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第8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8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例1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5米、宽4米、高4米
(2)棱长5厘米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
1、出示例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对照公式,问:这里的长×宽和棱长×棱长分别求的是什么?
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
2、小组讨论;如果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如果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教师板书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
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习四第5题
学生分析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做练习四第7题
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4、8题。
教学反思:
整个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也曾强了。
1、在知识的生成,巩固应用阶段,我将新知的传授与练习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间的连贯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得教学内容一气呵成!
2、能联系实际生活,设计达标测评题。达标测评题有梯度,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抢答是简单的体积计算,通过抢答激活了课堂,接着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再接着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计算零件的体积,升旗台的体积,最后出示拓展延伸题为优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内化,升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课堂虽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是还不够严谨,比如课堂用语的简练性、学具教具的充分利用、学生上台操作机会、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各方面还有待学习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