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5以内数的减法(P26、P27)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通过延续上节课的小丑图,使学生了解减法的含义以及计算减法的方法。
承前启后
5以内数的分与合→5以内数的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2.会计算减法算式。
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化解措施
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圆片若干。
学具准备: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加法的含义和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展示教材第26页例题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要表达的意思,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学生回顾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观察图片,明确教师展示的图片和上节课展示的图片的区别。
1.口算。
3+2=(5)
4+1=(5)
2+2=(4)
3+1=(4)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
(1)教师展示教材第26页例题中的第一幅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小丑的手上一共有几个气球。
(2)教师展示第二幅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题意:小丑的手上原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求还剩下几个气球。
教师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先拿出4张圆片,再拿走1张圆片,看还剩下几张圆片。教师给出减法算式:4-1=3,介绍减号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读一读。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减法的含义。
2.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展示教材第27页例题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意思说一说图片的内容,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只松鼠。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用减法计算,列出减法算式,再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教师总结减法的计算方法。
1.(1)学生观察图片数一数可知,小丑的手上一共有4个气球。
(2)按照老师的要求摆一摆圆片,理解求还剩几个气球,用减法计算。会列减法算式,会读减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4-1的结果。
2.观察图片可知,树上原有5只松鼠,跑走了3只,求还剩几只松鼠,经过老师的指导知道用减法计算,列式为5-3。可以用倒着数的方法,从5开始倒着数,5,4,3,还剩2只;可以用数的分与合计算,5可以分成3和2,结果是2;也可以想2+3=5,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是2。
2.看图填一填。(P52)
/
/
摆一摆,填一填。(P52)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
2.学生自己完成教材第28页第4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做一做”第1题,自己独立完成剩下的题。
比大小。
/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时,可以采用倒着数、点数、想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等方法计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减法
/
培优作业
1.找规律填一填。
/
/
3.妹妹今年2岁,哥哥今年4岁,一年后,哥哥比妹妹大几岁?
4-2=2(岁)
口答:哥哥比妹妹大2岁。
名师点睛
5以内数的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和交流理解减法的含义,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别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5以内数的减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