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21: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选择题
1.(2019.乐山)下列有关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链球菌(细菌)使人患足癣 B. 乳酸菌可以用于制作泡菜 C. 酵母菌可以用于酿制葡萄酒 D. 甲烷菌可应用于污水处理
2.(2018济宁)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
A.酵母菌——酸奶
B.甲烷细菌——生产沼气污水处理
C.根瘤菌——固氮
D.大肠杆菌——工业化生产胰岛素
3.(2019·长沙)课后,同学们在一起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你不赞同的说法是( )
A.有些细菌可致病,也有些可用来生产药品
B.有些细菌会污染环境,也有些可净化污水
C.细菌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要彻底消灭
D.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败,也有些可制作食品
4.(2018安徽)下列关于制作泡菜和米酒的比较,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和米酒所用菌种不同
B.都利用菌种中的酶转化葡萄糖
C.发酵都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D.所用的菌种都能进行出芽生殖
5.(2019.黄冈)细菌和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认识正确的是( )
A. 细菌分布广泛与它靠分裂生殖和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等有关
B. 酵母菌、霉菌等真菌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
C. 培养细菌或真菌,接种后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
D.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和病毒的抗生素
6.(2018孝感)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霉。为了探究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培养皿,分别放入相同的两小块面包,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按下表中的方法处理,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实验
处理
在烘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加盖在室温下放置
不烘烤,加盖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不烘烤,加盖后室温下放置
放置
时间
4~5天
实验
现象
不发霉
不发霉
发霉
根据此探究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实验设计上看,甲和丙不能形成对照
B.从变量的角度看,甲和乙对照的实验条件只有温度
C.该探究说明低温保存食品是保存食品的唯一方法
D.将面包暴露在空气中30分钟的作用是让霉菌孢子进入面包
7.(2018滨州)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酒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霉菌的发酵作用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杂菌繁殖
C.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繁殖速度慢
D.制作酸奶时,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8.微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事例对人类不利的是( )
A.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B.甲烷细菌产生沼气 C.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中 D.醋酸菌用于酿醋
9.(2019.福建)下列食品利用乳酸菌发酵的是( )
A. 米醋 B. 馒头 C. 酸奶 D. 米酒
10.(2019.德州)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原理是( )
A.大肠杆菌都分泌胰岛素
B. 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并大规模培养
C. 将患糖尿病病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大规模培养
D. 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然后大规模培养
11.下列食品制作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正确的是( )
A.香醋—青霉菌 B.酸奶—醋酸菌 C.酱油—乳酸菌 D.面包—酵母菌
12.酸奶是一种有益的乳制品,泡菜也是特色菜,这是人们利用了哪种生物的发酵作用(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
13.制作泡菜时密封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B.防止其它细菌的进入
C.防止空气进入 D.防止水分散失
14.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是( )
A.果脯 B.腊肉 C.鱼干 D.罐头
15.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生成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
B.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
C.大肠杆菌体内本来就可以生产胰岛素
D.将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内
16.沼气池里能把人和禽畜的粪尿以及农作物秸秆分解并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枯草杆菌 C.酵母菌 D.甲烷菌
二.非选择题
17.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杨明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
(1)杨明的实验中有________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
(4)杨明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8.李阳学习了本节的内容后,组织本组的同学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__,它只能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________。
(3)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他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________小时为宜。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9.为探究“生物是自发产生的吗”,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的尼达姆、意大利的斯帕兰扎尼和法国的巴斯德曾做过下面的实验,试分析回答:
a.尼达姆的实验:如图甲,将煮沸的肉汤放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内,并立刻用软木塞盖住。数日后肉汤中发现大量蠕动着的微生物。
b.斯帕兰扎尼的实验:①如图甲装置,将肉汤装入烧瓶,用软木塞盖住后煮沸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发现了微生物;②如图乙装置,将肉汤装入烧瓶后,将烧瓶口烧成封闭。加热肉汤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发现了微生物;③同操作②,但加热肉汤的时间改为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c.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丙装置,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一年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1)上述实验均对肉汤进行了煮沸处理,其目的都是________,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科学性;在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中,实际构成了________组对照实验。
(2)对比尼达姆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可以推测尼达姆的实验中,肉汤污染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3)对比巴斯德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可以推测斯帕兰扎尼进行的实验③中,肉汤未被污染有可能是因为烧瓶中缺乏新鲜的________。通过他俩的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________产生的。
(4)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有时会将一些肉、鱼、水果加工成罐头,这实际是根据图________所示的实验原理及装置进行设计生产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D 5.A 6.D 7.C 8.C 9.C 10.A 11.D 12.D 13.C 14.D 15.B 16.D
二.非选择题
17.(1)两 甲和乙 (2)甲 (3)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酒曲中除了含有酵母菌外,还含有杂菌。
18.(1)乳酸菌(2)杀死其他细菌和真菌(3)变量唯一(4)40℃是制作酸奶的最适宜温度(5)8
19. (1)杀灭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 2 (2)软木塞不能有效阻挡微生物进入瓶中 煮沸时间短,肉汤中还存在微生物 (3)空气(或氧气) 微生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