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认识线段》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认识线段》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4 14:1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线段(P5例6、P6例7)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6是认识线段,教材分三个层次呈现:一是由拉紧的一条线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线段“直”的特点;二是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三是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例7是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承前启后
正方体、长方体的直观图,生活中的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并会画线段→直线、射线及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点。
2.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照给定的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会数线段的条数。
3.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
重点:理解线段的特点,能用尺子画线段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
化解措施
实物演示、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细线。
学具准备:细线、学生尺、剪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展示学生活动场景,一组同学在跳绳,绳呈弯曲状;另一组同学在拔河,绳呈直线状。
提问:拔河、跳绳所用的两根绳呈现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拿起准备好的细线,提问:你有办法使这根弯弯的线变直吗?
3.导入新课:这根拉直的线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1.观察课件出示的场景,说一说发现:拔河的绳子被拉直了,跳绳是弯的。
2.学生先思考使教师手中的线变直的方法,再尝试动手操作,明确:可以用两只手将线拉直。
3.倾听教师的描述,明确学习内容。
1.比一比,哪根长?
第二根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在操作中感知线段的特点。
(1)引导学生操作:把一条线拉成各种形状,然后观察、感知是不是线段,并说明原因。
①形状一:
②形状二:
③形状三:
(2)教师用手中的线拉出一条线段,提问:谁能拉出比这条线段长(短)的线段?
(3)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征。
2.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
3.量线段的长度。
组织学生量一量教材第5页例6中3条线段的长度,并说一说量线段的方法。
4.教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线段,并说一说画法。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组织学生画一条和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
1.(1)观察、交流后明确:①是线段,两只手拿着线的两端,而且中间还是直的。
②是线段,是倾斜的线段。
③不是线段,尽管是用手拿着线的两端,但是线没有拉紧。线段应该是直的,而这条线是弯的。
(2)学生动手操作,明确线段是有长短的,可以测量出长度。
(3)明确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
2.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并交流。一根粉笔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一根针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3.动手操作,用直尺试着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并交流量线段长度的方法:线段的一个端点对准尺子的刻度“0”,另一个端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4.大胆动手尝试。
(1)动手尝试画线段,交流画法:线段要画直,在线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表示端点,也可以用两个小竖线表示。
(2)尝试画出线段后,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总结: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就画成了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3)明确:应该先测量,再画线段。
2.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3.填一填。
(1)线段是(直)的,有(2)个端点。
(2)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
4.画一画。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1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活动:剪毛线。把毛线剪两次,会得到几条线段?
2.小小设计师:用线段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1.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汇报。
2.用线段设计图形,展示图形。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5)条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使用没有刻度“0”的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时,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就是所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从厘米尺的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几,然后在两边画两个点(小竖线),就画成了一条长几厘米的线段。
培优作业
小明在纸上画了一条线段,小红又拿起了笔,在小明画的线段上画了4个小竖线,然后小红问小明:“你知道现在这条线段上又多出了多少条线段吗?”小明数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数出来。小朋友,你能帮小明回答这个问题吗?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然后在每个小竖线的下面标上字母:
一共有的线段条数:5+4+3+2+1=15(条)
多出的线段条数:15-1=14(条)
名师点睛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了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教学中需采用大量的操作活动。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线段的画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