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P46――47减法的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及想想做做内容。
【教材分析】
在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上,教材联系生活提供了一幅幅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情境,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以它来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减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不同,尊重他们的选择,学会在玩中学,在学中思。
【设计理念】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掌握和建构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感知事例后面蕴藏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小圆片、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出示任务单
1、填空
(1)5可以分成2和( ),( )
和4,还可以分成( )和( )。
(2)3可以分成1和( )。
2、想一想,填一填
有5个小朋友在跳绳,走了3个,还剩下几个小朋友?
3、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把两部分合起来)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师:观察图片,第一幅图由5个小朋友在浇花,第二幅图呢?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小朋友在浇花?
生:还剩3个。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1:数数数出来的。
生2:倒着数数数出来的。
生3:数的分解得出来的。
师:真聪明,今天老师要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除了上面说到的几种方法得出答案外的新方法。
师:像这样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
板书:减法
2.学习减法算式。
(1)认识减号、减法算式及算式的读法
减法也有它自己的符号,算式。那到底该怎么表示呢?
师:观察图中人物的变化?
生:原来有5人,后来走了2人,手还剩3人。
师:从原来5人走2了只,也可以说从4里去掉2,还剩下多少时我们就可以用算式5—2=3表示。“—”就是新朋友减号,它怎么写呢?
生1:短短的一条横线。
生2:像语文里的一样
师:说得真好,小朋友们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比一比(生拿出手一起比划)
师:谁会读这个算式?
生:4减2等于2.
(2)正确书写减法算式
3.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试一试
巩固发展,加深理解
完成想想做做
师根据巡视情况点评。
小结:求还剩多少时用减法。
五. 板书设计: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2)
5 - 2 = 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