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P70例7)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例7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承前启后
估算→用估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正确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会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及估算意识。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
化解措施
迁移类推,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妈妈要买3本价格为48元的书。你认为她带多少钱合适?
2.导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带多少钱合适,得出:一本书大约50元,3本书大约150元,小明的妈妈大约带150元就行。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
20×3=60
30×5=150
40×6=240
800×2=1600
300×4=1200
300×7=2100
900×2=1800
60×7=42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7情境图,组织学生读题,找到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介绍约等号:刚才估算出的得数不是准确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时候,算式和得数之间不能用“=”连接,而要用“≈”连接,即29×8≈240(元)。
3.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2)讨论:为什么估算更简便?
(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4.拓展。
(1)出示: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估算?800元够吗?
(2)小结: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尤其在估算带钱问题时,应尽量估大不估小。
1.(1)读题,交流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9×8。
2.(1)尝试解决问题。
(2)交流、展示解题方法。
方法一:笔算。
/
方法二:估算。
因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带250元买门票够。
(3)认真倾听,明确“=”“≈”的用法。
3.(1)比较两种解题方法,发现:用估算更简便。
(2)讨论后明确:因为这道题问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不是问买门票需要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所以用估算解决更简便。
(3)与教师共同总结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4.(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明确在估算带钱问题时,应尽量估大不估小。
2. 估算。(P125)
88×4≈360 32×2≈60 98×6≈600
3.小刚1分钟能跳绳99 下,他7分钟大约能跳绳多少下? (P125)
99×7≈700(下)
4.张老师计划给同学们购买一套故事书,每本26元,一套故事书有9本。张老师准备260元够吗? 为什么? (P125)
够。因为26×10 = 260,26×9<26×10,26×9<260,所以260 元够。
5.填一填。
(1)估算38×4时,可以把38看作(40),(38)×(4)≈(160)。
(2)估算7×203时,可以把(203)看作(200),(7)×(203)≈(1400)。
(3)自助烤肉每人需要48元,小刚家有5口人,大约带(250)元合适。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3页第1题。
1.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
2.独立完成,巩固估算方法。
6.芳芳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49元,他们一家买电影票大约需要多少钱?
49×3≈150(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估算带钱问题时,应估大不估小,以免带的钱不够。因此,乘法估算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教师个人
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9 × 8 ≈ 240(元) 240<250
? ?
接近30? 约等号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
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得出估算结果。
培优作业
一个两位数与4相乘的积大约是240,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这个两位数可能是55,56,57,58,59,61,62,63或64。
名师点睛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材料和情境,让学生交流、比较、讨论多种计算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交流,使其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选取最佳估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