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3 23: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第8课 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孔子及其学说、战国时
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掌握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诸子百家的言论。
3.初步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板块一:无为而治说老子
板块二:仁者爱人论孔子
板块三:百家争鸣谈诸子板块一:
无为而治说老子
板块一:无为而治论老子 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春秋后期楚国道家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一、老子难——
长——
高——
强——
前——
生——易




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智者老子及其辩证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是世界
哲学的两大源头。
——黑格尔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
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板块二:
仁者爱人论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从小学习礼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书》《礼》《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孔子其人孔子和儒家学说公元前551-公元前479主要人生经历:
小:学习礼乐;
中年:从政、周游列国;
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 子春秋后期鲁国儒家著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言论收集在《论语》编《春秋》整理古籍、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孔子的文化成就……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之乡党篇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材料研读 “马棚失火” 的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马棚失火” 的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人人爱心、同情心和谐相处“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的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格。
——《论语.为政》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积极意义:“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百姓,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材料研读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以德治国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德、智春秋后期鲁国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编《春秋》;
其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学说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980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1994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韩国孔子学院美国孔子学院澳大利亚孔子学院英国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在孔子的引领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辩论,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自觉的理性时代,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开始奔流不息,流淌至今……
板块三:
百家争鸣谈诸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的背景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各国竞相改革
(商鞅变法)宽松的学术氛围 不同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引起社会变革 政治经济商业繁荣
城镇兴盛文化私学兴盛百家争鸣出现 百 家
争 鸣“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争鸣”指的是当时代表个阶级、阶层的学者和思想家,发表各自对宇宙、对社会发表各自的见解发端发端发端发端于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兵家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孔子
老子
庄子
孟子“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
人物有哪些?三、百家争鸣阅读课本P38-39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滕文公下 》
意思是: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你怎么理解孟子从这段话中表达的思想?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兼爱”、“非攻”;提倡节俭,选贤任能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强调依法治国(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孔子
(春秋)老子
(春秋)核心思想“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事物对立面”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儒家,礼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墨家,兼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家,非攻)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儒家,有教无类)依法治国(法家韩非子,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老子,顺应自然)古今连线当今的行为观点古代各派学说、主张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古代思想文化,关键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哪些积极的内容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反对侵略战争道家的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家的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取,希望同学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