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习作》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生活万花筒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中的故事,记录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
2、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注意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写出一件事。
3、明确叙述中心,围绕中心来选材,记叙时详略得当。
4、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二、过程与方法
展开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对写作训练进行交流,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重点
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注意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写出一件事。
难点
明确叙述中心,围绕中心来选材,记叙时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大家愿意把印象深刻的事告诉老师和同学吗?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作文练习,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2、板书课题:习作:生活万花筒
齐读课题
本节课直接谈话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看了这个话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话题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话题中的“印象深”,应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3、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另选要写的内容。
捉蚊趣事 一件烦心事
她收到了礼物 爷爷戒烟了
照片里的温暖 家庭风波
教室里的掌声 信不信由你
二、习作指导
1、审题:生活万花筒
所记的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一件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
地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
2、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写作要叙事完整,描写要具体,叙事完整,指不能缺少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描写具体,指事情的经过部分要写得完整而具体。在写作过程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绘。
3、写作内容:任选一种情况即可。
谁做过哪些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你经历过什么事,让你印象深刻?
家里发生过什么事使你印象深刻?其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什么教育并从中记住教训?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或者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印象深刻?
(重点:是什么原因让你印象深刻,是激动,是伤心,还是害怕……)
4、按照叙事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以《今天,我很高兴》为例:原因是我扶了一个小孩。
(1)时间:
要求:时间要具体,可以以“早晨上学就要迟到了”为特定的时间。
(2)地点:
要求:确定好具体位置,可以以“上学路上”为具体地点。
(3)人物:
要求:确定好主要的人物,可以根据事情的发展加入其他人物,本题主要人物是我和小孩,后面添加人物小孩的妈妈。
(4)事情的起因:小孩摔倒在地上。
注意事项:想象好小孩摔倒在地上的样子,观察要有一定的次序:先远远地看见,然后走近看到的是怎样的。
(5)事情的经过:我扶起了小孩。
扣住“扶”字进行详细地描写,想清楚每一个环节:下车子——弯腰伸臂——扶起——安抚小孩——小孩的表现。
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6)事情的结果:小孩妈妈感谢我,我很高兴。
注意:要做到首尾呼应。
5、如何写好关键要素——经过?
(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部,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写清楚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一种如见其事、如睹其物的感觉。
(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4)方法:看、听、感、想、做。
6、理清思路:
开头:点题,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
中间:交代事情的经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写具体,还要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首尾呼应,交代这件事情为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习作
1、学生根据要求开始作文,注意不偏题,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出示作文要求:
(1)语句通顺、清楚,不写错别字。
(2)内容具体。
(3)写出这件事使我印象深刻的理由,抓住细节描写,详略得当。
2、作文后交流。
(1)采用自荐、学生推荐、教师推荐等方式,展示优秀习作或典型片段、语句,师生适当点评。
(2)选定学生习作的几个片段和一两篇习作为例子,对语句、内容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评议中注意多发现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闪光点。
3、出示例文
摘红枣
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已经随着时光的脚步离我渐渐远去了,而儿时和伙伴们一起玩乐的许多趣事却令人难忘,尤其那次摘红枣的事儿我至今记忆犹新。(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中“摘红枣”的内容。)
那是一个暑假的一天,表弟来到我家,还有几个好友也过来了,大家欢聚一堂,玩得很痛快。可不一会儿,大家都玩腻了。这时,表弟看到我家后院挂满果实的枣树,眼前一亮:“没什么玩的,我们干脆摘枣子吧。”大家兴奋地叫好。也是,既可以玩,枣子又可以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这几句话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大家立即准备工具,搬椅子的,拿袋子的,拿网的,打竹竿的。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开始向后院“进攻”,一进后院,只见墙角的枣树长得十分茂盛,满树的鲜枣,一簇压着一簇,一簇比一簇更红艳,有的树枝都被压弯了,站在树下,伸手可及。我们早已迫不及待,一个个迅速奔到树下,抢着抓过枣子,就往嘴里丢,不住地大嚼起来。不久,低处的枣子就被我们解决了,这时,小伙伴把带来的一张大网铺在树下,让我上树打枣,我欣然领命,一骨碌爬上树杈,摘下一把就往嘴里塞,哇,又酸又甜,直痛快!大伙看了,着急地看着我,让我快打,我解了馋就正式开始了“工作”。我接过表弟递来的长竹竿,挥舞一通,顿时,一阵“枣雨”扑簌地落到地面上,在张开的大网上四处乱“蹦”,没过多久、网上就有了一小堆枣子了,我看着差不多了,就跳下树。大家把枣子放进水盆里洗净后,便争先恐后地朝嘴里抛,一时间,大家都在大口吃枣,连话也顾不上说。几分钟后,红枣就被一抢而空,只剩下几片绿叶和几根树枝漂浮在水面上。(非常细致地介绍了摘枣子的过程。)
大家觉得还没吃过,于是都纷纷爬上树,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坐在树杈上边摘边吃,真是悠闲极了!最后,我提议进行摘枣子比赛,看谁摘得多。一会儿,我们跳下树,数了数每个人摘枣的数量,发现我的少得可怜,大家很疑惑。我不好意思地说:“都进肚子了……”“哈哈哈……”一阵阵笑声比红枣还甜。(略写了后面摘枣子比赛的过程。)
摘红枣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这件事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童年生活中永远难忘的事。(结尾点题,突出了作者的欢乐之情。)
总评:作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童年时摘红枣的经历,选材非常吸引人,作者的文字功底较强,一群活泼欢乐的小伙伴摘红事的图景如在眼前。吃得香甜,玩得开心,难怪会深深地镌刻在作者的脑海中,语言生动活,不乏幽默色彩,读着这样的习作,不禁让读者也沉浸在摘红枣的欢乐之中了。
指名读要求
分析理解要求
指名读参考题目
审题
思考
交流
生自己选择思考
了解六要素
示例交流
指名试说
明确要求
示例交流
指名试说
明确要求
示例交流
指名试说
明确要求
示例交流
指名试说
明确要求
示例交流
指名试说
明确要求
示例交流
指名试说
明确要求
生学习方法
理清写作思路
指名读要求
学生作文
写后交流。
班级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
本部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展开,第一个环节是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知道本次习作是叙事类作文,然后选定教材中给的参考题目,我后面构思做准备。第二个环节是习作指导,先审题: 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选择自己的写作内容。以《今天,我很高兴》为例进行作文构思。然后讲述如何写好关键要素——经过。第三个环节是习作。学生根据要求开始作文,作文后交流展示并修改。
课堂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生活万花筒”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来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
习作:生活万花筒
开头:点题,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
中间:交代事情的经过。
结尾:首尾呼应,交代这件事情为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件21张PPT。习作:生活万花筒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新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大家愿意把印象深刻的事告诉老师和同学吗?新知讲解习作要求:
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话题中的“印象深”,应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从话题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信不信由你教室里的掌声 新知讲解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另选要写的内容。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 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 家庭风波新知讲解 所记的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一件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审题生活万花筒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
地 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新知讲解 写作要叙事完整,描写要具体,叙事完整,指不能缺少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描写具体,指事情的经过部分要写得完整而具体。在写作过程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新知讲解 谁做过哪些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你经历过什么事,让你印象深刻?
家里发生过什么事使你印象深刻?其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什么教育并从中记住教训?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或者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印象深刻?写作内容重点:是什么原因让你印象深刻,是激动,是伤心,还是害怕……新知讲解叙事文章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以《今天,我很高兴》为例
原因是我扶了一个小孩新知讲解时间要求:
时间要具体,可以以“早晨上学就要迟到了”为特定的时间。地点要求:
确定好具体位置,可以以“上学路上”为具体地点。人物要求:
确定好主要的人物,可以根据事情的发展加入其他人物,本题主要人物是我和小孩,后面添加人物小孩的妈妈。新知讲解事情的起因注意事项:想象好小孩摔倒在地上的样子,观察要有一定的次序:先远远地看见,然后走近看到的是怎样的。事情的经过 扣住“扶”字进行详细地描写,想清楚每一个环节:下车子——弯腰伸臂——扶起——安抚小孩——小孩的表现。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事情的结果注意:要做到首尾呼应。小孩摔倒在地上。我扶起了小孩。小孩妈妈感谢我,我很高兴。新知讲解 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部,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写清楚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一种如见其事、如睹其物的感觉。
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4、方法:看、听、感、想、做。如何写好关键要素——经过?新知讲解开头:点题,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
中间:交代事情的经过。
结尾:首尾呼应,交代这件事情为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理清思路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写具体,还要注意详略得当。新知讲解作文要求:
1、语句通顺、清楚,不写错别字。
2、内容具体。
3、写出这件事使我印象深刻的理由,抓住细节描写,详略得当。新知讲解作文后交流。
1、采用自荐、学生推荐、教师推荐等方式,展示优秀习作或典型片段、语句,师生适当点评。
2、选定学生习作的几个片段和一两篇习作为例子,对语句、内容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评议中注意多发现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闪光点。 摘红枣
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已经随着时光的脚步离我渐渐远去了,而儿时和伙伴们一起玩乐的许多趣事却令人难忘,尤其那次摘红枣的事儿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暑假的一天,表弟来到我家,还有几个好友也过来了,大家欢聚一堂,玩得很痛快。可不一会儿,大家都玩腻了。这时,表弟看到我家后院挂满果实的枣树,眼前一亮:“没什么玩的,我们干脆摘枣子吧。”大家兴奋地叫好。也是,既可以玩,枣子又可以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立即准备工具,搬椅子的,拿袋子的,拿网的,打竹竿的。新知讲解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中“摘红枣”的内容。 这几句话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开始向后院“进攻”,一进后院,只见墙角的枣树长得十分茂盛,满树的鲜枣,一簇压着一簇,一簇比一簇更红艳,有的树枝都被压弯了,站在树下,伸手可及。我们早已迫不及待,一个个迅速奔到树下,抢着抓过枣子,就往嘴里丢,不住地大嚼起来。不久,低处的枣子就被我们解决了,这时,小伙伴把带来的一张大网铺在树下,让我上树打枣,我欣然领命,一骨碌爬上树杈,摘下一把就往嘴里塞,哇,又酸又甜,直痛快!大伙看了,着急地看着我,让我快打,我解了馋就正式开始了“工作”。我接过表弟递来的长竹竿,挥舞一通,顿时,一阵“枣雨”扑簌地落到地面上,在张开的大网上四处乱“蹦”,没过多久、网上就有了一小堆枣子了,我看着差不多了,就跳下树。大家把枣子放进水盆里洗净后,便争先恐后地朝嘴里抛,一时间,大家都在大口吃枣,连话也顾不上说。几分钟后,红枣就被一抢而空,只剩下几片绿叶和几根树枝漂浮在水面上。新知讲解 非常细致地介绍了摘枣子的过程。 大家觉得还没吃过,于是都纷纷爬上树,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坐在树杈上边摘边吃,真是悠闲极了!最后,我提议进行摘枣子比赛,看谁摘得多。一会儿,我们跳下树,数了数每个人摘枣的数量,发现我的少得可怜,大家很疑惑。我不好意思地说:“都进肚子了……”“哈哈哈……”一阵阵笑声比红枣还甜。
摘红枣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这件事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童年生活中永远难忘的事。新知讲解略写了后面摘枣子比赛的过程。结尾点题,突出了作者的欢乐之情。 总评:作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童年时摘红枣的经历,选材非常吸引人,作者的文字功底较强,一群活泼欢乐的小伙伴摘红事的图景如在眼前。吃得香甜,玩得开心,难怪会深深地镌刻在作者的脑海中,语言生动活,不乏幽默色彩,读着这样的习作,不禁让读者也沉浸在摘红枣的欢乐之中了。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生活万花筒”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来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课堂总结板书设计习作:生活万花筒
开头:点题,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
中间:交代事情的经过。
结尾:首尾呼应,交代这件事情为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