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9 08:0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①婴儿;
②孩子;
③儿子或女儿;
④对人的尊称;
(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⑤泛指人;
⑥特称孔子;
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标准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温故知新: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铁制
牛耕
井田制
周王室
商鞅变法
生产力发展
经济政治之变
思想文化之变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百家争鸣”的含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政治:分封、宗法、礼乐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乱四起、 政治分裂、新兴地主崛起。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尚未统一,学术环境宽松。
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思想文化: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大批学士。


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
生活年代
国 籍
创立学派
代表典籍

老子
李耳
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国 籍:楚国
代表典籍:《道德经》
《道德经》书影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故事一:塞翁失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大家思考这个典故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
好事和祸事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彼此相随,常使那个给人带来惊喜,或是留下遗憾。对待人生应该像塞翁一样,遇到好事不大喜,遇到祸事不大悲。心态平稳才能愉快一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子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政治:“无为而治”
思想主张
做人:顺其自然,与世无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世间万物都有自然规律。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孔子
生活年代
国 籍
创立学派
代表典籍
现在请你给孔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可参照老子的历史名片)

老子
李耳
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国 籍:楚国
代表典籍:《道德经》
《论语》书影

孔子
孔丘
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国 籍:鲁国
代表典籍:《论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南京夫子庙
北京孔庙
曲阜孔庙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孔子
1、“仁”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故事一: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核心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故事二:苛政猛于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根据故事二、材料一,说说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是什么?
2.治国主张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以德治国、以礼治国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注释:
道:引导 政:行政命令 齐:约束
耻:羞耻之心 德:道德准则
礼:礼仪规范 格:自觉改过
孔子
核心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讲究用道德和礼仪来教育百姓,有利于弘扬正气、树立规范。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
春秋后期状况: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较强的诸侯国,国君想的是怎样增强国力。势力较弱的诸侯国,国君在想怎样维护自己的统治。
孔子的主张在诸侯国君的眼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3.教育贡献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南宫敬叔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根据《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整理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思想主张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为政》
提出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故事情景1:小明总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什么都知道。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请用孔子的教育话语来劝诫一下以下同学。
故事情景2:小华对于很多问题喜欢不懂装懂
故事情景3:小光学习时不爱思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3.教育贡献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整理古籍、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经书影
“五经”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老子
孔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1、战国时期,有那些学派的影响最大?
墨子
墨家
孟子
儒家
庄子
道家
韩非子
法家
主要学派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2.阅读课本P38-39页,填写以下表格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论战想象图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3.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因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历史上给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一个怎样的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4.百家争鸣在当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孟子的话该如何理解?体现了什么精神?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富贵不能淫(傲慢骄狂),贫贱不能移,威武(武力和权势)不能屈。此之谓之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
孟轲
墨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年代:战国时期
国 籍:邹国
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庄子
周子休
墨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年代:东周战国中期
国 籍:宋国
思想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秋水》
这句话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反映了在战国的乱世中,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同时,他强调精神的自由,也反映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活跃的时代。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墨子
墨翟
墨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国 籍:鲁国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选贤任用

韩非
师出荀子
法家集大成者
生活年代:战国
国 籍:韩国
思想主张: “改革”和“依法治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兼爱”、“非攻”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仁政”; “民贵君轻”
“礼治”、“制天命而用之”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言道:“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情景故事一
情景故事二
结合本班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你主张用哪家学派来管理班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的讲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