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5.23.2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5.23.2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23 19:0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分析
标准解读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证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生命起源的基础上,阐述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向前发展进化的,从生命起源到生物的进化,体现了生命历史的完整性。生物进化的知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无神论的思想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生物进化的证据。介绍了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之一——化石。考虑到课时和学生认识能力两方面的原因,把胚胎学证据放在了信息库中,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扩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安排了6幅插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有关问题,体现了教材的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本节教材的第二部分:生物进化的历程。首先说明了由原始生命逐渐进化产生了营养方式不同的两类原始生物:原始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然后以图表和文字两种形式简述了植物和动物进化历程的主要阶段及特征,最后概括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课本中生物的进化树,合并了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历程,表示了生物各大类群之间的进化顺序和亲缘关系,使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一目了然,形成一个整体印象,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重点内容也更为突出。
学生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相对而言,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化石也不陌生。他们所欠缺的主要是如何解读化石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教材的处理主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图片或标本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生物的进化历程比较感兴趣,他们已经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生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但是已经隔了一段时间,学生记忆有些模糊,对生物进化的顺序和判断依据却搞不清楚,所以,教师应该多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观察化石、游戏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在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进化与适应观,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具有观察的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2)通过对其它各类化石和证据的比较分析,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通过研究绘制进化树,勇于探究,不畏困难,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4)通过生物进化研究新进展,初步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2)了解我国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初步形成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理念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4)通过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来解读其中包含的信息。
2.通过绘制“生物进化树”,分析归纳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策略
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本节课,从学生“动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模拟挖掘化石活动,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由此进入一系列的问题和探究活动,如始祖鸟化石和复原图分析,赵氏小盗龙复原图分析,我国澄江动物化石库、热河生物化石库分析,将枯燥知识形象化,构建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资料分析、观察化石、游戏活动等形式,将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命的进化历程,完成进化树的绘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好,上课,上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请问,你在这段视频中观察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一句话:大家看到了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原始生命在地球诞生后,经历了至少35亿年的漫长时间,发展为现在千姿百态的生物界。原始生命是如何进化发展的呢?生物进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课题呈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我们无法亲身经历,只能从现实中寻找证据。
二 科学探究一:
师:其中非常重要的证据,出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大家看看,是什么?
生:化石。
师:化石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我们一起先认识下化石。大家四个同学一组,分小组观察下,你们组是什么化石?并且阅读下相应的化石简介。
生:各小组介绍
师:附和。展示图片(易加互动)。
师:我们发现常见的生物化石大多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比如,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发现的猛犸象。还有小组观察到另外类型的化石。
生:叶化石。
师:这是生物体的柔软部分腐化后留下的印痕。刚大家观察到的主要都是生物的遗体所形成的化石。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类型化石。展示图片,比如,恐龙蛋化石,生物的遗物;足迹化石,生活痕迹。所以,构成化石的往往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何形成的?展示模拟恐龙化石形成的过程视频资料。这具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生:自己的话表述。恐龙的遗体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师:总结一下,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师:当我们得到一块化石的时候,它会透露哪些信息?19世纪,在德国境内距今1.5亿年前的地层里,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动物的化石。如果你是考古学家,你如何解读化石?根据学案的提示,分小组讨论。
生:和鸟类的相同点:有前肢像翼,有羽毛,足有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
和鸟类的不同点:牙齿,鸟类为了适应飞行生活,口中无牙齿;前肢指端有爪,无龙骨突,尾椎骨。鸟类后几枚尾椎骨愈合起来。始祖鸟这种过渡型化石,即有鸟类的特点,又有爬行动物的特点。说明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师:现在关于鸟类的起源,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辽西热河生物化石群是世界上非常珍贵的化石库,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显示,最终,恐龙中的一支进化成了飞向蓝天的鸟类。
师总结:通过各种化石的发现,人类更加坚信:现在地球上这么多种生物都是由古生物演变而来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师:除了热河生物化石库,我国澄江动物化石库也是世界上的瑰宝。接下来,请大家分析资料,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1教师展示我国澄江动物化石库(距今5.3亿年),热河生物化石库(距今1.28到1.1亿年)中化石的区别。两种化石群的动物类群有什么区别?
2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世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第二长的河流峡谷,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分析下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生:得出结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称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新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师:其实,除了作为化石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多间接证据,如形态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间接的证据。不过化石是地层中真实可靠的关于生物进化的阐述。化石是关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科学家通过各种进化证据的信息,揭示了原始生命如何一步步进化为多彩的生物世界(贴“原始生命”)。
1.展示澳大利亚西部距今35亿年的艾佩克斯-彻尔特岩层样本中含有“蓝藻细菌”化石。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殖,进化,形成了像蓝细菌,细菌这些原始单细胞原核生物。(贴蓝细菌,细菌,原核生物)
2.加拿大距今20亿年的甘佛林(火石组)生物群化石,形态小球状、棒状和丝状体。原核生物逐渐向真核生物。(贴真核生物)。
进一步讲述: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原始真核生物进化为具有叶绿素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始藻类植物,一部分进化为没有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还有一部分进化为真菌类。又经过漫长的历程,进化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3.展示上节课认识的始祖鸟化石,鱼石螈化石,作为什么证据?
4.鱼石螈化石。在北美和格陵兰曾经发现过一类距今3.6亿年的叫鱼石螈的动物化石,它身长约1米,兼有鱼类和两栖类的特性。鱼类及两栖类的中间生物,从尾部等体型看类似现代的鲶鱼长了脚。
5现存生物鸭嘴兽,作为什么证据?
6.种子蕨化石
将学生的思路写在副板书上。
师: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进化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科学家发现,根据各种进化证据所提供的信息, 可以形象、直观地把各类生物按亲缘关系的远近,呈现在有分枝的树状图上,因为它表示了生物的进化,所以称为生物进化树。生物进化树可以简明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生物比如无脊椎动物,因为没有坚硬的外骨骼,很难形成化石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对现存生物的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小组讨论,根据老师对各类生物特征的提示,将各类生物名称贴在相应的表格里。相信大家对各类生物的特征和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
师: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游戏:进化树结果。每组分到了一,两种生物。他们应该在进化树的什么位置呢?小组讨论后,贴在进化树上。
师:根据进化树,我们能看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比如脊椎动物(展示副板书)师:那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呢?(老师写好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其他学生自己上来贴)
师: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师:通过进化树,我们看到人也是位于进化树的一个环节。人应该如何和其他生物相处呢?视频展示。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进化树,我们看到了我们并不独立于自然世界,我们不能主宰它。我们服从于于自然的法则和进程,像地球上其他动物一样。
最后,关于生物进化,我们了解下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发现。
师:今后的研究中,新的研究手段在不断应用,新的证据在不断发现。原有的观点可能诶推翻,更接近事实和真相的证据被发现。寻找真理的脚步,人类永远不会停歇下来。而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将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板书设计

脊椎动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单细胞藻类植物 多细胞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七、教学反思
“证据”是科学教育中重要的关键词。“证据”一般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大类:直接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间接证据是前人已经经过观察和研究得出的有关规律并被无数实验事实证实的原理、定律、结论、推论等。生物学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初中生物课堂对于证据的重视,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掌握基本生物学科学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本节讲“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师更要将实证思想贯穿整个课堂。当然,仅仅靠教材中的证据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内容远不能覆盖人类对生物进化的探索和大量的实证,师生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获取直接证据。那么,课堂和课后间接证据的收集,对于理解生物进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有时间多,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非常好的科普纪录片,如中国的《飞向蓝天的恐龙》,BBC的《生命三部曲》等,帮助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本节课就内容难度来讲,并不难。但本节课有其特殊性:生物进化的历程到现在为止,还是科学界不断争议的内容,并没有唯一的定论。各国生物学家不断寻找新的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往往原先的论点,会被不断出现的新的证据所否定。而这也是科学迷人之处。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越来越接近事实真相。所以本节课的材料,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提供的内容,要补充新的证据。
因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方面的主要内容之一:科学精神在本节课应该得到充足的体现。1、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2、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3、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