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2)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认识时间(2)(P91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在例1“5分5分地数”的基础上,例2首先让学生从4时开始数起,并用电子表与3个钟面一一对应,呈现了连续变化的时间中的3个时刻,概括出认、读时间的方法,学会认、读几时几分。
承前启后
认识时间单位“分”→认识几时几分→推测可能的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用5分5分地数的方法认、读时间的技能。
2.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3.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难点:掌握几时几分的正确读法。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时间起床的?(让多名学生说说)
2.质疑:同学们的起床时间有的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那么该如何认、读这些时间呢?
3.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时和半时的读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的时间的读法,也就是认识几时几分。
1.交流自己起床的时间。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3.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时针走1个大格是(1)小时。
(3)分针走1个小格是(1)分钟,走1个大格是(5)分钟。
(4)1时=(60)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展示教材第91页例2第一幅钟面图,组织学生尝试读一读,并写出来。
2.组织学生汇报读、写方法,强调:分钟数不满10,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
3.课件展示例2第二、三幅钟面图,组织学生尝试读、写。
4.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第三个钟面上时间的读、写方法。
5.总结认、读时间的方法:时针走过4,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
6.在对比中深化认识。
(1)课件展示7时5分的钟面图和6时55分的钟面图,说明这分别是两个小朋友的起床时间,问哪个小朋友起床早。
(2)同桌讨论。
(3)指名汇报。
(4)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很接近几?
1.认真观察钟面,试着读、写出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汇报:时针过4一点,是4时多,分针指向1,是5分,因此是4时5分。写作4:05。
3.看钟面图,读、写出显示的时间。
4.汇报,互相补充。第三个钟面上时针看起来接近5时,但还不到5时,差15分到5时,因此是4时45分。
5.观察板书,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读、写时间的方法,并向全班汇报。
6.(1)观察展示的两个钟面图,明确题意。
(2)同桌之间交流,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比一比。
(3)汇报,集体订正。
(4)对比两个钟面上的时针,说一说。(它们都接近7)
2.写出下列钟面上的时间。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3页第1题。
3.完成教材第93页第2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认、读的方法。
2.先自主练习,在小组内交流读、写方法,再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拨一拨游戏。
(1)教师说时间,学生拨出时间。
(2)两人一组,一人说时间,另一人拨出时间;或一人拨出时间,另一人读出时间。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书写时间时,可以采用“几时几分”的写法,也可以采用电子表形式的写法。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2)
4:05 4:30 4:45
4时5分 4时30分或4时半 4时45分
写时间时,如果分钟数不满10,那么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
培优作业
乐乐上午9:30到达奶奶家,下午3:30回到自己家,路上一共用去了30分钟,乐乐在奶奶家待了多长时间?
5小时30分钟
名师点睛
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并注意利用钟面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认、读几时几分”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