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年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马鹏炎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上网搜索资料 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用望远镜看星空 D.进行人口普查
3.下列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
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最恰当的观察结论是( )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 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
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 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
5.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6.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7.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A.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B.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C.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减轻空气污染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8.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
A.研充空气中氧气成分B.研充分子的运动
C.研充燃烧的条件D.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9.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C.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
10.在实验室的仪器中,可用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的玻璃仪器是( )
A.酒精灯 B.试管 C.量筒 D.烧杯
11.夏天的早晨,扬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25℃ C.50℃ D.75℃
1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所要量取的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将其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13.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可以看到的结果是(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C.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14.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物质的黏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认为可能与温度高低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在三个小瓶内,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的桌上,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内加热一会儿,然后找来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分别同时滴到倾斜度相同的三支相同试管口的内壁上,观察比较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需时间长短,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蜂蜜处理
放冰箱中
放室内桌上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则可知( )
A.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B.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C.蜂蜜黏性强弱与温度无关 D.因本实验观察的是时间而不是黏性,不能确定黏性与温度的关系
15.七年级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C.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永远是正确的
16.某防晒霜宣称防晒效果显著,暑假期间,几名学生相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防晒效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学生
实验方案
甲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乙
第一天,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第二天都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丙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只手背上都不涂,一天后,比较脸和手被灼伤的程度
丁
在另一同学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 这一同学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A.甲 B.乙 C.丙 D.丁
17.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1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 米=3.4÷1/1000 毫米=3400 毫米 B.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
C.3.4 米=3.4 米×1000 毫米=3400 毫米 D.3.4 米=3.4×1000 毫米=3400 毫米
19.研究发现,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种恒星中寿命最短的是( )
恒星
质量(与太阳相比的倍数)
天狼 A 星
2.14
天狼 B 星
1.05
织女星
2.13
牛郎星
1.79
A.天狼 A 星 B.天狼 B 星 C.织女星 D.牛郎星
20.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
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以上都不可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2分,共34分)
21.科学研究中,人们需要进行反复_____和_____测量,并进一步_____各种实验,从中_____出普遍的规律。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2.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周围事物时往往会发生错觉,请观察图中的图形。
(1)图甲中AB和CD哪个间距更大一些?_____
(2)图乙中宽度和高度哪个比较大?_____
23.(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_____厘米,分度值是_____毫米。
24.估计一间教室的长度约为8000_____(填单位);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50_____(填单位);
25.(1)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
(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50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2米。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_____;
(3)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
26.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_____,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属于______。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18分)
27.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结果: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现在是富阳柿子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做了下面的实验,并且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两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
组别
操作方法
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温度稍高
10天左右
第三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西同学的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 。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29.阅读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他很想知道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食物,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
(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下表是小亮设计的一个观察记录的表格,其中小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什么:_____。
食物名称
现象
结果
结论
蔗糖
咖啡
话梅
米饭
(3)通过实验发现蟑螂最喜欢的食物是_____。
四、简答题(共1题,共8分)
30.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请问甲、乙两人中谁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年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马鹏炎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答案】D
【解析】A.不是只用眼睛观察现象,还要用大脑认真的思考,故A不符题意;
B.现象是思考的依据,故B不符题意;
C.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是依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故C不符题意;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符合题意。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上网搜索资料 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用望远镜看星空 D.进行人口普查
【答案】C
【解析】
A、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B、到图书管查阅书报刊属于资料分析法。C、用望远镜看星空属于观察法
D、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故选:C。
3.下列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
【答案】C
【解析】
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说法正确。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正确,
C对鸡蛋沉浮的观察不需要借助工具。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正确。
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最恰当的观察结论是( )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 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
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 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
【答案】C
【解析】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与分析不相符;
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与分析不相符;
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与分析相符;
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与分析不相符。
5.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答案】B
【解析】: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
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答案】C
【解析】
A、分析观察结果可见:第二天蚂蚁活动最不频繁,A错误;B、表中没有7:00前的数据,无法说明7:00前蚂蚁没有活动,B错误;C、分析观察结果可见: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C正确;D、分析观察结果可见:蚂蚁下午的活动比上午的活动频繁,D错误。故选:C。
7.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A.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B.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C.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减轻空气污染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B
【解析】A、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正确,B、将废电池填埋,会导致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不能避免重金属污染,错误,C、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减轻空气污染,正确,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正确,故选B
8.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
A.研充空气中氧气成分B.研充分子的运动
C.研充燃烧的条件D.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答案】A
【解析】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双氧水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观察氧气放出速率的快慢,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9.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C.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
【答案】B
【解析】
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A正确;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错误;C、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C正确、;D、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故D正确。故选:B。
10.在实验室的仪器中,可用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的玻璃仪器是( )
A.酒精灯 B.试管 C.量筒 D.烧杯
【答案】B
【解析】
A、酒精灯是热源,故错误;
B、试管可以用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且是玻璃仪器,故正确;
C、量筒不能加热,故错误;
D、烧杯用于加热液体,不能直接加热,故错误。故选B。
11.夏天的早晨,扬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25℃ C.50℃ D.75℃
【答案】B
【解析】夏天,扬州地区的气温不可能低于20℃,也不可能高于40℃,所以早晨时自来水管流出水的温度应该在25℃左右.
1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所要量取的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将其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答案】A
【解析】
量筒读数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与视线平行后再读数,不能把量筒举起,故A错误;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B正确;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故C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故D正确。故选:A.
13.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可以看到的结果是(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C.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答案】B
【解析】
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B正确。
14.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物质的黏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认为可能与温度高低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在三个小瓶内,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的桌上,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内加热一会儿,然后找来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分别同时滴到倾斜度相同的三支相同试管口的内壁上,观察比较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需时
间长短,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蜂蜜处理
放冰箱中
放室内桌上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则可知( )
A.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B.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C.蜂蜜黏性强弱与温度无关 D.因本实验观察的是时间而不是黏性,不能确定黏性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变小;即: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故选B。
15.七年级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C.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永远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
A、学以致用,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故A正确;
B、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故B正确;
C、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取长补短,故C正确;
D、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唯书本论,故D不正确。故选D。
16.某防晒霜宣称防晒效果显著,暑假期间,几名学生相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防晒效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学生
实验方案
甲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乙
第一天,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第二天都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丙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只手背上都不涂,一天后,比较脸和手被灼伤的程度
丁
在另一同学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 这一同学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A.甲同学同时一只手涂上防晒霜,一只手不涂,形成一个对比,通过两只手并晒黑的程度,能够看出此防晒霜是否有效.故符合题意.
B.乙同学虽然说是涂得都是手背,可能在第一天就被晒黑了,所以也无法比较.故不符合题意.
C.丙同学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不涂,因手和脸本来白皙的程度不同,所以这样比较起不到很好的比较的效果,故不符合题意.
D.在不同的同学手上涂上防晒霜,可能这两个同学本来皮肤就不同,所以也无法确定防晒霜是否有效.故不符合题意.
17.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答案】C
【解析】两球向墙扔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弹性的大小,故A不符合题意。
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这种方案是合理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反弹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1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 米=3.4÷1/1000 毫米=3400 毫米 B.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
C.3.4 米=3.4 米×1000 毫米=3400 毫米 D.3.4 米=3.4×1000 毫米=3400 毫米
【答案】D
【解析】A.过程错误,1米=1000毫米,所以3.4米=3.4×1000毫米。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 “3.4米÷”得到的单位不是毫米。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3.4米×1000毫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进率及过程正确。故选项D符合题意。
19.研究发现,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种恒星中寿命最短的是( )
恒星
质量(与太阳相比的倍数)
天狼 A 星
2.14
天狼 B 星
1.05
织女星
2.13
牛郎星
1.79
A.天狼 A 星 B.天狼 B 星 C.织女星 D.牛郎星
【答案】A
【解析】根据恒星质量与寿命关系图可知,恒星的质量越大,其寿命越短。表格中天狼A星的质量是2.14,质量最大,因此天狼A星的寿命最短。故选A。
20.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以上都不可取
【答案】B
【解析】A.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不准确,不方便.故A错误;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故B正确;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不准确,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把它拉直后测量值会变大.故C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2分,共34分)
21.科学研究中,人们需要进行反复_____和_____测量,并进一步_____各种实验,从中_____出普遍的规律。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答案】观察 精确 设计 总结
【解析】第一空、第二空、第三空、第四空.单一观察不能说明普遍的规律,要想知道这些现象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反复的观察和精确的测量,并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规律.
22.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周围事物时往往会发生错觉,请观察图中的图形。
(1)图甲中AB和CD哪个间距更大一些?_____
(2)图乙中宽度和高度哪个比较大?_____
【答案】一样大 一样大
【解析】第一空.图甲中AB与CD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B=CD;
第二空.图乙中宽度与高度的大小关系是相等;
23.(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_____厘米,分度值是_____毫米。
【答案】热胀冷缩 37.7 1.75 1
【解析】(1)[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7.7℃。
(2)[3]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7.75cm,物体长度为7.75cm?6.00cm=1.75cm。
24.估计一间教室的长度约为8000_____(填单位);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50_____(填单位);
【答案】毫米(mm) 毫升(mL)
【解析】[1]教室的长度因为8m=8000mm左右;
[2]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50g左右,容积约为:V= = =550cm3=550mL。
25.(1)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
(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50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2米。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_____;
(3)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
【答案】5.6铅笔长 0.51米 π?(R2-r2)/d
【解析】(1)[1]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个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度应记作5.6铅笔长;
(2)[2]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50米,由题可知,发现长度是1m的米尺实际长度是1.02米,则每1m的实际的长度为1.02m,小桌每边长的实际值为:
L=1.02m×0.50=0.51m;
(3)[3]甲同学的方法: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
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
因为纸的厚度为d;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为:L=π?(R2-r2)/d
26.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_____,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属于______。
【答案】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解析】[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不需要测具体数据为定性观察;
[2]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需要测量具体数据为定量观察。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18分)
27.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结果: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或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小,越容易产生泡泡)(或泡泡产生与管子直径有关) (2)泡泡产生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能猜想泡泡产生与什么有关的均给分) (3)取几根管径、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分别蘸浓度不同的肥皂液进行实验,观察泡泡产生情况(能针对上述的猜想进行验证的均给分)
【解析】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使用同一种肥皂液,其他条件相同时,管子直径越大越难吹气泡。
(2)根据吹泡泡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使用的肥皂液可以做出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皂液的浓度有关。还可能与吹泡泡时的吹气速度有关。
(3)可选择肥皂液的浓度对吹泡泡产生的影响来进行研究,运用控制变量法,选取管子直径和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分别蘸浓度不同的肥皂液,用相同的吹气速度吹气,观察产生泡泡的情况。
28.现在是富阳柿子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做了下面的实验,并且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两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
组别
操作方法
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温度稍高
10天左右
第三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西同学的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 。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答案】(1)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或成熟的苹果和稍高的温度是否能促进柿子的成熟?)
(2)对照作用;
(3)成熟的苹果和稍高的温度是能促进柿子的成熟
【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做了下面的实验,并且实验结果做了记录。小西同学的探究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2)实验中,第三组不做处理,与前两组做对照,得出结论:温度稍高和成熟苹果都能时柿子早点成熟。(3)由表格中的数据得知:温度高和加成熟苹果的苹果都能够加快柿子成熟。
29.阅读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他很想知道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食物,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
(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下表是小亮设计的一个观察记录的表格,其中小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什么:_____。
食物名称
现象
结果
结论
蔗糖
咖啡
话梅
米饭
(3)通过实验发现蟑螂最喜欢的食物是_____。
【答案】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 放食物的盒子中蟑螂的数量或(放蟑螂的盒子中蟑螂剩余的数量) 蔗糖
【解析】(1)他提出的问题是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
(2)探究“蟑螂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食物,所以此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从而得出结论的。
(3)通过实验发现蟑螂最喜欢的食物是蔗糖。
四、简答题(共1题,共8分)
30.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请问甲、乙两人中谁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答案】乙,原因见解析
【解析】乙有可能没有发烧。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先测量甲,体温计显示39 ℃,说明甲一定是发烧的;乙使用前,体温计未用力向下甩,因此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示数仍然指示甲测得的体温值39 ℃,除非乙也发烧且体温与甲相同,但也有可能乙不发烧,此示数则不是乙体温的真实值,因此乙可能没有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