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第6单元: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7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1第6单元: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7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5 15: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金字塔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大小金字塔共有将近100座,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m。
木乃伊
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为了开通此运河,埃及有近10万人丧生。
苏伊士运河
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凭借其美丽,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帝王凯撒大帝和马克·安东尼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她卖命。罗马人对她痛恨不已,因为她差一点让庞大的罗马帝国变成埃及的一个行省,所以罗马人称她为“尼罗河畔的妖妇”;但是埃及人称颂她是勇士,因为她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
埃及首都开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寺
埃及风光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Egypt)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7190万(2007),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约占11.8%,信奉基督教.
简史: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BC3200年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
约公元前3100年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史称第一王朝。 约公元前2686年第三王朝建立,逐渐形成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这和后来的第四、五、六王朝构成古王国时期,历代国王建造大量金字塔为陵墓,也称“金字塔时代” 约公元前1567年第十八王朝建立,中央集权强化,法老成为国王正式头衔。 公元前945年利比亚雇佣军推翻第二十一王朝,建立二十二王朝,即利比亚王朝。
BC525年为波斯人征服,成为波斯帝国一个行省。
BC332年左右,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人,建立了希腊—马其顿人的统治。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法老时代结束。 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托勒密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48年罗马统帅恺撒支持女王克里奥帕特拉掌握政权。 公元前30年罗马执政屋大维率军占领埃及,灭托勒密王朝,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从此罗马统治达600余年,
公元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在埃及推行“阿拉伯化”。
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1798-1801年,法国拿破仑入侵并统治3年。
1882年英国军队占领埃及。
1914年,英国宣布埃为英的“保护国”。英国宣布埃及为英国“保护国”。
1922年2月28日,英被迫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直到1956年英国军队撤出苏伊士运河区。
1953年6月埃及共和国成立,废除君主制。
1958年2月,埃及同叙利亚联合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因叙国内发生政变而解体,两国间维持一般外交关系。
埃及同以色列在1948、1956、1967和1973年先后4次爆发战争
1971年9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78年萨达特总统同以色列总理贝京、美国总统卡特在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
1979年3月26日,萨达特和贝京在华盛顿签署了和平条约,宣布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
1980年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89年3月15日,以色列撤离塔巴,埃及收回包括塔巴在内的西奈半岛全部以占领土。
改革的背景
第六单元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由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臻于鼎盛,帝国的版图囊括了昔日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奥斯曼素丹向埃及派遣被称为 的总督, 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
帕夏
马木路克
Mamluk
埃及国内的三大政治力量:
①马木路克: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的马木路克王朝的统治者。原意为“奴隶”(mamluk),曾是埃及阿尤布王朝时期从中亚买来的军事奴隶。
②帕夏:土耳其派遣驻埃及的总督,代表素丹,是埃及的最高行政长官。
③近卫军:有土耳其近卫军和马木路克近卫军两类。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1)政治:马木路克担任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
(1)政治:马木路克担任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
(2)经济:马木路克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其征税形式是:包税制
实行包税制的原因:奥斯曼素丹只注重在埃及的

统治和征缴赋税
关于包税制
⑴如何获得包税权?

⑵包税人有哪些权力?

⑶包税区内农民担负哪些义务?

⑷包税权可否世袭?可否转让与买卖?

⑸后来,包税权基本落入到谁手中?
预付一年土地税
随意收取地租和各种捐税,征发劳役
交纳地租和捐税、服劳役
可以
马木路克
关于包税制
探究:什么是包税制?包税制给埃及的经济、政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①包税制是素丹在埃及征税的形式,既是一种赋税制度,又是土地制度。
②影响:包税制实行后,奥斯曼素丹确保了它在埃及地区的赋税收入。但马木路克通过包税制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包税人肆意剥削和压迫农民,严重破坏了埃及农业的进步及手工业的发展。同时,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城市平民反抗斗争不断。
(1)政治:马木路克担任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
(2)经济:马木路克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
(3)军事:各地驻扎雇佣军,马木路克单独组建军队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埃及形式上的统治者是 实际统治者是:
奥斯曼帝国
马木路克
军事封建主集团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1)政治:马木路克担任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
(2)经济:马木路克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
(3)军事:马木路克单独组建军队,争权夺利,互相攻伐
(4)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使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
1798年法军侵入开罗
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1、原因:
①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实力日益强大,
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根本原因)
②埃及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
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2、目的:
英法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
3、表现:
目的:
表现(1):拿破仑对埃及的三年殖民统治:
(1798~1801)
占领埃及,威胁英国最重要海外殖民地印度。
占领:
1798年(1797年夏,带领法国驻扎在意大利的拿破仑向法国督政府提出占领埃及的方案,拿破仑授命为东方军司令,统率陆海军占领埃及,要把英国势力清除出去,1798年7月,拿破仑率3.5万军队入侵埃及,埃及军队一触即溃,法国迅速占领亚历山大港和开罗等地)
统治表现:
政治上
经济上
科学文化上
①政治上:
打击马木路克武装力量,建立各级行政机构,扶持帕夏,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②经济上: 没收的地产和财产,废除包税制,
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建工厂,为军事提供后勤
服务;修复灌溉系统,促进农业生产。
③科学文化上:对埃及文化进行研究和侵略。
政治上
经济上
科学文化上
【合作探究】:
拿破仑逝世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各国的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学家和文学家频繁研究和评述的对象……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著作,论文和资料估计在10万种以上,至少有9个国家拍摄过拿破仑的电影达70多部。有人称他是“继亚历山大、恺撒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世纪的巨人”、“法国革命的体现者”、“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之一”。也有人骂他为“匪徒”、“暴君”、 “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各派观点分歧仍然严重地存在者。——《法国通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问:你如何看待拿破仑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评价:其侵略性是主要的:
首先,拿破仑出于与英国殖民争霸的目的,出兵侵占埃及;
其次,拿破仑对埃及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残酷镇压;?
第三,废除包税制后,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在经济上掠夺埃及人民;?
第四,拿破仑掠夺了大量埃及的文物与国宝,将其运送回法国,体现了西方国家赤裸裸的掠夺本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拿破仑在埃及的统治给埃及的历史进步打开了大门。政治上打击封建军事集团马木路克势力;?经济上废除封建的包税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文化上加大对古埃及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这一系列措施客观上猛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结束了它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揭开了埃及社会大变革的序幕。
表现(2):法英对埃及的争夺:
原因:
拿破仑对埃及的入侵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过程:
法、英相继撤兵,英国支持马木路克割据
①英国联合奥斯曼帝国出兵埃及,1801年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②英国企图扶持马木路克占领埃及,由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国家的反对,也撤出埃及,但仍支持马木路克割据,为以后侵略作准备。
影响:
影响:
一方面:人民遭杀戮,经济遭破坏古建筑遭洗劫
另一方面——拿破仑侵略埃及,客观上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起到了诱导作用。
  它也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中心地区的一次文化入侵。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定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穆罕默德·阿里是埃及阿里王朝(1805~1849)的创建者,被誉为“现代埃及之父”,他是埃及近代化奠基人。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政治人物:穆罕默德·阿里
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爱琴海沿岸海港卡瓦拉,阿尔巴尼亚族人。成年后,做过生意,交游广泛,结识了很多西方人,逐渐认识到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和西方的先进。1801年,穆罕默德·阿里应征入伍,随军开赴埃及,同法军作战。他能征善战,迅速成为高级将领,掌握了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队的大部分军权。1805年迫使土耳其素丹任命他为埃及总督(帕夏),建立起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成为埃及实际上的国王。
①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马木鲁克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②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③阿里卓越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才能,成为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
⑴阿里崛起原因: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埃及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背景 结果 影响
开罗人民首次起义 1798.10 拿破仑入侵埃及 遭镇压 掀开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
开罗人民第二次起义 1800 英国和奥斯曼军队联合攻打法军 持续一个多月 加速法军失败
开罗人民第三次起义 1804 马木路克卷土重来,横征暴敛 胜利 穆罕默德·阿里加入起义,奠定改革基础
① 阿里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削弱马木鲁克势力,奥斯曼帝国被迫授给他帕夏封称号。
②领导人民抗击英军侵略,使其被迫放弃腊希德,退回亚历山大,最终撤出埃及。
⑵阿里崛起经过: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1805年,埃及立法会议宣布废黜帕夏,拥戴穆罕默德·阿里为埃及帕夏,并得到奥斯曼素丹的承认。
阿里改革的背景——
政局动荡、经济落后、外部危机、条件具备
2、经济落后:埃及盛行包税制,沉重的剥削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3、外部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进行工业革命的法、英先后侵略埃及,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
4、条件具备: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面对内忧外患,阿里志在推行维护统治、抵御侵略、建立强国这一富国强兵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1、政局动荡:属于奥斯曼帝国行省的埃及,各种政治集团(马木路克、帕夏和近卫军)争权夺利,战乱频仍

   政局动荡  
经济落后
  

3、阿里上台
——必要性
——可能性
小结: 改革的背景
1、奥斯曼统治下的埃及
2、英法的入侵
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领域
1.改革土地制度
?发动撒拉丁城堡屠杀事件,一举铲除马木鲁克势力,将土地收归国有,废除土地包税制。
?阿里将一部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只征收统一的土地税,另一部分土地分配给亲属和部下。
(1)措施
一方面消灭了在埃及肆虐数百年的马木鲁克势力,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的局面
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负担,巩固了阿里为首的新政权。
(2)影响
2.发展农业
?兴修水利
?改良农具
?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并引进新品种——长绒棉。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恢复与发展。
②农业的发展为埃及工业化提供原料和积累了资金。
影响
(1)措施
埃及耕地只占到该国领土的3%,但尼罗河沿岸地区还是庄稼茂盛,而且埃及还是世界上长绒棉的主要出口国,占世界总产量40%。
长绒棉
3.发展工业
?引进西欧国家技术、设备创办近代工厂
?保护民族工业
★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影响
(2)表现
促进了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1)原因
工农业的发展
开罗等城市的商业日趋兴旺;亚历山大成为地中海东部的贸易中心
(3)影响:
4.发展商业
(二)政治领域
国务会议
1.改革中央机构
军事
司法
财政
商业
交通
教育
卫生
★各部的长官一律由阿里任免
目标
加强中央集权
2.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中央




省长由阿里任免

影响
★阿里总揽大权,中央集权得到空前的强化,出现统一局面
埃及首都开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寺
(三)文化教育领域
1.创办各类世俗和专科学校培养人才;
2.翻译西方国家的著作,传播先进思想和科技;
3.效仿西方办学,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4.选派留学生;
5.聘请外国专家讲学和传授技术;
6.建立印刷厂和创办报纸;
影响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科技文化,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四)军事领域
? 废除雇佣兵役制,行征兵制
? 学习西欧军事技术
组建新式军队
? 聘请外教,西式训练
影响
?埃及的军事实力空前提高,逐渐摆脱了奥斯曼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真正独立。
?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并为埃及对外扩张和称霸近东奠定了基础,军队成为阿里维护专制统治的机器(工具)。
探究1:通过阿里改革的内容你能发现本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观点一: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观点二:认为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为巩固政权、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阿里进行了伊斯兰世界中第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族近代化的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但改革未能涉及对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质可认定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四、性质:封建统治者发动的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探究5:埃及和中国向现代国家过渡的过程中相似之处:
阿里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在背景、目的、内容、性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相似之处:

背景:
目的:
内容:

性质:
影响:
内忧外患;
富国强兵(师夷长技以自强);
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
学生和创建军队;
封建性质的改革;
近代化的开端(工业、军事、文化教育)。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推行,而中国的洋务运动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实力派推动,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更大,改革也更不彻底。
不同点:
①内容:
②推动者:


③成效:
阿里改革的成效更为明显。
阿里改革涉及到土地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2.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1)改革土地制度:消除马木路克和长老阶层的威胁,巩固统治基础,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条件。
内容:①取消包税人免税地,歼灭残余马木路克。②没收违规宗教地产,打击宗教势力。③废除包税制,将包税地收归国有。④改革赋税制度,实施单一的土地税。④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
(2)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为政治、军事、文化改革奠定基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
内容:①农业方面,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②工业方面,发展官办近代工厂,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围绕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严格管理手工业生产。
(3)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为改革奠定基础,但阿里垄断国家政权,维护封建专制集权。
内容:①政治体制方面,确立高度中央集权,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②文化教育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创办学校,聘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出版读物,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为其他领域改革创造条件;③军事方面,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废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按法国模式训练军队,办军事学校,采用先进武器装备军队,发展军事工业,建立海军,埃及军事实力提高,为对外扩张奠定基础。
改革的目的: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改革的性质: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改革的影响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一、穆罕默德· 阿里的对外扩张
(1)第一阶段(1811—1831年):应奥斯曼帝国的要求: 东伐阿拉伯半岛(1811-1818年),南征苏丹(1820-1821年),西讨希腊(1824-1827年)。
(2)第二阶段(1831—1841年):挑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击叙利亚,进逼土耳其首都,迫使帝国签约。(第一次埃土战争)
1.扩张的原因
改革后国力日益增强,对内巩固专制政权,对外力争独立和扩张势力。
2.扩张的经过
(1)东征阿拉伯半岛
起因: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威胁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结果:历时17年,付出10万多人生命,阿里获得第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实际控制了阿拉伯半岛。
(2)南伐苏丹
起因:改革全面展开,急需财力、人力;东伐战争的损耗和诱惑。
结果:历时2年,阿里的统治区域扩大;财源、兵源没有解决。
(3)西讨希腊
起因:希腊人民起义,奥斯曼帝国无力控制局势;叙利亚、克里特岛的诱惑。
结果:英、法、俄干涉,失败。阿里第一次对外战争受挫。
(4)北战奥斯曼帝国
起因:没有得到叙利亚,奥国的慵弱。
结果:奥斯曼帝国不堪一击,签约求和。阿里获得第一次埃土战争的胜利。
3.扩张的后果
利: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弊:(1)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是导致阿里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1.失败原因:
(1)内因:


(2)外因:

连年的对外战争,剥削加重,税役沉重,征兵频繁,社会矛盾尖锐。
专制残暴
英、俄等欧洲列强的干涉,
曾答应支持埃及的法国的退缩。
(3)性质局限:维护自身专制统治 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
二、阿里改革的失败
是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族近代化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3.改革的性质
2.失败的标志
1849年阿里去世,阿巴斯一世继位,废除阿里改革的所有内容,阿里改革的措施没有得以长久保留
三、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意义
(3)综合国力上:促进了文化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实际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2.特点:维护封建统治 又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3.积极影响:
(1)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经济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的进程。
1.性质:阿里改革是在保留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基础上进行的,并未触及生产关系,因而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4)近代化进程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4.局限性
(1)农民工人受到封建剥削和掠夺;
(2)残暴的统治和连年的战争,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改革的后果
阿里的对外扩张
阿里改革失败
改革意义
阶段
影响:事实上的独立
第一阶段:1811-1831年
第二阶段:1831-1841年
失败原因
失败过程
内因:王朝专制扩张性
外因:列强干涉
政治上:成为统一集权国家
经济上:建立近代工业
军事上:壮大国力,摆脱奥斯曼统治
文化上:引进西方科技文化
1.下列关于阿里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
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 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 采取官办方式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措施中大大提高了
农民生产积极性措施是:( )
A. 在中央设立咨议会
B.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业
C. 改革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D.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3.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
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 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4.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
①封建统治本生的弊端
②欧洲列强的干预
③阿里政权的穷兵黩武
④ 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武力进行镇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
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
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资金。
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
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
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的弱点,将一些老式的、使用
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
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岳麓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访问埃及时,
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
(这样就无法咬住了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
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英国旅行家-兰恩

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中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问题:工业生产资金匮乏;
管理不善,腐败盛行;
外国商人挟技居奇;
广大农民不满对外战争,
采取种种手段逃避兵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原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没有变革封建生
产关系,这是封建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
后果:生产效率低下,阶级矛盾激化,改革难
以继续下去。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他出征埃及的短暂时间里
还粉碎了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这为天
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
了道路。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
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
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怎样粉碎
“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措施:①政治上,打击腐朽马木路克武装力量,
建立各级行政机构;
②经济上,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财产,
废除包税制。
影响:为穆罕默德·阿里当政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
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
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
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
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
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
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
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
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所采取的措施。
措施:鼓励对外贸易;
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
开办各种学校;翻译欧洲著作;
聘请外国专家帮助建立新式的陆海军;
在埃及建立近代化的工业结构。
(3)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向西方学习失
败的原因。(
原因:① 国内的不足之处
② 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