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34张 +学案):第五章第12课《社论两篇》(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34张 +学案):第五章第12课《社论两篇》(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3 20:25:05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第12课 社论两篇
从1849年中国丧失在澳门的实际主权,到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历史走过了整整150年。澳门的回归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澳门回归祖国在亚洲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553年葡萄牙入居澳门,到葡人获得统治权,再到现在已近500年。如今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不仅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的结束,而且最终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统治的历史。为了使澳门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历届政府曾做出过各种努力。但只有在今天中国一发出收回的声音,葡萄牙政府立即顺应了潮流,这足以说明现在中国的强大。而且中国在解决澳门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上,又表现出了体谅和现实态度。将在20世纪内收回澳门的具体时间,放到了20世纪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充分反映出一种宽宏的气度。
美字体
















赏美文
“一国两制”事业具有强大生命力
——祝贺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
时光之手又翻至12月20日,这个属于中华儿女的光辉日子。
15年前的今天,中国政府庄严
宣告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澳门从此迈进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在澳门特区政府的引领下,广大澳门同胞发挥爱国爱澳光荣传统,团结奋斗、务实进取,使得“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顺利实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澳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商埠名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澳门回归祖国15年,是“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成功实践的15年。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为中央对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广大澳门同胞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爱澳情怀,以崭新的面貌投身“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努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崭新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绚丽光彩。
澳门回归祖国15年,是澳门与内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15年。国家好,澳门才会好;澳门好,国家会更好。回归以来,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和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5年“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强大生命力日益彰显;广大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澳门;伟大祖国始终是澳门的坚强后盾,祖国日益昌盛为澳门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有澳门同胞同心协力,澳门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谱写新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选自2014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这两篇社论回顾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抒写回归的重大意义。
[适用角度]“创新”“实力是硬道理”
创新的光华
一流的人创新,二流的人模仿,三流的人盲从。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污染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钱锺书曾评书说:“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他认为宋人学唐诗境界高,高就高在那一点不像上。不禁为钱先生的见解舒眉浅笑。诗庄而词媚,正是因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才产生了美妙的宋词。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学唐诗像唐诗”,显得毫无生趣。
将天上宫阙的唐诗引渡到人间桃花的宋词,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
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勇气、一种智慧。
有这样一群贫苦的人。他们不甘于困顿,却毫无造反欲望;他们感到拥挤,却不倾轧乡亲同胞;他们不相信不劳
而获,却不愿将心血仅浇灌在身边的一方焦土。于是,他们渐渐将目光投向远方。试图以男子汉的强筋健骨踏出人生求变的第一步,他们的步伐,沉重而响亮。在变中求变,铸就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经营方式。“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为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
这便是当时独特的“大商人心态”,他们也踏出了中华历史上一页光辉的篇章——“晋商神话”。
创新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的继承,有远见的求变,有理智的提升,是用头脑、用眼光、用胸怀写就的大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一场十年浩劫之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东方悄然崛起。
是创新为古老的民族带来生机与活力,是创新为贫苦中的人们送去希望与温暖。
创新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当我们沉湎于那些“雷”文化时,有思索过它的本质吗?创新需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勇气,在如此严峻的2009年,中华民族该怎样找到自己的出路?
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着伟大复兴的使命,唯有创新,才能像桃花源中的渔人那样,穿过幽洞后,前方,豁然开朗。
历史的烟雨湮没在浩渺中,但创新的光华永恒。
一、语言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汶川地震中,四川、陕西、甘肃三省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野生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地震及多雨等不利天气条件________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___。
③MP3品牌数量已从2006年底的100多个降到不足20个,________MP3产业出现严重萎缩,倒________这极大地净化了MP3市场。
A.引领 释怀 与其说 不如说
B.引领 释怀 不仅是 而且是
C.引发 忘怀 不仅是 而且是
D.引发 忘怀 与其说 不如说
解析:①引领:引导带领。引发:引起;触发。②释怀:某种情感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忘怀:忘记。③强调“极大地净化了MP3市场”,故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学识非常渊博,但仍然谦虚恭谨,勤学好问;而有些人整日里不学无术,却自以为是,根本不把学问放在眼里。
B.近年来,我市公共设施,如井盖、路灯、电线电缆等,遭到盗窃、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此种情况,相关部门花大力气着手整治,集中力量开门揖盗。
C.本周新上映的电影并不像宣传的那样精彩,观众们看得索然无味。其实不只是电影,如今的许多事物都裹上了一层绚丽的外衣,让人一时优劣难辨。
D.旅行本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然而节假日的跟风使得以自驾游为目的的人们蜂拥而至,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城市交通系统顿时陷入瘫痪。
解析:A项,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它不能跟“整日里”搭配使用。B项,开门揖盗: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不符合语境。C项,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一点兴趣和意味也没有。D项,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此处说的是交通系统应付不过来,应用“捉襟见肘”。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不仅找到了一种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新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
B.人工智能机器人真的会战胜人类吗?多少人在观看比赛时眉头紧锁,心存疑问,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科幻电影里那惊心动魄、结局难料的人机大战。
C.恐怖分子是国际社会公敌,要不断深化国际反恐执法合作,切实加强对我海外项目和人员的安全保护和风险预警。
D.为了这一天,中国政府以统一祖国的大局为重,以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大局为重,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解析:A项,搭配不当,青蒿素不能“找到”“开辟”,改为“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B项,少宾语,在最后加“的画面”。C项,语序不当,“安全保护和风险预警”改为“风险预警和安全保护”。
答案:D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解析:第一空,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你”,句式一致,不需要“使”字。第二空和第三空的顺序,由下文的“但”字得出,应先说“成功”,再说“失败”。整句意思是说“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失败了“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答案:C
5.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50字。
2009年3月9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反对该建议。如果名牌大学不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学,穷人家的孩子“有分无钱莫进来”,将是更大的不公平。
(示例二)支持该建议。富家子弟多出的学费可以帮助贫困生上大学,减轻贫困生的家庭负担。
6.民生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关系到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进行评论。阅读下面的材料,作简要点评,要求观点鲜明,字数30~60字。
根据《北京大学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许多具有推荐学生上北大的资质的中学纷纷公布了校长实名推荐学生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名单,并在校内张贴公告并进行公示。在推荐过程中,校方表示在目前制度下,成绩仍然是学校不可避免要考虑的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偏才”和“怪才”很难被挑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任何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改革都有一个摸索的过程,给改革者一个宽容和呵护的环境,那么改革会少走许多弯路。
(示例二)改革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恐惧失误而不求改革,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因循守旧,这才是对大多数人最大的不公。
(示例三)改革不是穿新鞋走旧路,如果还是以分数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那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因此,我劝校长重抖擞,不拘一格荐人才。
二、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
叶铁桥
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十岁以下者)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
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宣布,已在新浪及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管理。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已达8.8万 余人,最近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 800余条,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号召:“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2008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在微博时代,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通过警察来鉴别和做DNA鉴定对比。以前做不到的,今天可做到了。我们应贡献、整合和集中我们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支持和协助公安部门的打拐行动。”
这场全民打拐行动也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对此表示支持。2月3日,他在微博上写道:“反对拐卖,人人有责”,“禁绝拐卖、禁绝利用儿童乞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表示“反拐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据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展5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17 486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 044人,解救被拐卖儿童6 785人、妇女11 839人。
事实上,自从2010年12月12日开通微博以来,陈士渠就随时接收网友线索,并向发现线索的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部署。但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多个地区的警方已表示支持这场全民打拐行动,并号召当地民众响应。广东省中山市警方今日在微博中表示:针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爱心接力,中山警方将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对有被拐骗嫌疑的儿童采集血样,对其身份进行技术甄别并立案侦查。不是被拐骗的,将协助民政部门积极救助并遣送。警方提醒市民,发现行乞儿童身上有致残致伤痕迹疑似被拐的,请立即拨打110。
该行动也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2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被拐儿童被虐待的帖子,不由得想起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的应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提案,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
2月7日晚,韩红表示“提案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当天还召开了由律师、资深媒体人士以及专家参与的第一次打拐提案启动会,2月8日,会议第二次召开。韩红在微博中透露,提案主旨已基本确定:1.立法严惩;2.解救收容;3.开放福利院的创办规定;4.提高低保人群的福利待遇。
韩红说:“我们知道有困难、有危险、工作量巨大……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要相信政府一定会解决此事!”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建嵘想把110出警的情况记录并将它发在微博上,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于建嵘的大无畏精神并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
B.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
C.新闻在介绍“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D.“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说明广大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很强,这必将极大地推动这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A项,文中没有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
答案:A
8.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微博打拐”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篇新闻是以倒叙的方式安排,“微博打拐”的特点渗透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只要找到事件的发展顺序,即可找到该事件的“特点”和做此类题的规律。
答案:①在微博世界里发起,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照并上传到微博,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②得到广大网友的有力支持,他们行动迅速;③引起警方、官方、媒体、人大代表的重视;④互动性强,传播迅速;⑤微博打拐,力量并不微薄。
9.新闻具有时效性,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的这一特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特色的能力。新闻的“时效性”要抓住新闻的“快”“新”和产生的效果来答,注意要结合这则新闻,将理论和文本相结合。
答案:首先,本文通过倒叙的写法,并不断突出时间,以此来体现“微博打拐”事件报道的快速、及时,这是新闻的时效性“快”的特点;其次,本文将“微博打拐”这一个诞生不到一个月的新生事物报道出来,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的“新”的特点,并在文中不断渲染“微博打拐”引起的关注与取得的效果,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课件34张PPT。第五章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