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条件反射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翼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信息的处理”之“条件反射”。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传递的基础上,并在前一节学习了非条件反射后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安排了三部分内容:脑的结构和功能、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本节课前先进行知识回顾:反射及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等。本节课先通过脑的纵剖图学习脑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再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并让同学上台讲解;通过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发现历程,得到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并且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最后通过表格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区分两种反射类型。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善于表现自己,思维活跃,好动而且好奇心强,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直观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展示,引导他们讨论、思考、发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概述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描述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3)区别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举例说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
难点: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法、讲授法、比较法、提问法、联系生活实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制作;一盒子的杨梅。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巩固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3.反射弧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4.反射的概念。
5.非条件反射的形成、参与的神经中枢及例子。
学生听讲并回答。1.反射
2.反射弧
3.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通过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并进行联系、对比学习。
新课学习
脑的结构和功能
阅读P80-81,思考以下问题:
1、人脑由 、 和 等组成。2、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做 ,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凹陷的 和隆起的 ,增大了其总面积。3、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人体的 、 、 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都在大脑皮层。4、小脑具有使运动 、 ,维持 等功能。5、脑干具有调节_______________ 的中枢,如 中枢、 中枢等。
分别请4位同学上台分析:1、根据脑的纵剖图分析各部分结构。2、根据 “资料分析”总结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学生分析完老师再补充。
大脑:大脑皮层似核桃,有许多沟和回;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类比与脊髓的内侧是灰质,外侧是白质。
小脑:举例醉酒的人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所造成的。
脑干:关乎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讲解完后,写下板书。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
分步骤展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得出结论:当把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进行多次结合之后,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形成了。条件刺激是在非条件刺激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原来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较弱,直至消退。条件反射的建立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有了预见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探究人对“杨梅”产生的不同反射
吃杨梅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
看到杨梅分泌唾液:条件反射
谈论杨梅分泌唾液:条件反射
对从具体信号抽象出的语言文字作出反应,是人体特有的一种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大脑皮层有个特有区域——语言中枢。
四、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先天性
后天性
参与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神经中枢,低级
大脑皮层,高级
神经联系
固定,不消退
暂时,可消退
举例
吸吮反射
动物表演
五、举例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下列反射,下面的同学判断下这些属于哪种反射。
1.手被烫到后会迅速缩回。
2.眨眼反射。
3.膝跳反射。
4.听到“班主任来了”,马上变安静。
5.听到背后突然发出的响声,会迅速回头。
6.听到有人在背后叫自己的名字,会迅速回头。
7.闻到花露水味,被呛到打了喷嚏。
8.吃杨梅时分泌唾液增多。
9.看到别人吃杨梅时,自己也会分泌唾液。
图片展示系列动物的反射,并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同学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并上台讲解回答了相关问题。
学生们认真听讲理解并总结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及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的意义。
学生认真听讲并判断三种情况所属的反射类型。
学生认真回答比较表格里的内容。
2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积极回答所属的反射类型。
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上述信息。既能让学生学会从课本中提取知识,又让他们学会了从合作中获取知识。
通过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脑的结构及功能。培养他们独立分析的能力。
通过分步骤展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让学生清楚明朗地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基础及意义。
通过探究不同情境下的杨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条件反射要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只有吃过杨梅的人下一次见到杨梅才会分泌唾液。
通过表格归纳和对比能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学生的表演活跃气氛,并能让学生们印象深刻,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例子当中。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信息的传递——条件反射
1、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的神经中枢
脑 小脑:是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具有调节心跳、呼吸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
2、条件反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