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题
七 生物圈与植被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1~3题。
1.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
A.草地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
2.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
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
3.我国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1选A,2选B,3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区为西藏,故为草地。第2题,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地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地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第3题,我国主要草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沙漠化严重。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5.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6.下列树种最可能出现在甲地的是 ( )
【解析】4选C,5选B,6选C。第4题,图中显示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雷州半岛。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第5题,图中甲地位于河南省,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乙地为甘肃省,自然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二者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第6题,甲地为华北地区,自然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四幅图中A为椰树,属于常绿阔叶树;B为云杉,属于针叶树;C为柳树,属于落叶阔叶树;D为仙人柱,为荒漠植被。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7、8题。
7.旅游者要观看野生动物向北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选择的时间应在(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8.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该地区 ( )
A.植物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解析】7选C,8选A。第7题,因野生动物随水源迁徙,8~9月,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越过马拉河地区,所以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迁徙。第8题,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差异大,所以野生动物迁徙到降水多的地区;不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因全年高温,所以也不受热量的影响。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某植物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
10.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解析】9选D,10选D。第9题,结合景观图判断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植被为吸收水分扎根于深处。第10题,当地降水少,全球变暖使当地蒸发加剧会导致水资源趋于减少,因此地下部分的根系会向更深处生长;为减少蒸腾作用,地上部分叶片会变小;由于水分不足,地表植株会变得更矮小。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①~⑤代号表示的物质: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___ 物合成____ 物,同时把____ 能转变成____能贮藏。?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的____发生迁移,同时也改造了____圈、____圈和岩石圈。?
【解析】第(1)题,图中①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二氧化碳,②是光合作用形成的,属于大气的成分,表示氧气;③是微生物分解,属于大气的成分,故为氮气;④是光合作用形成的,是动物的食物,故为有机物;⑤是微生物分解,进入土壤,表示无机物。第(2)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第(3)题,生物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1)二氧化碳 氧气 氮气 有机物 无机物
(2)无机 有机 太阳 化学
(3)化学元素 大气 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13.2001~2010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
【解析】12选B,13选D。第12题,洞庭湖平原多为湿地或农田植被,东南丘陵多为常绿阔叶林,山东丘陵多为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多为农田植被,结合年NPP大小顺序可以判断,常绿阔叶林最大,故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第13题,年NPP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故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绿色植物的数量,影响绿色植物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水热状况。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植被的类型短期不会发生变化,土壤肥力不会呈现高低变化,雾霾天数对植被数量影响较小。
14.(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由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虽海拔升高,但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是先增加再减少,阳坡在2 000~2 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 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 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大,在2 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主要是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造成的,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多于阳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故温度高;由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阳坡与阴坡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2 300米至2 600米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方法技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分布规律探究图示不符合规律的曲线及位置
达标测试题
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
A.椰子树 B.樟树 C.榆树 D.茶树
3.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解析】1选C,2选C,3选A。第1题,明明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说明位于我国北方,主要是落叶阔叶林。而贝贝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主要是常绿阔叶林,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纬度差异导致的温度差异。第2题,明明家乡位于北方,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椰子树、樟树、茶树主要种植在我国南方,榆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第3题,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5.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解析】4选A,5选C。第4题,甲图的大漠胡杨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冬冷夏热,温差大。乙图的兴安林海分布于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图的海南椰树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淋失作用较强,发育红壤,有机质少;丁图的黄山迎客松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以流水作用为主。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的植被根系发达,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干旱,地表水少;乙地叶呈针状是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丙地的植被四季常青,是由于位于热带,终年高温;丁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新思维·新考向】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7年9月、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说出图中甲处植被类型的名称,并分析成因。
(2)结合材料,解释2017年9月、10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甲处为特殊的热带雨林带,其原因主要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2017年9月、10月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受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