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一节目录宰相制度的废除第二节内阁的出现第三节军机处的设立第一节 胡惟庸(?-1380年),濠州定远人。与李善长同乡。1355年,任元帅府奏差;1365年,任宁国知县;1370年(洪武三年),任中书省参知政事;1373年(洪武六年),任右丞相;“火箭式”干部1377年,官至左丞相,居百官之首。第一节 朱元璋(1328-1398),濠州人。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出身贫穷,曾为地主家放牛,做过僧人。后参加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杀开国功臣废丞相第一节材料一:
明太祖:“自秦始皇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 序》明太祖为什么要罢免宰相?第一节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历史原因: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频生,导致社会动荡。背景第一节皇帝中书省(宰相)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第一节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第一节皇帝中书省(宰相)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行中书省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第一节中央上: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措施第一节宰相制度的利弊(影响)利: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防止权臣弄权;弊:(1).过分集权于皇帝,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则会出现太监乱政的现象;(2).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内阁据统计,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日处理奏章207件、国事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第二节X(时期)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前期侍从顾问票拟权参与机密事务决策部权尽归内阁第二节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职能: 票拟权发展过程特点第二节内阁首辅 VS. 宰相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遁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 ?? ——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第三节清朝君主专制的发展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皇权受到限制南 书 房皇权得到扩大军 机 处皇权到达顶峰第三节第三节 清朝设立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发表意见)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内容:
1.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2.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 (雍正)八年(1730),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嗣改称办理军机处。……
--《清史稿》卷288目的作用第三节内容: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特点:简、密、速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
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第三节君主专制的影响积极:
1. 经济:有利于集中全国的财力有效的组织大规 模的 经济活动;
2. 政治: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消极:
1.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2.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三节同一时期西方政治制度第三节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