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丽水、衢州十二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丽水、衢州十二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4 19: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2019.9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资治通鉴》记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筒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这说明春秋时期
A.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
B.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C.世官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嫡长子继承制已经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
2.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者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右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大司马;《神农本草经》;五经博士

稷下学宫;《商君书》;《道德经》

二府三司;《梦梁录》;米芾

风力水车;《天工开物》;《杏园雅集图》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名言,下列言论也是出自于他的是
A.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D.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现;若无私,则无心矣
4.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下表选项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事件
诗歌
A
平定三藩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滇平》(1681年)
B
册封达赖
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斿。
C
收复台湾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年)
D
亲征噶尔丹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5.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护国家主权的伟大斗争。右图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示意图,与图中地点发生事件相符的是
A.1870年,阿古柏率军侵占② B.1871年,阿古柏出兵强占①
C.1875年左宗棠率清军从④西征 D.1 880年,左宗棠在③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6.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如是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此则口口口口之要旨也。”“口”中应该填入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节制资本 D.平均地权
7.“即以不进化之社会言之,其间亦不无微变。例如吾辈不满于康先生,而康先生曾亦不满于张之洞与李鸿章,而张之洞、李鸿章亦曾不满于清廷反对铁路与海军之诸顽固也。宇宙间精神物质,无时不在变迁即进化之途。道德彝伦,又焉能外?……试更以演绎之法,推论孔子之道,实证其适用于现代与否,其断论可得而知之矣。”这表明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实质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批判封建专制唤醒民众觉悟 D.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8.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明代时就有“九省通衢”之称。下列发展史实与武汉无关的有
①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
②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③《昭文新报》出版,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④北伐战争期间曾收回法租界
⑤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 D.①②④⑤
9.下表是小明亲历某次婚礼的实况记录表,下列6处标记记录中错误的有
1925年上海的婚礼实况
(新郎和新娘身份:留洋归来的新青年)
项目
内容
新郎新娘服饰
新郎白色①西装、新娘西式白色婚纱和高跟鞋。
乘坐的交通工具
新郎新娘:汽车。来宾:②公共汽车、③有轨电车、④地铁、自行车。
来宾得到婚礼消息的途径
电报、电话、⑤电视转播
来宾穿着
男宾:两装、中山装、长袍马褂。
女宾:⑥改良旗袍、西式裙装、上衣下裙。
年纪大的女宾裹脚,年轻女宾穿高跟鞋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下列关于抗战时期著名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A.淞沪抗战: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B.太原会战: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一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枣宜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
11.王意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中写道: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
B.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C.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
D.“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12.日记作为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竺可桢先生在日记中写到:“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七点回中南海继续开会。”竺可桢同志最有可能参加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七大
13.右图是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临某地视察,并以示祝贺的亲笔题字。据此判断,张爱萍将军祝贺的事件是
“通天盖地”
A.中国笫一颗原子弹爆炸
B.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D.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14.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列外交事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②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③第一次举办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
④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上述规定的正确评价有
①有利于缓和大州和小州的矛盾 ②有利于缓和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③给这部宪法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④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下列选项与“双元革命”中“英国革命”有关的是
A.推动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B.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C.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
D.极大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世界连接为一体
17.年复一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参观新泽西的某一实验室,纪念一位为人类留住声与光的伟人。下列选项属于“这位伟人”的成就的是
A.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和电话
B.在费城创建了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C.与助手试验了很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发明了铂丝灯泡
D.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
18.下表是1929—1938年美、苏、德、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表,表格中数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国家
1929年(%)
1932年(%)
1937年(%)
1938年(%)

11.1
10.6
11.4
13.2

43.3
31.8
35.1
28.7

5.0
11.5
14.1
18.7

2.5
3.5
3.5
3.8
A.①德国②美国③苏联④日本 B.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④苏联
C.①日本②苏联③美国④德国 D.①苏联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
19.“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材料中的这本书是
A. 《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神圣家族》
20.1933年罗斯福发表了第三次“炉边谈话”,在交谈中,他申明:“在战争中,在夜战的朦胧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儿戴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同志们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都能互相识别。”,“我正在要求工人们以谅解和协助的精神和我们同行”。材料中的“炉边谈话”旨在支持
A.金融诚信 B.工人权利 C.“以工代赈” D.行业公平竞争
21.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阶段,通货膨胀率60年来最低,出现了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失业率降至30年来最低点。下列选项关于这一阶段的表述无误的是
A.实施了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采取了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减税、鼓励消费等措施
C.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基本实现了高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这时期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22.自成立以来,进行过八大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关税税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1948年的36%降到90年代中期的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种大幅度地减让关税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所未有的,对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为实现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条件。这一组织是
A.WB B.GATT C.IMF D.WTO
23.1955年,在半坡遗址(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出土了人面鱼纹彩盆,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学者推测是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盛器。有学者认为是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的祭具,半坡人用这种“绘有巫师面具形象的陶器代替巫师现场作法”。鱼纹“既象征鱼的丰收,又象征农业生产的丰收或许还有驱灾避祸,大吉大利的含义”。后经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学者确认这是一种特制的葬具,是儿童瓮棺的棺盖。这反映出
A.历史解释一定要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
B.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解释的问题
C.后来的历史解释更加趋近于历史事实的真实性
D.历史解释以考古的发现为依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24.二战期间盟军在异常恶劣天气情况下展开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录作战,使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次登陆战发生在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7分,26题20分,27题15分,共52分)
25.(17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表现。并请用一句话评价为“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8分)
材料二 唐初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隋唐之重建西安以一种宏大的眼光,构成一座计划城市。……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帝威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一个阿萨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安受审: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具热忱的是日本人,其中有些像今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在中国即曾居留达几十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以唐太宗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 (6分)
材料三 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为契机,唐太宗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其历史功绩可以和孔子创立儒学、占卜、历算、工巧等的贡献相媲美,唐太宗和符号化的孔子在政治与文化上的“至高性”和“重要性”就成为这二人所具有的共同点,唐太宗与孔子都可以算作汉文化的代表。
——摘自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载看藏族史学观》
材料四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和材料三之间的历史联系。指出材料四建筑体现“汉文化”的表现。(3分)
26.(20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港的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重庆国民政府新任驻英大使顾维钧,就曾奉蒋介石命向英国政府说明香港是中国政府渴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抗战末期,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中国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开罗会议后,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关于将日本从中国掠去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一规定的同时,也殷切期待着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重庆国民政府虽然出于稳定自身统治目的,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但为取得英美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不愿在香港问题上与英美闹翻最终不得不屈从美国压力,对英国妥协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摘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结合所学,从中国视角分析抗战胜利前后没有收复香港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中国人民欢呼《开罗宣言》的理由。(5分)
材料二 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而把这个问题留到几十年后解决?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1978年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时候的国际形势,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缓和,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善为中国实现统一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随着1997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渐近届满,香港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点。
——摘自《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并扼要概括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主张。(5分)
材料三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
——摘自《邓小平文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9.24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谈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指出中英双方达成的共识。 (3分)
材料四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定《基本法》的机构。根据材料四概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并概述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历史意义。 (7分)
27.(15分)法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一个理想的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古罗马)西塞罗
(1)概括材料一中西塞罗的思想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6分)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关于万民法,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①万民法的国际法精神体现在当时的各个领域。②万民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侧重分析①,结合古罗马的思想和文化遗产进行说明。侧重分析②,阅读材料二,结合万民法的积极影响进行阐述。(4分)
材料三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我们可以看到,新济贫法实际上是对旧有济贫法的一次重大变革与修改,在救济方式、救济对象的确认以及具体的管理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变化。从旧济贫法到吉尔伯特法、斯皮纳姆兰法,政府的救济在不断的宽松,而新济贫法则一反常态,使济贫要求变得严厉起来。
——摘自百度百科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规定的主要目的。并扼要说明此法出台的历史背景。(5分)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A
B
D
C
C
D
B
C
B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D
C
D
A
B
D
D
B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7分,26题20分,27题15分,共52分)
25.(17分)
(1)表现: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分)
经济上:曲辕犁推动农业的发展(1分);
推行均田制(写出租庸调制也可给一分,总分不超过1分)(1分);
唐三彩风行一时;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三点任意一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1分);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1分)。
评价: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2分。唐太宗1分,评价1分)
(2)观点:唐朝开明开放,兼收并蓄;唐朝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唐朝带有世界主义的色彩。(3分)
史实: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对与中国相隔较远的印尼、东罗马等遣唐使,唐太宗都复信回礼;召见天竺取经回来的高僧玄奘;
召见来唐游学的朝鲜、日本僧人。(任意三点得3分)
(3)联系: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红山宫,此为布达拉宫前身。(1分)
表现:殿顶飞檐翘角(1分);梁架,斗拱,藻井(写两个点就可得1分,只写一个点不给分)(1分)
26.(20分)
(1)态度: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明确要求收回香港。(1分)
原因:中国国力衰弱;国民政府腐败(为取得英美支持其反共灭共);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2分)
理由:有利于美英中三国协同对日作战;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恢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为统一台湾提供国际法依据)。(2分)
(2)原因: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经济;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3分,每点1分)
主张:中国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2分,每点1分)
(3)解决方案:收回香港主权,坚决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2分,每点1分)
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1分)
(4)机构:全国人大。 (1分)
地位: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或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分,每点1分)
意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也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任意四点得4分)
27.(15分)
(1)主张: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平等(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权力均衡(或协调)(3分)
体现: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政府专制。(3分,其它有关启蒙运动的主张,正确并符合本题要求亦可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
(2)我选择①,西塞罗继承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大斗兽场将希腊柱式和罗马拱门相结合,将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的美感融为一体;图拉真广场两边的柱廊和乌尔皮亚廊柱大厅庄重宏伟;万神殿集希腊柱式、三角形门墙和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这些文化遗产都体现了古罗马的国际法精神。(4分)
我选择②,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2分)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调节了债务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2分)
(3)目的: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2分)
背景:政治上,英国逐渐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
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
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