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 战国 “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春秋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的条件(或背景、原因)
秦王措施:秦王嬴政自身雄才大略,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民心大势: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的事业顺应了民心所向和历史潮流。
强大的国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
楚公元前223年
齐
燕
赵
魏公元前225年
韩公元前230年
战国后期秦灭六国
秦
定都咸阳
嬴政(秦王)
公元前221年
秦朝
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嬴政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秦朝的建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地位:
长城
陇西
南海
东海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或影响
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的统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相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秦统一“天下”的进步性有哪些?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天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天下”各族人民生活安定和友好交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问题思考”
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向秦王嬴政建议:
?? 六国诸侯刚刚被灭不久,原先的燕国、齐国、楚国离咱们的京城都很远,不在那里分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大部分的大臣都赞同王绾的建议。
只有廷尉李斯反对:
??? 然也, “成也分封,败也分封”。周亡皆因诸侯祸起,……为保吾大秦江山永固,万望陛下不可重蹈周亡之覆辙。且先王因行县制而使秦成为七雄之首,故此,臣认为燕、齐、荆等地行郡县实为上策。……”
①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郡县制影响:
1.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地方权力,并把各项制度顺利推向全国。
2.郡县制地实行,开创了以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③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二、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太尉(军事)
丞相(行政)
御史大夫(监察)
郡(守)
县(令)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乡、里、亭
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还规定皇帝自称曰“朕”,皇帝的命令曰“诏”,“制”,皇帝的印曰“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
“尊君”相关史事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建立 建立郡县制
分封制
皇帝
皇帝大权独揽,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在分封制下,诸侯王都是世袭,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权力非常大,到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再听中央的命令了 。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小篆
1.统一文字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意义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齐币
楚币
燕币
秦币
2.统一货币意义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3.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后,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很不方便。从那时候起,秦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陆路
水运
开凿了灵渠
4.交通
开凿灵渠
你能结合课本和地图谈谈灵渠的作用吗?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至今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5、军事
①派蒙恬北击匈奴
②修筑长城
③统一南方。
秦朝修筑的著名防御工事是长城,修建者是蒙恬,它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陇西
南海
东海
长城
秦
“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之后,称秦朝。
秦王嬴政是秦国国君,他完成国家统一、建立秦朝之后被称为秦始皇。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措施
最高统治者:
皇帝
中央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地方: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意义: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负责行政
负责军事
负责监察
最后由皇帝决断
小结
巩固统一的措施
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措施
①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②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和交流
伟大工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下南疆,开凿灵渠
1.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是在( )
A.商鞅变法以后 B.战国中期以后
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以后
2.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A
C
随堂演练
3.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C
4.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