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A)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Ba—137
一、选择题(36分)
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幅员辽阔,远海是倾倒垃圾废物的理想场所
B.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没有把海水晒干,原因是防止海水中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随氯化钠一起结晶析出
C.海洋中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可以大肆捕捞各种海鲜
D.可以用海水提炼金属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金属镁
2.(2018·南京)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小明、小刚等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对探究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4.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火碱 NaOH 碱 生产橡胶
5.(2018·宁波)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6.(2018·梧州)海水综合利用流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 B.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还含有杂质 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AgNO3溶液与NaCl溶液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KNO3溶液与ZnSO4溶液 D.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
8.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1)NaCl+NH3+CO2+H2O ==== NaHCO3+NH4 Cl;
(2)2NaHCO3 Na2CO3+CO2↑+H2。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9.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现象
①
有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 == Cu(HO)2↓+Na2SO4
②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 === 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10.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B.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2.如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A.气体的体积 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 D.混合溶液的pH
二、填空题(36分)
13.(4分)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①是_________(选填“蒸发”或“冷却”)池。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溶液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变大
C.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4.(10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如下:
(1)最终所得纯碱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该产品易溶于水,溶液显________性。
(2)由步骤③所得的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在医疗上,它是治疗________过多的药剂之一。
(3)试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0分)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料——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1)海水晒盐是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包含蒸发、__________等过程。
(2)写出食盐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__。
16.(12分)(2018·枣庄)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大体上经历了如图所示几个阶段。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_,这样得到的是“粗盐”,不仅含有泥沙,还含有Ca2+、SO42-、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可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
(2)氯碱工业基本流程:
由图示可知氯碱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海水提镁流程: ,写出其中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氯化镁历经a、b两步转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法 B.沉淀法 C.多级闪急蒸馏法 D.分解法
三、实验探究题(16分)
17.(16分)(素养题)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下表实验现象中的①②③。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②____7
③________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2分)
18.(12分)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D 5.B 6.D 7.C 8.B 9.D 10.D 11.B 12.D
二、13.(1)蒸发 (2)ACE
14.(1)Na2CO3 盐 碱 (2)胃酸 (3) 2NaHCO3 Na2CO3+CO2↑H2O
15.(1)物理 结晶 (2)作调味品(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3)CaCO33CaO+CO2↑
(4)玻璃棒
16.(1)蒸发结晶 BaCl2、NaOH、Na2CO3 (2)NaCl
(3)MgCl2+Ca(OH)2 === Mg(OH)2↓+CaCl2(合理均可) 获得比较纯净的氯化镁
(4)C
三、17. 2NaHCO3+H2SO4 === Na2SO4+2H2O+2CO2↑
[实验探究]①无现象(或:无气泡产生) ②< ③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评价反思](1)方案C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溶液中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硫酸存在
[总结提高]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四、18.解:(1)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a,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Ba(OH)2 === 2NaOH+ BaCO3↓
106 80 197
x y 1. 97g
x=1.06g y=0.8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 21.2%。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g-1.06g+0. 8g = 4. 74g.
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7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