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教学7的乘法口诀。教材创设了学生操作七巧板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明确每个图案都是由7块板拼成的,然后借助表格突出7的个数和连加的结果,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最后对照乘法算式和计算结果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
承前启后
2~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忆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2.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
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难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化解措施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七巧板、七星瓢虫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猜谜语。
“七块小木板,有边又有角。一会大公鸡,一会凶恐龙。快快动动脑,猜猜它是谁?”你能猜出是什么吗?
2.提出问题:1副七巧板有7块,2副七巧板有多少块呢?3副、4副、5副、6副、7副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探讨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1.听谜语,独立思考,试猜答案。(七巧板)
2.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
5×4=20
5×5=25
6×3=18
6×6=36
7+6=13
5+7=12
3×5+8=23
3×4+5=17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尝试拼图。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1副七巧板拼图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拼成的图案像什么。
2.组织各小组展示作品。
3.填表,交流发现。
师:观察展示的图案,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4.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表格,编制7的乘法口诀,然后汇报。
5.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
6.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7.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背口诀,分享记忆口诀的窍门。
1.独立操作,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与同学交流。
2.每个小组挑选出最满意的图案展示。
3.观察展示的作品,填写教材第72页表格。
4.认真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编制7的乘法口诀,然后汇报: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5.数出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7句,并读一读乘法口诀。
6.认真观察7的乘法口诀,交流发现: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其余的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都相差7……
7.背口诀,交流心得。
2.看算式说口诀。
3×7=21
(三七二十一)
5×7=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2×7=14
(二七十四)
3.算一算下面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字。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7+3=31(个)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算一算3只七星瓢虫身上一共有多少个点),并写出口诀。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认真观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口诀。
2.准确快速地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时所用的口诀。
4.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3×7=21(只)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将2~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迁移到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渗透了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7=7 7×1=7 一七得七
2×7=14 7×2=14 二七十四
3×7=21 7×3=21 三七二十一
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
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
6×7=42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培优作业
1.()里最大能填几?
(6)×7<447×(5)<36
2.二(1)班同学做操时要站成方队(每排和每列人数相同),人数比40多,比50少。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7×7=49(人)
口答:二(1)班一共有49人。
名师点睛
通过探究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回忆表内乘法(一)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编制7的乘法口诀”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