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科学入门 综合
1.实验室常见操作的注意事项:
(1)关于试管用于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加热前要保证试管外壁干燥,要上下移动试管匀热,再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不要将试管对准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飞溅伤人。
(2)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主要有:
受热不均造成的炸裂:如试管外壁有水珠、加热前没有匀热、使用内焰或焰心加热、刚加热就用冷水清洗或者直接放在冰冷的台面上;
人为操作造成机械损伤:如大固体颗粒直接投入试管中,打破试管底部;用试管刷清洗时用力过度等。
2.长度的读数:
中学科学要求长度必须估读,估读的方法是事先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精确度是1mm,则要估读到毫米的后一位。因此,确定精确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为了使测量的值更加接近真实值,减小误差,方法主要有两种:
(1)可以不断改进测量工具的精确度;(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体积测量
(1)对于规则固体测量时,只需要测量出其长、宽、高或者直径这些数据,然后根据体积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
对于不规则固体,一般采用排水法,有的是不能下沉(浸没)的物体,有的是易溶于水的,前者需要使用针压法或者掉一个下沉的物体;对于易溶于水的物体,可以排其他液体或者采用排沙法。
对于不规则固体测量,在排水时,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含义是: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不会超过量程。
(2)量筒因不正确的视线而造成“偏大”或者“偏小”的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当要测量未知体积的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要偏小;
②若要定量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需取20ml酒精,仰视该刻度取液,会导致取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看量筒的使用是哪种情况,切不可死记硬背“仰小俯大”,否则可能导致判断失误,最好通过作图的方式进行分析。
4.温度计的校准
针对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标注不正确,要进行校准,。根据温度的定义,一般是将温度计分别放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观察该温度计在这100℃的变化中,液柱变化的长度有多少格,计算出每一格所代表的实际温度,再进行相应的计算,可以使用“井”字法。
5.科学探究题往往是从生活、生产的实际出发,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察综合运用能力,又体验了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探究结论可以用于生活实际中,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中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和实施方案是探究的核心。在实验设计环节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的使用。在针对某一事物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我们要逐一探究其中某一个变量,并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例如:探究光照对植物弯曲生长的影响,变量是光照,只需设置有光照(对照组)和无光照(实验组)即可;
若探究泡泡液浓度对吹泡泡难易程度的影响,这里的变量是泡泡液浓度,而泡泡液的浓度是可以连续改变的,因此至少设置三组不同的泡泡液浓度,但其他条件必须保持一致(如吹泡泡的塑料管的粗细、长度和材质等)。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
1、有一棵参天大树,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这棵大树的周长最接近于( )
A.10 cm B.42 dm C.36000 mm D.0.45 m
2、一次国王故意要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的一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就只有一桶水;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就有十桶水……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待测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考点二:体积的测量
3、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1cm3和2cm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cm3和13.9cm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cm3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考点三:温度的测量
4、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考点四:科学探究
5、 (2019?湘西州)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2019春?温江区期末)如图是常见的交通标志,其中限重标志牌是( )
A. B. C. D.
2.(2019?贵港)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压强 C.压力 D.功
3.(2019?湘潭)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应该( )
A.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将游码向右移动
4.(2019?常州)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5.(2017?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19?威海)关于课本中的力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可用小车代替木块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车转动一定角度是为了探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木块被小车推得越远,说明小车动能越大
7.(2019?黔南州)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8、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温度/℃ 14 15 18 22 24 26 25 28 28 27.5 27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象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 。
(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9、(2018秋?武侯区月考)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如图);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错误步骤更正为:
(2)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字母)。
(3)以上测量方法常称为累积法,此法还可用于测量 等(请举一例)。
10、(2018秋?浦东新区期中)在“探究影响摆球摆动周期的因素”实验中,用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长度不同的摆线、改变摆动的幅度,做了甲、乙、丙、丁4次实验,图(a)所示,并在表(b)中记录了实验数据。(已知摆长L1>L2,摆球质量m1<m2,摆角θ>α)
序号 周期/秒
甲 1.2
乙 1.2
丙 1.2
丁 1.0
(1)分析比较甲和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和 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 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 。
(3)分析比较丙和丁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科学入门 综合
1.实验室常见操作的注意事项:
(1)关于试管用于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加热前要保证试管外壁干燥,要上下移动试管匀热,再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不要将试管对准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飞溅伤人。
(2)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主要有:
受热不均造成的炸裂:如试管外壁有水珠、加热前没有匀热、使用内焰或焰心加热、刚加热就用冷水清洗或者直接放在冰冷的台面上;
人为操作造成机械损伤:如大固体颗粒直接投入试管中,打破试管底部;用试管刷清洗时用力过度等。
2.长度的读数:
中学科学要求长度必须估读,估读的方法是事先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精确度是1mm,则要估读到毫米的后一位。因此,确定精确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为了使测量的值更加接近真实值,减小误差,方法主要有两种:
(1)可以不断改进测量工具的精确度;(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体积测量
(1)对于规则固体测量时,只需要测量出其长、宽、高或者直径这些数据,然后根据体积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
对于不规则固体,一般采用排水法,有的是不能下沉(浸没)的物体,有的是易溶于水的,前者需要使用针压法或者掉一个下沉的物体;对于易溶于水的物体,可以排其他液体或者采用排沙法。
对于不规则固体测量,在排水时,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含义是: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不会超过量程。
(2)量筒因不正确的视线而造成“偏大”或者“偏小”的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当要测量未知体积的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要偏小;
②若要定量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需取20ml酒精,仰视该刻度取液,会导致取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看量筒的使用是哪种情况,切不可死记硬背“仰小俯大”,否则可能导致判断失误,最好通过作图的方式进行分析。
4.温度计的校准
针对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标注不正确,要进行校准,。根据温度的定义,一般是将温度计分别放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观察该温度计在这100℃的变化中,液柱变化的长度有多少格,计算出每一格所代表的实际温度,再进行相应的计算,可以使用“井”字法。
5.科学探究题往往是从生活、生产的实际出发,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察综合运用能力,又体验了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探究结论可以用于生活实际中,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中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和实施方案是探究的核心。在实验设计环节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的使用。在针对某一事物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我们要逐一探究其中某一个变量,并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例如:探究光照对植物弯曲生长的影响,变量是光照,只需设置有光照(对照组)和无光照(实验组)即可;
若探究泡泡液浓度对吹泡泡难易程度的影响,这里的变量是泡泡液浓度,而泡泡液的浓度是可以连续改变的,因此至少设置三组不同的泡泡液浓度,但其他条件必须保持一致(如吹泡泡的塑料管的粗细、长度和材质等)。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
1、有一棵参天大树,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这棵大树的周长最接近于( )
A.10 cm B.42 dm C.36000 mm D.0.45 m
【答案】B
【解析】中学生的臂展大约是1.4~1.5m,三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4.3~4.5m(或43~45dm),只有B选项比较接近这个范围。
2、一次国王故意要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的一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就只有一桶水;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就有十桶水……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待测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答案】B
【解析】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而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制定的标准不同,待测量与标准进行比较的结果也就不同,故选择B。
考点二:体积的测量
3、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1cm3和2cm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cm3和13.9cm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cm3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量筒的最小格表示的是2cm3,故A错误;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量筒的分度值不同,故B错误;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故C错误;由图可知,乙量筒的一个最小格为1cm3,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精确度更高,故D正确。
考点三:温度的测量
4、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C -2 88
【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平视。读数略。
考点四:科学探究
5、 (2019?湘西州)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反思与评价等,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
1.(2019春?温江区期末)如图是常见的交通标志,其中限重标志牌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是限速标志牌,限速40km/h,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限重为10t,是限重标志牌,故B正确;
C、是限高标志牌,限高5m,故C错误;
D、是限制轴重标志牌,故D错误。
故选:B。
2.(2019?贵港)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压强 C.压力 D.功
【答案】C
【解答】解:A、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克(g);故A错误。
B、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是以科学家帕斯卡来命明的;故B错误;
C、压力以及所有的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是以科学家牛顿来命名的;故C正确。
D、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是以科学家焦耳来命名的;故D错误。
故选:C。
3.(2019?湘潭)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应该( )
A.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将游码向右移动
【答案】B
【解答】解: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右侧,说明左侧较轻,故应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故选:B。
4.(2019?常州)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答案】B
【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左端示数167.0cm对齐,右端示数为172.0cm对齐,长高了172.0﹣cm﹣167.0cm=5.0cm。
故选:B。
5.(2017?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
故选:D。
6.(2019?威海)关于课本中的力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可用小车代替木块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车转动一定角度是为了探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木块被小车推得越远,说明小车动能越大
【答案】A
【解答】解: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若用小车代替木块,变滑动为滚动,减小了摩擦力,从而对测量摩擦力大小带来了困难,A错误;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车转动一定角度,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是为了探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B正确;
C、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车受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C正确;
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根据转换法,木块被小车推得越远,说明小车动能越大,D正确。
故选:A。
7.(2019?黔南州)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 7.50。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铅笔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8、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温度/℃ 14 15 18 22 24 26 25 28 28 27.5 27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象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 。
(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解答】解:(1)在横轴上标出时间,纵轴上标出温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不同时间温度的柱形图。
故答图如下:
(2)根据图象可以发现: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为26.5℃。
故答案为:26.5℃。
9、(2018秋?武侯区月考)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如图);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错误步骤更正为:
(2)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字母)。
(3)以上测量方法常称为累积法,此法还可用于测量 等(请举一例)。
【答案】(1)E;用铜丝线圈的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A;(3)大头针的质量。
【解答】(1)计算铜丝的直径,应该用铜丝线圈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故步骤E错误,更正为:用铜丝线圈的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正确测量方法:
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E。
(3)累积法长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如测大头针的质量等。
故答案为:(1)E;用铜丝线圈的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A;(3)大头针的质量。
10、(2018秋?浦东新区期中)在“探究影响摆球摆动周期的因素”实验中,用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长度不同的摆线、改变摆动的幅度,做了甲、乙、丙、丁4次实验,图(a)所示,并在表(b)中记录了实验数据。(已知摆长L1>L2,摆球质量m1<m2,摆角θ>α)
序号 周期/秒
甲 1.2
乙 1.2
丙 1.2
丁 1.0
(1)分析比较甲和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和 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 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 。
(3)分析比较丙和丁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1)摆长; 摆动的幅度;无关;
(2)甲和丙;摆动周期与摆的幅度无关;
(3)在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有关。
【解答】(1)由图知,甲、乙两次实验,摆长与摆角相同,而摆球的质量不同,由表中数据知,摆动周期相同,故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摆长和摆动的幅度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
(2)研究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摆的周期与摆动幅度的关系时,只改变摆动的幅度,故分析甲丙两次实验;
由表中数据知,在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无关;
(3)分析比较丙和丁两次实验,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丙中摆线越长,丙中摆动周期大,即得出的结论是:
在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时,摆线越长,摆动周期越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