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5《加减混合》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5《加减混合》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4 15: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减混合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加减混合(P67)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注重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内容融入故事情境中,使学生情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关注算理的理解,使学生轻松掌握算法。
承前启后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用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3.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算一算。
5+1+2= 3+6+1=
9-6-2= 8-2-4=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1.自己认真算一算。
2.认真听讲,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计算下面各题。
1+4+5=10
3+4+1=8
10-5-2=3
6-2-3=1
2+1+6=9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
(1)教师展示教材第67页上面的情境图,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图意。
(2)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3)小组交流:如何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教师总结: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叫作加减混合运算。
2.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
(1)教师展示教材第67页中间的情境图,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图意。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列出算式。
(3)你会计算吗?
教师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是按照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的。
1.(1)观察情境图,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求现在有几天鹅。
(2)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现在有4+3=7(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7-2=5(只)。
(3)小组交流得出:4+3-2=5(只)。
2.(1)观察图片,原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求现在有几只天鹅。
(2)原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用减法计算,又飞来了3只,用加法计算,列式是4-2+3。
(3)根据图意算一算,原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剩下4-2=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还有2+3=5(只),所以4-2+3=5。
2.看图列式计算。
3.计算下面各题。(P142)
8-4+3=7
9-7+2=4
6-2+3=7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8页第5题。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图意,自己认真完成。
2.学生可以做游戏完成。
4.操场原来有5名同学在踢毽子,后来又来了3名同学,过了一会儿,又走了4名同学。操场上现在还有几名同学在踢毽子?
5+3-4=4(名)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题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培优作业
1.看图列式计算。
5+4+1=10(只)
2.填数,使每横行、竖行连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8。
3.在圈里填上“+”或“-”,使算式成立。
名师点睛
教学本节课时,要由计算连加、连减进行引入,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和提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加减混合运算”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