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2.4.2信息的传递 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2.4.2信息的传递 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17:4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概述:
本节课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图的分析,认识神经系统的组成,使学生从宏观上对神经系统的组成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装片,使学 生再从微观上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有清楚的认识。为学习第二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处理》等内容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更自然地掌握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通过资料分析、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能说明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人体的和谐统一美。关注神经系统的健康和卫生保健。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元细胞的结构。
难点:神经元细胞的结构。神经元细胞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教师可展示一些关于神经元结构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其结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图片。
实验观察法:利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结构。分析对比法,设计图表法等
四、学生分析:
信息的传递涉及人体的许多微观结构,如神经元等,学生的知识基础较薄弱,同时本节课的新名词术语较多,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一定注意微观知识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减少学生被动的机械记忆。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要让学 生亲自实验,在体会实验的乐趣中学到知识。
五、教学媒体
1、神经元装片若干张,显微镜若干台
2、CAI课件展示内容:
(1)、视频片段《走近科学——融化“渐冻人”》,视频片段《神经元的连接》。
(2)、神经系统组成图、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等、人体其它部位细胞的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片段《走近科学——融化“渐冻人”》开始,讲述霍金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从而引出课题。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进入探究神经系统知识的状态。
1、创设教学情境。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
(一)前面两个“探究竟”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师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课件及课本的插图。
引导学生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并归纳成图表。
(二)“探究竟3”是引导学生认识神经元的结构特征。教师播放视频片段“神经细胞”,让学生对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的存在状态和结构组成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永久装片,出示人体其它部位细胞的图片,描述神经元细胞和人体其它部位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神经元结构图,让学生在图上指出相应的结构。
为了表现神经元的形态,教师伸出整个手臂,掌心面向学生,五指张开,表示一个神经元。手指表示短而分枝多的树突,手臂为长而分枝少的轴突,手掌则为神经元细胞体。
引导学生说出神经元这样的结构特点有什么意义?
教师出示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的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并设计图解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出示人体其它部位细胞的图片,描述神经元细胞和人体其它部位细胞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的?这些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
将神经元的功能列成图解进行讲解:
(三)引导学生对“探究竟”部分所得到的结论进行系统化。
教师将易混淆难记忆的名词概念加以解析,例如:神经纤维、神经末稍、神经中枢、神经冲动、轴突、树突等。
观察课本的插图,认识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小组讨论并将周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列成表格加以记忆。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
神经系统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通过观察视频、图片或装片,讨论、比较认识神经元的结构。

认识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在教师出示的图画上指出相应的结构,并小结:
细胞体
神经元 轴突 长分支少
突起
树突 短分支多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
学生设计图解表示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的关系:
外包髓鞘
轴突或长的树突 神经纤维
许多条集合成束 神经
外包结缔组织膜
比较出神经元与生物体的一般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联想出神经元的功能。
思考、分析、对比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体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图解,表示知识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梳理出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比较记忆。
三、实际用
注意结合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举出实例,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学会正确与他人交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通过学习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学会正确处理身边的事情,并注意用脑卫生。
联系生活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应用
展示习题
思考、分析、回答
巩固新知识
小结
教师在学生小结基础上提出问题:神经系统怎样调节生命活动呢?
各小组将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然后由各组推荐中心发言人交流总结。
相互启迪,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问题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新的想像力,为下节课教学做铺垫。
七、教学评价设计
对学生教学评价中,着眼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以体现科学方法教育为主,落实设定了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以教师主导形成性评价为主,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设置一些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八、教后反思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视频片段《走近科学——融化“渐冻人”》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的结构、设计图解、思考、分析和总结,将相关的知识点梳理出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比较、记忆,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学到了知识和方法,印象深刻,且发展了多种能力,效果良好。
在今后教学中,应让学生自行搜集奇特的神经细胞等有关材料,这样学生更有兴趣,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