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动物游戏之谜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坠地(zhuì) (2)汲取( jí) (3)老藤(téng)
(4)聒噪(guō) (5)羱羊(yuán) (6)纷纭(yú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嚼 (2)模
(3)露 (4)调
2.语境辨析法
(5)历史上总会有一部分财富,或被深埋地下,或被故意隐藏(cáng),成为历史上富有神秘色彩的宝藏(zàng)。
(6)国庆假(jià)期期间,路上客流增多,许多开假(jiǎ)出租的驾驶员使用套牌假(jiǎ)牌以逃避检查。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调剂·调节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调整”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调剂”指适当的互相搭配,多用于数量或程度上的调整,如多和少,大和小,强和弱,好和坏,忙和闲等,常说调剂生活、调剂物资等;“调节”指从程度上或数量上进行调配,使适合要求或得到合理安排,如调节水温等。
(2)熟悉·熟习
二者都作动词和形容词,表示对事物了解得深透,但适用对象不同。“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众的情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术或学问等,如“要熟习其中的技艺,做一个内行”。
2.明确词义
(1)各执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说纷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得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2)泛指各种说法不一。 (3)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jī)鲸把尾旗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垂头丧气地“驶”向海岸。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脊(jǐ) 旗—鳍 垂头丧气—得意洋洋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追上石块或棍子后,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再把它衔上去
B.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衔上去
C.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从坡上扔下来,再把它衔上去
D.从坡上扔下来,再把它衔上去,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
B [北极熊已把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根据语意连贯原则,后一句应为“从坡上扔下来”,排除A、C两项;追上石块或棍子“后”,语意未尽,后面不应是句号,排除D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近二十年来,由于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由于”。
[资料链接]
现代动物研究专家——周立明
周立明,1972年生,山东莱阳人。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1995年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作,任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被确定为郑州轻工业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作品有《动物游戏之谜》《会“说话”的动物》等。
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科普读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自然与人》便是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本文便是发表在这本刊物上的一篇文章。
人类对动物的研究由来已久,仿生学便是在这一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对于“动物游戏之谜”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此问题用典型的事例、生动的语言,按照“动物游戏之谜”的探究情况,展示了动物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而激励人们投身到科技事业中去,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普说明文
科普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是专门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
科普说明文遵循科学的原则传授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它们的介绍,把科学知识推广到社会各阶层,帮助读者打开眼界,增长知识。
一篇科普说明文中常常只是说明一个科学现象或介绍一种科学知识或讲清一个科学道理;既可以集中介绍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综合地介绍若干科学知识,内容相对集中,篇幅不是很长,语言准确简洁,浅显易懂,但又不失生动深刻。
[文本鉴赏]
本文以“动物游戏”这一话题为线索,先后介绍了自然界中不同地域的动物让人惊叹的游戏“表演”、动物游戏的类型、关于动物游戏意图和原因的四种假说,最后回扣题目,严谨地交代说明:要解开动物游戏之谜,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战斗游戏 ②学习说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前三段的论述中,举例有何特点?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列举了叶猴、北极渡鸦、露脊鲸的行为,说明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三段文字如三个特写镜头,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动物游戏时快乐的情态。
二、阅读课文第5~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文章介绍的三种最基本的动物游戏类型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简单到复杂的说明顺序,属逻辑顺序。先说最简单的单独游戏,再说由两个以上的动物参加的战斗游戏,最后说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能力的操纵事物的游戏。
3.试分析“欢快”“荡秋千”“兴高采烈”“自由自在”四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欢快”“荡秋千”等拟人化的词语,传神地写出了动物游戏时的可爱神态。用“兴高采烈”“自由自在”等拟人化的词语,来表现动物单独游戏时的心情,实为一种享受。
三、阅读课文第9~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10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承上启下,结束对动物的游戏类型的论述,自然引出下文对动物游戏原因研究的论述。
5.第12段在论说的层次上有何特点?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否定“演习说”,接着点明依据,并举例证明,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结论,层次清晰。用的是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好处是由浅入深,便于理解和接受。
6.第13段,持“学习说”的科学家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请回答“实践性很强”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指动物通过游戏能获得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其速度、敏捷、躲避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
7.文章的题目就是“动物游戏之谜”,主要内容就应该是解说“谜”在哪里。所以,文章列举了各种假说。请填写表格,筛选出 “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假说
根据
结论
演习说
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自娱说
①
②
学习说
③
④
锻炼说
⑤
⑥
[答案] ①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坡 ②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平衡,自我安抚,自我保护 ③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④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⑤羱羊奔跑跳跃、北极熊的夏季游戏 ⑥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四、阅读课文第1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8.第15段是结论部分,作者做了哪些结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做了三种结论:对文中的各种假说的结论是“难以圆满解释”;用罗伯特·亨德的话得出“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的结论;最终结论为“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②科学研究无止境,在尚未得出更为明确和统一的结论以前,语言严谨的科普文只能这样结论。
五、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9.学习说明文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即弄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的顺序。请概括一下本文的顺序特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说,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让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在说明顺序上属于逻辑顺序。
10.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动物智能
例证
智能潜力
①
自我克制能力
②
创造性、想象力
③
狡猾、计谋
④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
⑤
[答案] ①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例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②战斗游戏,“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③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④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⑤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11.对于课文提出的动物游戏之谜的四种假说,你赞同哪一种或哪几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我同意“自娱说”,因为游戏本来就是娱乐方式的一种,动物也应该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例如,小狗喜欢咬袜子,叼着袜子到处跑。
(观点二)动物的思维方式较简单,它们游戏就像吃东西一样纯属本能,所以我同意“本能说”。
(观点三)应该是“锻炼说”和“学习说”的结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所以动物们为了生存当然要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领。例如,猫捉老鼠。平时猫会进行一些锻炼,如玩小球,它玩小球和捉老鼠时的姿势、动作很像。所以,我支持“锻炼说”和“学习说”。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准确通俗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
(1)语言通俗。如:“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就准确而通俗地表现出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
(2)生动形象。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将动词与修饰语巧妙搭配,把动物游戏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2.写法指导
怎样使说明文语言准确通俗、生动形象
(1)语言准确的技法。①要熟悉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如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方法、关系、效能、用途等。②要使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概念,运用恰当的句子,做出恰当的判断,不夸大,不缩小,恰如其分地反映说明事物的本来面目。
(2)语言通俗的渠道。①运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专门的知识说得有趣味,让大家都看得懂,都喜欢看。如果名词术语一大堆,艰深抽象,人们看不明白,就达不到“使人有所知”的目的,就失去了说明文写作的意义。科学小品尤其要注意这一点。②从日常生活的现象,从人们熟悉的经验谈起,多采用浅显易懂的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总之,通俗就要做到语言“平白如话”,避免晦涩难懂。
(3)语言生动形象的诀窍。①在说明文中适当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精心锤炼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注意语体的感彩。如 “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这段话中的加点词语就注意了语言的生动形象。②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如“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再如“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就运用了拟人手法,刻画了露脊鲸游戏时怡然自乐、悠闲轻松的姿态。
3.迁移运用
《动物世界》栏目组要招聘一名讲解员,请你作为讲解员,选择一种熟悉的动物,并从这一动物自我介绍的角度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语言准确生动,适当运用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大家好,我是一头十九米长,重达五万公斤的鲸。大家别觉得我太肥了,其实,我还是海洋里最杰出的女模特呢!什么?你们竟然说我会吃掉你们?唉!太荒唐了,我是一头长须鲸,只吃小鱼、小虾,每天要吃两千多公斤食物,虽说吃得有点多,但比起虎鲸和齿鲸要好多了。说到这儿,我就不得不提起那个在海洋里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虎鲸常常是几头,噢,不对,是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唉!我们长须鲸哪能是它们的对手啊!每天我们睡觉都要找一个最安全的地方,经常几头聚在一起,我们睡觉的时候,总要头朝里,尾巴朝外,围成一圈,静悄悄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我们就得立刻四散游开,各自逃命去了。
说到这儿,你们人类必须给我们鲸类道个歉。为什么?因为,你们人类老破坏海洋的环境。不过,我知道现在你们也在想方设法帮助我们选择更美、更好的水世界,你们还把我们当作保护动物来保护,在这里我们鲸类要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不过保护我们的根本方法,就是不要再让污水流进大海了。你们能做到吗?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重新审视世界,真诚呵护动物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傲慢地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他们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性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因此,人类应重新审视世界,重新审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真诚呵护动物,让动物与人类一起做世界的主人。
【应用角度】 “保护动物”“关爱生命”“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
2.素材应用
动物与人类同属于地球母亲的骄子,它们虽然与人类“言语”不通、“风俗”不同,但它们的的确确是一些可爱的生命。它们有喜怒哀乐,也有生老病死。它们与我们人类一样,也时刻为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担忧,而我们人类呢?却常常无视它们的权利和生命。
在地球上,人类和自然界中的所有动植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和这些可爱的动物乃是“一母同胞”。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那么的活泼有趣:猴子“走钢丝”、玩“倒立”,渡鸦“坐滑梯”,鲸鱼学“扬帆”;它们会单独游戏、战斗游戏,还会操纵周围事物游戏;野象能模仿人类踢球,黑猩猩会嚼烂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等等。它们都以自己的智慧生活在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地上,我们不应该因一己之私来惊扰它们,更不能因自己的“口腹之需”来杀害它们。
[群文阅读]
导读:《动物游戏之谜》告诉我们,动物会游戏,而关于游戏的目的,虽然有专家研究出了成果,但这些并不是最终成果,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动物并不像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简单,它们有着丰富多彩的身体活动和内心活动。自以为主宰世界、智慧独有的人类,原来总认为对动物的杀戮是理所应当的,对动物的保护是给予它们的恩惠。现在看来未必如此。动物也许有着较高的智慧甚至丰富的内心世界。抛弃偏见,重新审视世界,给予动物——我们地球家园的好朋友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也许是我们最应该做好的事。
保护动物
曾经,我被一部有关动物的电视纪录片深深地吸引。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繁衍生息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
曾经,我见过一位摄影家从西藏拍摄的一幅照片,并为之振奋。那是雪地里一只双目凝视着远方的狼,那双在雪地里所独有的眼睛,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它的双目积聚着强大的力量,我想再奋勇无畏的人面对如此一双血腥的眼睛都会畏惧三分。它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不为别的,只为生存。
曾经,我看过徐悲鸿的画展。一幅奔马图让人印象深刻。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乌云映衬下,越发荡起人潜在的一股力量,很莫名,只感到全身的血液在沸腾,就如同波涛汹涌,一发而不可收。生命的存在,使它们凭借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徙,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有时感到很压抑,潜在地想宣泄一番,爆发出野生动物似的英豪气度。在无数次挣扎后,我们常常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渴望如它们一样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不受任何束缚地去做回自我;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在心灵深处回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终于领悟了人生。
正是由于自然界的包罗万象,有如此之多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无限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而怒吼。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我们将与自然隔绝,到那时,我们该何去何从?人类的道路又会有多远?生命的真正含义该如何获取?我茫然了,无助袭上心头。只为人类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悲哀!
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所以,我们更该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一幅画面在我眼前展开,一群充满野性的动物在呼唤!
温柔以待是保护动物正确的打开方式
近日,两则有爱的故事温暖津城。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一宿舍楼内发现有燕子筑窝并繁育雏燕。因担心学校暑期封楼后小燕子会饿死,有同学上网求助。学校得知后当即决定,封楼期间为燕妈妈打开一扇窗户,以便出入。无独有偶,一只小奶猫被困红桥区某小区居民楼二楼窗外,民警闻讯后用两个晾衣竿一个塑料袋将小奶猫有爱地捞救起来。
看着猫咪获救后呆萌的表情让人心头一热,得知雏燕不会挨饿的消息让人甚感宽慰,两则故事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良善与心底的同情。尤其是外院暖心回复说,“每一条生命都应被尊重,生育之情,哺育之恩,希望同学们暑期在家好好陪伴亲人”,不仅让小伙伴们看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更寓教于行,悄然给学子们上了一堂亲情课,有网友感叹,“育人胜于教书,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逐渐提升,爱护动物的暖心之举时常见诸媒体报道。这份爱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比如鸟类作为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它的保护就是对生物链条的保护,就是对环境的保护,说到底也是对人类自己的保护。这种保护需要人们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需要全社会温柔以待,否则就会造成伤害。
极端的怜爱与无情的伤害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现实中,因为养猫养狗而邻里不睦,有的还滋事动粗,因猫狗之事引发的血案既狗血又不鲜见。饲养宠物也好,救助动物也罢,均可理解,但文明与法律是应该恪守的底线,邻里之间“有话好好说”,救助动物“依法行事”应是不变的准绳。或许每个人对爱的定义存在偏差,对宠物的理念亦有所区别,若以爱的理由侵犯他人权益,以保护动物之名横加暴戾,恐怕闹剧将愈演愈烈,与保护动物的初衷相去甚远。
可以不爱,请别伤害。一些人以食用野生动物视为身份的象征,恣意炫耀,一些人为金钱利益大肆走私猎杀,保护这些动物,既需要相关法规的完善,严惩滥食走私等劣行,又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保护动物的自觉情感与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该对我们的朋友温柔以待。
建议阅读篇目:
《狼图腾》 姜戎
《昆虫记》 法布尔
《斑羚飞渡》 沈石溪
《草原之王》 沈石溪
[诵国学经典]
1.[先贤语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选自《朱子治家格言》)
[古文今译]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洒湿厅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厅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必须亲自检查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知行启迪]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我们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
2.[先贤语录]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选自《朱子治家格言》)
[古文今译]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知行启迪] 要知道父母谋衣谋食的艰难,桩桩件件来之不易。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要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课件74张PPT。第四单元12 动物游戏之谜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基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②动物为什么要________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
③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________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A.调剂 消耗 熟悉 B.调节 消费 熟悉
C.调节 消耗 熟习 D.调剂 消费 熟习
A [“调剂”意思是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第①句中有“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字样,故选“调剂”;第②句中“消耗”与后面的“能量”搭配得当;第③句依据后面的“关系”一词可判定选“熟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都是些不易之论。
B.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D.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比肩接踵地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
B [A项,“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不合语境。B项,“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使用正确。C项,“天衣无缝”,比喻事物细致周到,严密完备,找不出什么破绽,多用于话语、作文、诗文。使用对象错误。D项,“比肩接踵”,肩挨着肩,脚挨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使用对象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B.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不近人情,然而事实正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A [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和”改为“还是”。C项,不合逻辑,应为“预防余震再次发生”。D项,不合逻辑,应是“事实正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4.下列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
②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
③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④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⑤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A.⑤③②④① B.⑤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③⑤②①
A [这段文字说的是游戏对于动物的意义。其中②③⑤句都涉及动物的“自我娱乐”这一特点,属于一个意群,由此排除B、C两项。①④两句中,第①句的“因而”引出的是一个结论,是承接第④句而言的,由此排除D项。]
5.10月4日是世界爱护动物日,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保护动物,人类不再孤独。
(示例二)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最新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原列第四级“濒危”的大熊猫,下调到了第五级“易危”。这一级之差,说明作为一个“旗舰物种”的大熊猫①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得不承认,“保护野生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延续野生物种生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等现代理念,在我国至今还不被很多人接受。和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相比,②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彻底从那个“红皮书”中解脱出来,至少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段的意思。这个文段从大熊猫“降级”事件出发,来讨论中国野生物种保护观念落后的问题。第①处,“说明”一词表明此处应该是一个总结句,要对大熊猫“降级”进行评价。大熊猫不再是“濒危”物种,说明其种群数量已经上升了。第②处,前面谈到了野生物种保护的一些现代理念还没有被很多人接受,此处对比,应该是突出观念改变之难。第③处,横线后的“从那个‘红皮书’中解脱出来”意思是让大熊猫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解脱出来,此处应该填“要让大熊猫真正脱离‘危’境”之类的内容。
[答案] ①种群数量有了明显提升 ②观念改变似乎难度更大 ③要让大熊猫真正脱离“危”境
7.请依据强调的不同重点,把下面两个句子组合成一个句子。(可增删词语)
①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②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A.强调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强调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用准表原因或结果的关联词,然后根据表述重点把强调的内容放在选用的关联词之后。
[答案] A.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因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B.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8.下面是刘飞出门前留的便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母亲,同学小林今天偶染贵恙,我去他家,协助他补习后一起写作业。适才姥姥打电话问,你们这周末还去不去她家。我说这周末我要去参加比赛,所以不能去了。请您再向姥姥解释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简单、方便、口语化是便条的特点。“母亲”是书面用语,应改为“妈妈”;“偶染贵恙”为书面用语,应改为“生病”;“协助”为书面用语,应改为“帮助”;“适才”多用于早期白话,应改为“刚才”;根据语境,“你们”应改为“我们”或“咱们”。
[答案] ①“母亲”改为“妈妈”;②“偶染贵恙”改为“生病”;③“协助”改为“帮助”;④“适才”改为“刚才”;⑤“你们”改为“我们”或“咱们”。
9.下图是某医院的“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就诊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将流程图转换为文字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叙述对象应是“病人”,表述时“病人”应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其次要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流程的变化。考生要特别注意“需要住院的”和“不需要住院的”的两条流程,不能混淆在一起表述,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 病人在门诊挂号,经医生检查、诊断后,需要住院的,拿医生开的住院单去挂号收费处缴费住院;不需要住院的,拿医生开的处方去缴费取药后离院,如需输液,就到急诊科输液后离院。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0.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萤火虫求偶的特性,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
B.萤火虫寿命很短。
C.萤火虫多不喜迁徙,生活习性不适合长途迁徙。
D.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
B [“寿命很短”是萤火虫的习性,但是不属于人类保护萤火虫要注意的。]
1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是没有热损耗的光源,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检测。
D.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
A [B项,张冠李戴,“是没有热损耗的光源”是指萤火虫发出的光;C项,无中生有,“水质检测”与虫荧光素酶基因无关;D项,原文是“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旨在阐述如何保护萤火虫,所以说D项“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是曲解文意。]
12.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此题要通读文本,理解“自然的”“文化的”各自所指的内容。“萤火虫是自然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对应文章后三段内容,是说它们来自大自然,属于大自然,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繁衍。“萤火虫是文化的”,对应前五段内容,是说它们被写到诗词中,成为精神寄托;被运用到科研中,为人类服务。要利用文中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答案] (要点)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