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2 铁钉生锈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2 铁钉生锈了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4 14:2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钉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铁生锈是个复杂的过程,铁生锈与铁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以及各种酸碱盐等类物质有关。就其实质来说,是铁在接触有关气体或液体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外向里逐步转化成各种铁的化合物。铁锈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容易剥落。本课紧接上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在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中,了解铁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
本课是按照观察事实、提出假设、制订实验方案、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运用结论的思路编写的。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让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铁制品生锈的现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对生锈环境的关注,并为后续研究生锈的原因做好铺垫。
第二,通过比较铁锈与铁的不同,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生锈的过程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第三,带领学生研究铁生锈的原因,进一步加强“控制变量”的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由四个步骤组成:(1)引导学生做出各种假设。(2)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是否正确。(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概括铁钉生锈原因。
第四,介绍防锈方法,明晰防锈原理。教材在学生搞清铁生锈原因的基础上介绍防锈办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最后的拓展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发现其中的原理。
学情分析
金属生锈的现象是学生经常可以见到的,本课研究的正是这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金属生锈的原因并不太清楚,本课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生锈的秘密,通过金属与锈的对比让学生认识防锈的意义及方法。
学习目标
1.能设计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能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评价任务
1.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够利用铁生锈的条件进行防锈应用。
教学准备
生锈的铁钉、锈铁钉、试管(或矿泉水瓶、透明塑料袋)、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砂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生锈铁制品。(学生或教师提前收集的生锈铁制品)
2.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生锈铁制品?
3.比较:没有生锈和已经生锈的铁制品有什么不同。
4.谈话:铁制品生锈的部分叫铁锈。它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容易剥落,它是一种新的物质。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铁锈特别容易吸收水分,使铁烂得更快。铁锈是人们不希望得到的东西。今天我们以铁钉为例,研究铁钉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设计实验方案
1.提问:你们认为铁生锈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2.学生讨论并分组选择一个因素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交流,评价、完善方案。
4.分组根据设计的方案。选择材料进行组装。
三、实验验证
1.教师提示:坚持不懈,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经常交流。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教师在课上、课下了解实验状况,不断指导、反馈。
第二课时
一、交流实验结果,分析铁钉生锈原因
1.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讨论:实验的现象说明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3.师生小结:铁钉在有空气、有水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4.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5.教师补充:铁接触酸、碱、盐等物品也容易生锈。
二、认识防锈方法
1.教师提问: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或课件展示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防锈方法。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防锈方法?为什么能够防锈?
5.教师小结:生产、生活中的防锈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擦干、喷漆、涂沥青、加覆盖膜、电镀等,不锈钢也能防锈,是因为在里面添加了其他金属。
三、巩固应用
1.教师提问:(1)小明新买了自行车,担心时间长了会生锈,请你帮他想出几个防止生锈的办法? (2)厨房里的菜、铁锅非常容易生锈,请你分析生锈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2.学生交流汇报。
四、布置作业
1.观察家中的金属制品,研究人们是怎样防锈的。
2.收集其他金属生锈的现象,研究生锈的原因。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在体验铁钉生锈的过程中,了解铁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
铁生锈的条件探究,虽然动员了学生去准备。由于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一个星期),因此在备课当中没有安排学生提前一个星期进行实验准备。只有老师自己先提前准备。其实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实验准备,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虽然铁生锈的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并没有学生真正去动手做过或观察过。因为完成这个实验并不难,学生有能力也有条件去完成任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当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