
沏茶问题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沏茶问题(P104例1)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以家里来客人要沏茶为背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问题,讨论如何运用运筹的思想选择合适、快捷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优化思想。
承前启后
简单的统计→沏茶问题→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合理安排沏茶工序的问题中,学会用流程图的形式解决问题,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理解优化思想。。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重点:能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经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沏茶6道工序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猜谜语:世界上有一个奇怪的银行,它给每个人都开了个账户,每天都往大家的账户上存入同样数目的资金,令你当天用完,不准把余额记账,不准预支和超支。如果用不完第二天就自行作废。请问,这个银行每天给我们存入的到底是什么?(时间)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1.在老师的引导下猜谜语。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猜一猜。
小红:炒完菜之后焖饭。
小芳:焖饭的同时炒菜。
她们同时开始做饭,谁先吃上饭?
小芳先吃上饭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请小明帮忙为客人烧壶水,沏杯茶。如果你是小明,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情境图 )
2.明确沏茶的顺序。
(1)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经验,想一想,小明要完成沏茶这个任务需要做哪些事?
(2)课件出示6道工序,组织学生讨论:先做哪件事比较合理?为什么?
(3)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组织学生汇报。
3.引导学生用流程图把沏茶的顺序或方案表示出来。
4.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设计方案,看看哪种方案最合理。
5.小结:当有许多事情要做时,要先动脑筋想一想,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1.认真观察情境图,自由发言,说一说:怎么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2.(1)小组交流,归纳需要做哪些事: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找茶杯……
(2)分小组讨论,说一说应先做哪件事,并说明原因。
(3)学生汇报结果,明确沏茶的顺序。
3.学习用流程图表示出做家务的过程,并用学具卡摆一摆。
4.学生汇报,明确哪种方案最合理。
5.师生共同总结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
2.填一填。
(1)下面是妈妈做早饭的工序及各工序所需时间:淘米(2分钟)、煎鸡蛋(5分钟)、倒牛奶(1分钟)、熬粥(20分钟)、拌咸菜(5分钟)。其中(熬粥)的同时可以(煎鸡蛋)、(倒牛奶)、(拌咸菜),(淘米)这件事必须先做,妈妈做完这些家务最少用(22)分钟。
(2)妈妈上班,朵朵只能自己做饭吃。淘米(3分钟),洗锅(1分钟),电饭锅煮饭(20分钟),把妈妈做好的几个菜用微波炉热一下(8分钟),冲一碗汤(3分钟),她最快(24)分钟就可以吃饭了。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3.妈妈周末做了以下几件事: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钟)、擦玻璃(8分钟)、扫地(3分钟)、拖地(15分钟)、晾衣服(8分钟)。做完这些事最少需要(38)分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布置作业。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沏茶问题
培优作业
放学后,玲玲帮妈妈做家务,扫地(4分钟)、擦桌椅(3分钟)、淘米(4分钟)、洗菜(5分钟)、烧水(8分钟)、煮饭(8分钟)、炒菜(8分钟)。你能帮她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吗?
烧水的同时扫地和淘米,煮饭的同时擦桌椅和洗菜,最后炒菜,共用24分钟。
名师点睛
由于学生对沏茶这一生活事例比较熟悉,可以放手让学生思考设计沏茶的方案,各小组热烈讨论、认真计算,形成共同的方案。让学生亲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从中明白节省时间的道理,理解最优方案。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沏茶问题中的最优化思想”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