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年 月 日
课题
3.2.1 种子的萌发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种子的萌发
课时
1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2、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
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
???种子的萌发条件
关键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教具
多媒体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引入
新课教学
课前实验
参照课本p89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制定试验计划。
利用一周时间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分析
实验
数据
①分小组汇报课下实验的完成情况。
②说明“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中学生选择的种子是不一样的: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
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①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②分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水稻在水多的条件下也萌发了。
(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水中也能萌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新课教学
当堂反馈
得出
结论
种子萌发的过程
发豆芽
课堂小结
④数一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有多少粒种子发芽了。
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①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
②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种植大豆的观察记录。
③引导学生思考: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何能发育成幼苗呢?
播放录像——如何发豆芽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期中通过大家课前一周的实验了解了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并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
③“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实验中除对照组外,其余均无发芽。
④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完整的、活的。
①通过观察、分析小结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②种子发育成幼苗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学生学习如何发豆芽,回家自己尝试,体验种子的萌发
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概念、理解概念,从而掌握基础知识。
从宏观到微观,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总结并展示,同组进行补充,异组点评。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的实验较为简单,不需要特定的条件和设备。学生分为五组,按照书面要求准备物品,组长要求组员按不同的指标准备实验,各自记录实验过程,组长监督,最后组长汇总各自记录。组员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为了有较好的实验结果,由老师供给每组相同的种子?。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尝试大量地发豆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