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8的乘法口诀(P75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8的乘法口诀。教材例2情境图——学校乐队训练的队列:每行8人,一共8行,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8连续相加的结果,然后借助“数轴”这个直观模型,以小狗在数轴上跳跃的形式呈现,使数与形相结合,突出了连加的结果,为记忆8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承前启后
2~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忆8的乘法口诀,能用8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2.明确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重难点
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难点:利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迁移类推。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展示1只螃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螃蟹的特点。
2.质疑:1只螃蟹有8条腿,2只螃蟹有多少条腿呢?3只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8的乘法口诀。
1.观察螃蟹图片,自由交流。发现1只螃蟹有8条腿,还知道它是横着爬行的。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一共有多少条腿?
(2)个(8)
算式:2×8=16或8×2=16
口诀:二八十六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展示教材第7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2.猜想:根据编制2~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想一想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引导学生自主编制8的乘法口诀。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尝试根据小狗每跳一次数轴上的数的变化,编制8的乘法口诀。
4.组织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
5.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乐队在训练,他们站成了8行,每行8人。
2.大胆猜想:8的乘法口诀有8句。
3.尝试编制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4.读一读8的乘法口诀。
5.小组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交流后汇报。
2.看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
7×8=56
8×7=56
六八四十八
6×8=48
8×6=48
3.把口诀填完整。
(二)八十六
(一)八得八
四(八)三十二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三(八)二十四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2.先计算,再说一说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4.幼儿园的李阿姨买了6顶,每顶8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6×8=48(元)或
8×6=48(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8的乘法口诀有8句,每相邻两句的结果相差8。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培优作业
算一算下面这个图形由多少个小正方形组成。
可以把图形中的小正方形经过移补转化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图:
8×3=24(个)或3×8=24(个)
2.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量得长是8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绳子对折后再对折,就是对折两次,长度是8米,说明这根绳子有4个8米长。如图:
8×4=32(米)或4×8=32(米)
口答:这根绳子长32米。
名师点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们自主探索,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处于高效中。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8的乘法口诀”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