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
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讨论的方法 ,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指数函数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象与底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与思考
n
-3
-2
-1
0
1
2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有关性质及指数的运算,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学习一类新的基本函数.
问题1:合同书
甲方:斯诺格尔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
为了更好、更方便开展工作,甲乙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乙方10万元,乙方第一天只需给甲方2分钱,以后每天给甲方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
(二)合同有效期从签订之日起到30天后终止
本合同既为公司提供了执行依据,同时也为乙方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保障,具有法律效益,不得违约。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动画演示:用表格的形式作出每天收到钱数和要出的钱数,最后得出出钱数与天数的关系式是:.
问题2:《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写出
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y与x的函数关系式,则与的关系为y=()x.
思考:你能从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得到的关系式里找到什么异同点吗?
共同点:变量与构成函数关系式,是指数的形式,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底数是常数;
不同点:底数的取值不同.
大家能给这样的函数起个名字吗?(想让学生对数学的形式化有一认识)
(指数函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一个新的基本函数——指数函数.(引出课题)
三、发现问题 探索研究
(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在以前我们学过的函数中,一次函数用形如的形式表示,反比例函数用形如的形式表示,二次函数用的形式表示.这些函数对其一般形式上的系数都有相应的限制.给定一个函数要注意它的实际意义与研究价值.
探究1:为什么指数函数对底数有这样的要求呢?
若,当时,恒等于0,没有研究价值;当时,无意义;
若,例如当 时,无意义,没有研究价值;
若,则,是一个常量,也没有研究的必要.
很好,所以有规定(对指数函数有一初步的认识).
探究2: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
(二)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学习函数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应用,那么首先要对函数作一研究,研究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然后利用其图象和性质去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思考1: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图象、单调性、奇偶性.
思考2:如何来画指数函数的图象呢?
画函数图象通常采用:列表、描点、连线.有时,也可以利用函数的有关性质画图.
思考3: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图象有什么特征?
函数的图象位于轴的上方,向左无限接近轴,向上无限延伸, 从左向右看,图象是上升的,与轴交于(0,1)点.
函数的图象位于轴的上方,向右无限接近轴,向上无限延伸,从左向右看,图象是下降的,与轴交于(0,1)点.
思考4:选取底数的若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平面坐标系内作出相应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你能发现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师演示课件,以不同的底,作出函数的图象,描绘出其几何特征,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应起来.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改变的值,让学生观察图象的变化规律.
思考6:通过你们画的图象以及老师的演示,你们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呢?
底数分和两种情况.
很好,那么,你们能否归纳总结一下它们的性质吗?
引导学生观察函数的图象特征,并总结函数的性质.
思考7:从特殊到一般,指数函数有哪些性质?并类比得出的性质.
师生共同归纳: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
象
性
质
(1)定义域:
(2)值域:
(3)过定点,即当时,
(4)在上是增函数
(4)在上是减函数
强调: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是一种直观而形象的方法,记忆指数函数性质时可以联想它的图象,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
四、例练结合 共同提高: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此时我将带领学生体验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乐趣,进入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例练结合,共同提高。
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
通过这些函数的判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即在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中y=ax(a>0且a≠1)。
2.判断下列函数在R上的单调性
分析:通过判断a是否大于1来判断单调性,对于明确底数a,直接与1比较,然后根据性质判断其单调性;对于不明确底数a时,考虑a的数值,比如,
,然后再判断函数单调性:对于形式不是标准形式的变化为标准形式如
3.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各个值的大小:
(1) , ; (2) ,;
(3) (4) ,,.
分析:对于这样两个数比大小,学生可能会觉得困难,提示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形式特征(底数相同,指数不同),联想指数函数,提出构造函数法,即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说明:
1. 当底数相同且明确底数与1的大小关系时:直接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解.
2.当底数相同但不明确底数与1的大小关系时: 要分情况讨论.
3.当底数不同不能直接比较时:可借助中间数,一般为“1”间接比较上述两个数的大小.
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本小节的目的要求是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小节的重点.
1.数学知识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定义→图象→性质→应用.
3.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六、布置作业:
作业:P75练习4.2.1 1 习题4.2 A组1 2
思考:1.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点___________.
2.已知月球和地球间距离大约38万公里,现在假设我们没有神8、神9,只有一张足够大的可无限次对折的一毫米厚的纸,我想登上月球,你能帮我想到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