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07: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有几瓶牛奶》
(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79页及第80页练一练第1、2、3、5题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小棒 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口算。出示算式:9+1+4= 10+4=
9+1+5= 10+5=
9+1+7= 10+8=
对口令(师生互动,凑成十)
(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凑十法”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从中获得相关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左边一盒有9瓶牛奶,右边一盒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
2、学生独立列式。指生说算式:9+5= 或5+9=
3、学生尝试计算。
4、引导学生利用小棒代替牛奶摆一摆,算一算。(学生思考操作)
5、指生展示摆法及说算法。(可能会出现的算法有:)
(1)、数数法:先数9瓶牛奶,再数5瓶牛奶,然后把5瓶牛奶一瓶一瓶加到9瓶牛奶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2)、摆小棒(凑十法):
方法A:左边有9根小棒,从右边拿1根凑成 10,再用10加剩下的4就得14。
师:(边说边板书)也就是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用10加4就等于14。(强调问:为何要从5根那只拿1根,而不拿2根或3根)。
方法B:右边有5根小棒,从左边拿5根,凑成10根,再用10加剩下的4,就得14。
师:(边说边板书)也就是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用4加10就等于14。
(强调问:为何要从9根那只拿5根,而不拿6根或7根)
(课件演示摆小棒凑十的过程)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计算方法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做一做,说一说, 拨计数器(满十进一)
(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复习数位,借助“10个一是1个十”,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在操作中前进行思考。)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教材第79页圈一圈,算一算。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圈一圈后,集体交流,展示学生圈法。
2、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展示圈法,集体交流。
3、 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2、5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然后列式计算,指生口述计算过程。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的“凑十法”的简单。)
游戏:小老虎回家。(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拿算式卡片到板前找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9加几,设计学生喜欢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巩固知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评价,一方面进行情感评价,另一方面对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9+5=14 或 5+9=14



9+1=10
10+4=14


5+5=10
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