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第三教育集团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联考
生 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
A. YYRR和YYRr B. YYrr和YyRr C. YYRr和YyRr D. YyRr和YyRr
2.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 一定是黑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3.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 全部变蓝 B. 全部不变蓝 C. 1/2变蓝 D. 3/4变蓝
4.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5. 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6.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B. 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C. 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D. 精卵的随机结合与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无关
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基因型为aB卵细胞的同时,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A. AB、AB、ab B. AA、aB、aB C. aB、Ab、Ab D. aB、AB、AB
8.下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叙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Ⅲ→Ⅳ
B. 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Ⅲ→Ⅳ之间
C. 减数分裂发生在Ⅱ→Ⅲ,Ⅳ→Ⅰ
D. 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9.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A. 1 000 B. 2 000 C. 500 D. 无法确定
10.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1.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12.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共有( )
A. 4个 B. 20个 C. 61个 D. 64个
13.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试问AZY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A. 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转录 B. 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逆转录
C. 抑制艾滋病毒蛋白质翻译过程 D. 抑制艾滋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14.关于RNA得叙述,错误的是()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真核细胞内r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15.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D. 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中 A 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 是 A 的各分裂期图。请分析回答: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2)B细胞位于______________期;E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染色体的角度分析,理论上该动物可产生____________种卵细胞。
17.图 1 为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图 2 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⑥的名称是__________;图中的①②③是否构成了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填“是”或“否”)。
(2)图二中, ②的名称是________( 其序列为 AUGGCUUCUUAA),⑥的名称是___。
(3)假设图二的①中共有 600 碱基对,则由它控制形成的②中含有______个密码子, 最终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最多不超过______种。
(4)写出与②对应的⑤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________。
(密码子表:酪氨酸:UAC;甲硫氨酸:AUG;丙氨酸:GCU;精氨酸:CGA;丝氨酸:UCU;终止密码:UAA)
18.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I 代中与男孩 III9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亲属的基因型是______,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__________(填称呼)。
(2)V10 是红绿色盲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 III7 和 III8 再生一个孩子,其为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Ⅱ.下表表示果蝇(2N=8)6 个品系(都是纯系)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 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突变性状,其它性状都正常,且和野生型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品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性状
野生型
残翅
黑身
白眼
棕眼
紫眼
染色体
Ⅱ(v 基
因)
Ⅱ(b 基因)
X(r 基因)
Ⅲ
Ⅱ
(1)研究伴性遗传时,在上表中选择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品系之间杂交最恰当;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确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时,选择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品系之间杂交最恰当。
(2)让品系②中的雌性个体与品系④中的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只考虑v和r基因控制的性状),得到的 F1 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
A. YYRR和YYRr B. YYrr和YyRr C. YYRr和YyRr D. YyRr和YyRr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在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中,YY︰Yy=1︰1,RR︰Rr︰rr=1︰2︰1,据此可推测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 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 一定是黑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B
【解析】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假设由A、a控制),则两只杂合白羊基因型均为Aa杂交后代3/4A_白色,1/4aa黑色,所以它们每个子代都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3.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 全部变蓝 B. 全部不变蓝 C. 1/2变蓝 D. 3/4变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Ww,经减数分裂产生两种花粉W和w,比例为1:1。
【详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体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花粉W和w,比例为1:1。又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所以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1/2变蓝。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分离,即精子含有每个显性基因的概率均为1/2,在解答时运用乘法法则。
【详解】由题意可知四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假设体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CcDd,产生ABCD配子的概率是1/2×1/2×1/2×1/2=1/16。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短暂加倍,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6.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B. 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C. 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D. 精卵的随机结合与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无关
【答案】A
【解析】
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因此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A正确;精子的数目远远多于卵细胞,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随机移向两极,因此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C错误;精卵的随机结合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错误。
【考点定位】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2、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精卵的随机结合。
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基因型为aB卵细胞的同时,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A. AB、AB、ab B. AA、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由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是aB;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2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Ab。
【详解】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卵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基因型相同的1个卵细胞和1个第二极体,1个第一极体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第二极体。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的染色体与含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卵细胞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3个极体为aB、Ab、Ab,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下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叙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Ⅲ→Ⅳ
B. 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Ⅲ→Ⅳ之间
C. 减数分裂发生在Ⅱ→Ⅲ,Ⅳ→Ⅰ
D. 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Ⅰ→Ⅱ雌雄个体产生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Ⅱ→Ⅲ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Ⅳ→Ⅰ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通过有丝分裂;Ⅲ→Ⅳ是受精作用。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和Ⅳ→Ⅰ,A错误;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Ⅱ→Ⅲ之间,B错误;Ⅱ→Ⅲ发生的是减数分裂,Ⅳ→Ⅰ为有丝分裂,C错误;Ⅳ是合子(受精卵)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D正确。故选D。
9.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A. 1 000 B. 2 000 C. 500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DNA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含31P,复制一次形成的2个子代DNA每个DNA各含1条31P量和1条32P链,2个子代DNA分子量比亲代DNA增加了2000,故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2 000/2=1000,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0.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11.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b、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大肠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c、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综上所述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故选A。
【点睛】解题时要能够运用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和噬菌体的寄生特性,并且明确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12.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共有( )
A. 4个 B. 20个 C. 61个 D. 64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密码子表中有64个密码子,其中有两个起始密码,三个终止密码,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所以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故选C项,A、B、D项错误。
考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点睛:本题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理解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13.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试问AZY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A. 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转录 B. 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逆转录
C. 抑制艾滋病毒蛋白质翻译过程 D. 抑制艾滋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原料,而只有选项B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需用到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故B项正确;A项中艾滋病毒基因RNA基因的转录与核糖核苷酸有关,C项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与氨基酸有关,D项RNA基因的自我复制与核糖核苷酸有关,故ACD三项都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关于RNA得叙述,错误的是()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真核细胞内r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位于mRNA,能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tRNA携带。
【详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A正确;真核生物体中的RNA主要是在细胞核通过转录形成的,B错误;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C正确;细胞中有61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正确。
故选B。
15.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D. 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
【详解】转录的产物是mRNA,因此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RNA聚合酶能催化DNA转录形成RNA,因此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B正确;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子的容错性,C正确;翻译时是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中 A 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 是 A 的各分裂期图。请分析回答: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2)B细胞位于______________期;E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染色体的角度分析,理论上该动物可产生____________种卵细胞。
【答案】 (1). A B D (2). D E (3). 有丝分裂后 (4).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5). 4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为体细胞或卵原细胞。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应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C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应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D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发生了配对,整齐排布在赤道板的位置。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E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染色单体,说明是已经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F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详解】(1)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几乎相同,但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D。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故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D、E。
(2)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图像,由于该动物为雌性,所以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3)此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知,该生物有可能产生4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的卵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7.图 1 为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图 2 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⑥的名称是__________;图中的①②③是否构成了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填“是”或“否”)。
(2)图二中, ②的名称是________( 其序列为 AUGGCUUCUUAA),⑥的名称是___。
(3)假设图二的①中共有 600 碱基对,则由它控制形成的②中含有______个密码子, 最终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最多不超过______种。
(4)写出与②对应的⑤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________。
(密码子表:酪氨酸:UAC;甲硫氨酸:AUG;丙氨酸:GCU;精氨酸:CGA;丝氨酸:UCU;终止密码:UAA)
【答案】 (1). ①和② (2). 鸟嘌呤 (3). 是 (4). 信使 RNA (5). 核糖体 (6). 200 (7). 20 (8).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
【解析】
【分析】
图一为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图二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①为DNA链,②为转录形成的RNA,③为氨基酸,④为tRNA,⑤为正在翻译的肽链,⑥为核糖体。
【详解】(1)DNA为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的双螺旋结构,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之间形成氢键连接在一起。碱基之间遵循A-T、G-C配对,故图中⑥为G,即鸟嘌呤。图中①②③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2)图二中②是翻译的模板mRNA。⑥是翻译的场所核糖体。
(3)①是模板DNA,如果有600个碱基对,则由它转录形成的mRNA中有600个碱基,其上每相邻的三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故②上含有200个密码子,最多有200个转运RNA来进行搬运,但合成的氨基酸最多是20种。
(4)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根据②中序列AUGGCUUCUUAA,结合提供的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知②中序列翻译形成的肽链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转录、翻译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8.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I 代中与男孩 III9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亲属的基因型是______,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__________(填称呼)。
(2)V10 是红绿色盲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 III7 和 III8 再生一个孩子,其为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Ⅱ.下表表示果蝇(2N=8)6 个品系(都是纯系)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 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突变性状,其它性状都正常,且和野生型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品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性状
野生型
残翅
黑身
白眼
棕眼
紫眼
染色体
Ⅱ(v 基
因)
Ⅱ(b 基因)
X(r 基因)
Ⅲ
Ⅱ
(1)研究伴性遗传时,在上表中选择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品系之间杂交最恰当;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确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时,选择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品系之间杂交最恰当。
(2)让品系②中的雌性个体与品系④中的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只考虑v和r基因控制的性状),得到的 F1 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1). XBXb (2). 外祖母 (3). 1/4 (4). 1/8 (5). ①×④ (6). ②×⑤ (7). VvXRY、VvXRXr
【解析】
【分析】
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女性的色盲基因可来自母亲或父亲。根据“果蝇的6个品系都是纯系,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突变性状,其它性状都正常,且和野生型一致”可知,品系①与其它任何一个个体杂交都只能出现一对等位基因,而②-⑥中任意两个品系杂交均能产生两对等位基因,但要研究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择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
【详解】Ⅰ.(1)根据色盲遗传的特点,III9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Ⅱ6,由于I4不患病,所以Ⅱ6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Ⅰ3,根据其表现正常,可知基因型为XBXb,即III9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亲属Ⅰ3的基因型是XBXb。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其外祖母。
(2)5号正常,基因型为XBY,由于9号色盲,所以6号基因型XBXb,则8号基因型为1/2XBXB、1/2XBXb,7号基因型为XBY,所以V10是红绿色盲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1/2=1/4。
(3)若III7和III8再生一个孩子,其为色盲男孩的概率是1/2×1/4=1/8。
Ⅱ.(1)研究伴性遗传时,应选择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由于表中六个品系均为纯系,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突变性状,其它性状都正常,且和野生型一致,所以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①×④。研究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常染色体上控制眼的基因位于Ⅲ号和Ⅱ号染色体上,但由于控制翅的基因也在Ⅱ号染色体上,所以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确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时,选择品系②和⑤杂交最恰当。
(2)品系②只有残翅基因为隐性纯合,其它性状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即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vvXRXR,品系④中只有白眼基因为隐性纯合,其它性状的基因均为显性纯合,即雄性的基因型为VVXrY,所以让品系②中的雌性个体与品系④中的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子代基因型为VvXRY、VvXRXr。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