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学案+练习)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学案+练习)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4 21:25:26

文档简介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惊诧(chà)       (2)怪诞(dàn)
(3)目眩(xuàn) (4)斑斓(lán)
(5)畏葸不前(xǐ) (6)鄙视(bǐ)
(7)遐想(xiá) (8)杜撰(zhuàn)
(9)撒手人寰(huá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说   (2)系
(3)刨 (4)栅
2.语境辨析法
(5)在外久了,故乡的模(mú)样自然模(mó)糊成了一团。
(6)花剑选手的脸部被面罩扎(zhā)伤倒地,他挣扎(zhá)着起来,在接受简单包扎(zā)后接着参加比赛。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5) (6)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历程·里程
二者都是名词。“历程”指经历的过程,是时间上或精神上的经历。“里程”指路程,往往指距离上的度量。
(2)震动·振动
二者都有“因外力作用而动摇不定”的意思。“震动”指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做往复运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2.明确词义
(1)自鸣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刨根究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畏葸不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2)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3)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池水表面变得浑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rǒng)不息的水波冲刷下岿然不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涌(yǒng) 浑—混 岿然不动—摇摆不定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曾想,如果在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________。
A.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
B.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C.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D.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
C [在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根据语意连贯原则,鲤鱼会狂乱挣扎,排除A、B两项;“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是问题,在前,“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是答案,在后,排除D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赘余,应去掉“的原因”。
[资料链接]
向常识挑战的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生于1947年,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提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等。
在当代物理学中,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所了解。而加来道雄不畏艰辛,在《超越时空》一书中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的来龙去脉。全书15章分为4篇,分别述说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超空间理论可能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
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如十维或更高)空间理论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
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的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起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人们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和谐的)。
[文本鉴赏]
这篇文章以生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作者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并启示读者,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有想象力、乐趣和实验精神等基本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鲤鱼世界的幻想 ②建立实验室
[文本深读]
一、阅读引文至课文第1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开篇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爱因斯坦这句话,表明了他研究理论物理的目标和意义,作者加以引用,既表示对爱因斯坦科学探索精神的崇敬和对爱因斯坦探索宇宙的意义的理解,也表明他一生求索的目标以及他对自己探索宇宙本质的意义的认识。
2.“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其中“我”遐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3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遐想的主要内容是: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第3段在节选部分中起总领作用。
3.第7段中,“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句采用比喻手法,比喻我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往往采用类似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肤浅或错误的。
4.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④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第二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二、阅读课文第12~1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第12段,“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一句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指的是谁?“这个理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指的是爱因斯坦。②是下文提到的“统一场论”。
6.第16段,“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这个“优点”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如果年轻人像大多数成年人那样过多地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就很难有所突破。
7.第17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列数字。作为科普作品其功能之一就是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这种叙事方式加上准确的数字说明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文章开篇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通过阅读课文,你能找出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吗?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童年的两件趣事:①观看水池中的鲤鱼,想象鲤鱼世界。作者由鱼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表现了他的毅力和恒心,这也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在高中时代,“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立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的事例。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态度,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9.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10.从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观点二)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观点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经过踏踏实实地实验,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没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就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腻的心理描写
本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很有文采,尤其是写小时候大胆想象的心理更是细致入微。如在水池旁忽然来了一场暴雨,作者用了两段写自己的遐思:一是写水中鲤鱼的困惑,睡莲没有人摇动怎么会自己运动起来呢?二是“鲤鱼‘科学家们’”的杜撰,简直引人发笑。发笑之后,不得不佩服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2.写法指导
常用心理描写“四方法”
(1)直接描写式。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
(2)梦境描绘式。这是一种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3)心理分析式。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如:本文运用拟人手法对鲤鱼们的心理描写。
(4)幻觉展现式。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对小女孩的幻觉描写,很好地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与黑暗。
3.迁移运用
描写一段心理活动,来表达某人物“欲言又止”的心态和神态,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面如死灰的他眼里突然闪现一缕光芒,嘴角微微上扬;但是,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愣了,他皱了皱眉,迅速地思索着,却寻不着一丝痕迹;本想开口的他这时不过是紧紧地闭着嘴唇。说,还是不说呢?思绪在他的脑海里已然是一团乱麻,到底应不应该说出事实的真相呢?或许一切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的糟糕……不,不行,万一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一定会后悔死的!不能说!可是……他的唇动了动,抬起眼睛怔怔地看,却再次迅速低下了头。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兴趣、毅力和恒心成就人生
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探寻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加来道雄却从鱼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作者少年时的思维看似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始终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应用角度】 “好奇心”“兴趣”“毅力”“恒心”等。
2.素材应用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群文阅读]
导读:“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对鲤鱼“科学家”和爱因斯坦的兴趣,促使加来道雄成长为一名显赫的科学家,这其中诠释了一个通俗而又深刻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兴趣做主
加来道雄童年时就对爱因斯坦的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并没有只让自己的兴趣停留在浅层的兴趣上,他让兴趣做主,把自己的终生志向和兴趣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此后一直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确立志向选择职业时,有几人是让兴趣做主的呢?多数人考虑的是所谓现实的实际的谋生的问题。于是乎,以后为之“奋斗”之时,坚持不多久,就会生出种种不满与抱怨。消极混日者有之,不断跳槽者有之……终日忙碌,却无所成就,原因何在?没有让兴趣做主,奋斗时没有热情全力以赴。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也就可以看出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了。兴趣是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越求知,兴趣越浓重;兴趣越浓重,求知欲越高,越想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正如那个故事所说,把盖房子当作苦差的只是工匠,把盖房子当作事业的会成为工程师,而把盖房子当成乐趣与需要的人,则终究要成为伟大的建筑家。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为了让工作充满热情与快乐,请不妨让兴趣做主。
点燃孩子对书法的兴趣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于是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王献之写的“大”字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功夫练习写字了。
建议阅读篇目:
《走近钱学森》 叶永烈
《邓稼先》 杨振宁
《屠呦呦传》 《屠呦呦传》编写组
[诵国学经典]
1.[先贤语录]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选自《论语·学而》)
[古文今译]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知行启迪] 治理国家需要守信,为人处世更要守信。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学生,答应别人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够做到的再答应;一旦答应了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样你才能不失信于人,你才值得别人信任。
2.[先贤语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选自《孟子·尽心下》)
[古文今译] 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知行启迪] “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他为何提出这样的主张呢?这是因为,他认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因为天的视听,是借助民的视听来实现的,民众的意愿,天总是顺从的。可见民众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课件63张PPT。第四单元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②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烦琐,否则会弄得作茧自缚,困住自己的手脚。
③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⑤虽然科学家们多少年来为这两个定律的真正含义费尽心机,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谚却早已悟出其中三昧。
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A [①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属于望文生义。②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使用正确。③歧路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的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使用正确。⑤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是贬义词,应用“绞尽脑汁”。⑥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B.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D.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B [A项,在“慢慢畅游”前加介词“为”。C项,应在“更高维数世界”后补上“的说法”,作“鄙视”的宾语。D项,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因为”。]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通过学习,我知道19世纪有一场大争论,就是光怎样在真空中传播。________。令人惊奇的是,直到如今,物理学家对这一难题仍然没有做出真正的回答,但数十年来,我们却对这样的思想习以为常:即使没有什么媒质,光照样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①声波需要空气,水波需要水,而在真空中却没有可以使光波动的东西,人们对此深感疑惑
②但是,如果光是波的话,那就需要一些使它发生“波动”的媒质
③没有使光波动的媒质,它怎能成为波呢
④然而,实验却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以太”并不存在
⑤实验毫无疑问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⑥于是,物理学家们就捏造出一种所谓的以太物质,这种物质作为光的媒质而充满整个真空的空间
A.⑤①⑥④②③  B.①③⑤⑥④②
C.⑤②①③⑥④ D.①②⑤③④⑥
C [这是一段前后递呈紧密的句群,先采用分组的方式,⑤②一组,构成转折关系;①③一组,探究光为什么是波;⑥④一组,构成转折关系。从整个语句看,这段文字的思路是: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但是真空中并没有波,于是物理学家提出“以太”,但“以太”又不存在。]
4.以“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语句可适当增删,但不得改变原意。
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亲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是那时当我的父母亲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时,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5.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贯通的一段话,其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②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④水池就是一切。
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A.②④①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①⑤②④③ D.①⑤②③④
C [本语段先写自己的幻想,然后又具体写幻想中鲤鱼“科学家”的局限。]
6.按照作者的设想,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并且他们还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对于鲤鱼“科学家”的这种荒谬见解,其他的鱼可能会怎样反驳?请你试着用简洁、有力的语句将它们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反驳要抓住对方的破绽,一语中的。可试用归谬法反驳。
[答案] (示例)既然你认为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那么这种力从何而来?你又凭什么断定这种力不是来自另外一个平行的世界呢?(只要反驳有力,言之成理即可)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运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形象地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①____________。生物晃一下尾巴,②______________。同样的,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也会产生一种波,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本文段介绍引力波,即使不理解专业概念,也可理解其形象的比喻,再根据前后照应的语句,可推测出空句内容。根据“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可确定①句的本体是“天体”;根据“也会产生一种波”,可推测②句内容也是产生一种波;最后③是总结句。
[答案] ①那么天体就像是海中的生物 ②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水波 ③这就是引力波
8.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小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年4月2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五名”有歧义,可改为“各五名”或“共五名”。②“15~20万左右”重复赘余,可删去“左右”。③“网开一面”指把捕禽兽的网打开一面,比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不合语境。④“有兴趣的”不符合文体要求,可改为“有意者”。⑤“致电”对象用错,可改为“来电”。
[答案] ①“五名”改为“各(共)五名”;②“15~20万左右”改为“15~20万”;③“网开一面”改为“面议”;④“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⑤“致电”改为“来电”。
9.下面是我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徽标由汉字“乡”、数字“0”和燃烧的蜡烛组成。“乡”又像数字“3”,它与“0”组成数字30。整体图形构成汉字“师”,代表乡村教师从教30年。弯曲的“乡”和燃烧的蜡烛,寓意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的无私奉献。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纪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选自《中国科学报》)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C [错在将“前者”“后者”内容颠倒。]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二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A [B项,“介绍……发展现状”错。C项,“介绍……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项,“描写的表达方式”错。]
12.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从整体上把握三则材料,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但它们又各有所侧重。如材料一重点报道了它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侧重报道了它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报道了它成功的原因。
[答案] 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领先性)。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科学家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