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归纳地震灾害的特点:暴发突然,猝不及防,预测预报困难,成灾广泛,后果严重。
2.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
3、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探究,了解科学家在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侯风地动仪的接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6、通过唐山地区的重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二、教学准备
1、反映唐山地震及其它地震破坏情景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视频资料等。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资料。
3、地震中的逃生技巧资料,演习教具。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讲述,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请问每天的凌晨3点多你在干什么?(生回答)
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地方(出示唐山地图),1976年7月28日这一天的凌晨3点42分时,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中国历史上一场罕见的8.2级地震发生了。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同学们,这次灾难中我们有24万同胞丧生,83万同胞受重伤,7200多个家庭绝户。可同样的灾难在2008年5月12日中午2点28分,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8.0级的大地震,这次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唐山地震因为发生在深夜,市区百分之八十的人来不及反应,就被埋在瓦砾之下。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千米的地方,所有的建筑物荡然无存,一条长8千米、宽30米的地裂缝带切断了围墙、房屋、道路、桥梁、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裂缝,以及喷水冒沙、井喷、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地震无情,人有情。在我们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努力下,现在我们灾区人民的住房得以重建,生活也走上了正常化。可回看这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你想探究什么?关于地震你已经知道些什么?
揭题:的确是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不能阻止它的发生,但我们可以研究它,了解它,我们学会如何防护,当它发生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财产和生命的损失。这节课我们就以《唐山地震》为例来探究地震的成因。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唐山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的级别,地震给唐山造成了什么样的灾害?
2.地震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地表形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3.猜测:你认为地震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实验探究,认识地震的形成
(1)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推测吗?
(2)实验:用一叠纸、木片等物品地表岩层进行模拟实验。注意安全
a.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两边把纸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现象,如果是一层层的岩石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b.用薄木片进行上面的实验,直到木片折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讨论分析地震的成因
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讨论: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看P49的小资料,了解地震的形成。
5.出示地震仪:讲解关于我国古代和现代对地震的研究。
三:发生地震时怎样做?
1.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2.如果现在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3.进行一次课堂演习:发生地震时怎样逃生。
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一些什么?出现地震时,在家里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