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雷 雨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蘩漪( ) 汗涔涔( ) 惊愕( )
窟窿( ) 弥补( ) 谛听( )
昧心( ) 郁热( ) 樟木( ) 袖襟( )
[答案] yī cén è long mí dì mèi yù zhāng jī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伺 仆
茄 间 混
[答案] cì sì pú pū jiā qié jiàn jiān hùn hún
2.语境辨析法
(1)他的右腿疼痛的像针扎( )一样,挣扎( )着跑到小医院,让医生给他包扎( )了一下。
(2)司马春山弄( )错了方向,很快就拐进了另一个弄( )堂。
[答案] (1)zhā zhá zā (2)nònɡ lònɡ
二、写对字形
[答案] 躁 臊 燥 侍 恃 峙 撕 厮 签 鉴
三、积累词语
1.明确词义
(1)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昧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郁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梦初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帆风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形容天色阴沉;形容胀痛或烦闷。(2)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3)违背良心。昧,昏,糊涂,不明白。(4)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5)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6)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7)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8)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2.理解辨析
(1)委屈·委曲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①(河流、道路、曲调)弯弯曲曲。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③勉强服从。
(2)指使·指示
两者都有“安排别人去做某事”的意思,但感彩不同。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多指暗中进行的非正义或不正当的活动,含贬义。指示:①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②指给人看。③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你们自己葭作的电报来离间(jiān)我们的。你们这种道貌岸然的行为!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间(jiàn) 葭—假 道貌岸然—卑鄙无赖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
B.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
C.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D.哼,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
C [由“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可知后一句应为“他们……”,排除B、D两项;根据语意连贯原则,应先说“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再说“你们的钱……”,排除A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可是由于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滥用介词“由于”,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资料链接]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他从小爱好戏剧,后来进入南开大学,再后来又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引起轰动。继《雷雨》之后,他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其中《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空前危机,资本家采取种种罪恶的手段来压榨工人阶级的血汗,甚至以故意牺牲工人的生命来换取他们的利益。在紧张的社会矛盾中,资本家腐朽罪恶的本质有了最充分的体现。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入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戏剧及其特点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所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多种作用。
话剧的特点
(1)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于演员表演剧情,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2)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3)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相适应的。
(4)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文本鉴赏]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本来面目,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善良 正直 刚强 ②英勇 顽强 无私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开头到“周朴园:可是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开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一段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结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对剧情发展起铺垫作用;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2.如何理解“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中“自然地”和“慢慢地”两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然地”是鲁侍萍30年前形成的习惯,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这两个动作,自然地勾起了周朴园的回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鲁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周朴园开始漫不经心谈起雨衣和关窗的事,但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气氛趋于紧张;而鲁侍萍平淡的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把话题引向无锡,鲁侍萍在他的连连追问下,仍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有意撒谎,于是悲愤地叙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使他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当侍萍说出自己的身份后,周朴园已经惊恐得语不成声。
4.周朴园称三十年前被他抛弃的侍萍为“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侍萍却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周朴园把当时的下人侍萍说成是“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抬高侍萍的身份,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名声,体现了周朴园自私、虚伪的一面。当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5.“(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周朴园的这两句台词有着怎样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侍萍的出现,使他一下子从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了。周朴园怀疑鲁侍萍的到来是有目的的,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可能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马上撕去“温柔”“怀念”的面纱,露出了他虚伪、冷酷的资本家的真实面目。
6.“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鲁侍萍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侍萍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她悲叹自己命运的乖戾,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7.“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的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从“外面争吵声”到文章结束),回答下面的问题
8.下面两句台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他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表现了痛苦与愤慨。(2)表现了一个慈母在离别了三十年的亲生儿子面前想认又不敢认的深刻悲哀,还表现出鲁侍萍爱与恨、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
9.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试分析该部分中有哪些矛盾冲突?其中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暴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物
矛盾冲突
周朴园和鲁侍萍
两人之间的情感冲突;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冷酷、虚伪、自私与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之间的对立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
父子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与周萍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鲁侍萍与周萍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2)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鲁大海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矛盾冲突。(3)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对立,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0.请概括一下本剧中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
性格特征
周朴园
鲁侍萍
鲁大海
[答案] 虚伪、自私、冷酷、强硬、老谋深算 善良、刚强、自尊、清醒 幼稚、不成熟、坚定、不屈服
11.一个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资本家,一个是被人玩弄抛弃的佣人,周朴园和鲁侍萍在《雷雨》中有着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应该是真实的,周朴园当年能爱上侍萍,说明侍萍自然有过人的魅力。当自己最心爱的人突然失去,周朴园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为了弥补内心的失落,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非常自然的事,而且周朴园要伪装一时容易,要伪装三十年多难啊!在我看来,周朴园的怀念简直成了他生命中持之以恒的习惯了。
(观点二)周朴园的怀念是虚伪的,他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他现在年纪大了,而他的妻子蘩漪又是桀骜不驯的女人,他常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时有孤独寂寞的感觉,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雷雨》一文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的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
2.写法指导
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么,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呢?
(1)人物语言个性化要切合人物的身份特点等。即笔下人物的语言应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以很好地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
(2)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要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状态。所谓场合,比如谈判时、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如果还有感情的因素掺在其中,那就更是大不一样了。
(3)个性化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在描写人物个性化语言的时候,如果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说”,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干巴乏味。但若辅以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效果则截然不同。
(4)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文章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是个性化语言描写的重头戏,最能显露文章的生活气息。写好对话的关键是巧借丰富多彩的“说”,写出说话人的神情举止。
总之,个性化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不仅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和个性不同的人说出的话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随着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的变化,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内容也不会是相同的。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符合这些原则。
3.迁移运用
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阅读下文,在横线处填上人物个性化语言。
有一家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
裁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把式接过话茬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老大听得不耐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写作示例】 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我看别在这里啰唆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
文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出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又不乏坚强,她深刻认识到周朴园自私虚伪的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周、鲁之间的冲突具有复杂的矛盾性,既是资本家和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也是封建家庭的矛盾,甚至可以理解为男女之间情感的矛盾,但是从本质上看还是人性的真与伪的冲突:鲁侍萍是真,周朴园是伪;鲁侍萍是善良,周朴园是自私。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让我们睁开一双慧眼,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用于“尊严”“人性之美”“慧眼看世界”等话题作文的写作中。
2.素材应用
经历了三十年的艰辛与磨难的鲁侍萍用血泪告诉我们,人的尊严是:用强有力的反抗维护弱女子的自尊。
经过长期研究论证并发展了“日心说”而被教会判处火刑的布鲁诺用悲壮的人生最后一幕告诉我们,人的尊严是:智力永远不会停留在已经认识的真理,它将永远向前,走向未知的真理。
宁可舍弃师生之情,也要坚持真理的亚里士多德凝重地告诉我们,人的尊严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尊严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尊严是一种高贵的美德。尊严是大无畏的勇气和一往无前、敢于拼搏的气概,尊严是懂得自觉把个人命运和捍卫祖国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幸福的人们书写的人生光辉篇章!
[群文阅读]
导读:《雷雨》是在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它不仅为中国戏剧人物画廊增添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如周朴园、鲁侍萍、蘩漪、周萍等,还深刻地反映了不同人物之间迥异的价值观——金钱与良知,为我们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三百亿和良知,你选哪一个?
《西虹市首富》,是一部披着搞笑片外衣的教育式电影。故事延续了开心麻花一贯的搞笑风格以及搞笑背后隐藏的深意。
主角王多鱼,是一个丙级球队守门员,一直以来过着穷困潦倒、没出息的生活,球技不好,没有球队肯要他,没什么钱,住的房子也是破破烂烂,甚至倒霉到刚被球队开除,就在路上遇到碰瓷的,也许是真的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吧,所以突然间被告知得到一笔价值300亿的遗产,但真的想拿到遗产却有个条件:要在一个月内花光十亿,并且还有顺带的要求,这个十亿也不是随意乱花的,不能违法犯罪,不能留下资产,不能做慈善,不能破坏有价值的东西,甚至这件事也不能告诉任何人。
尽管他和他朋友在见到十亿现金之前,心里给自己打了无数的气,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让别人瞧不起,但当他们真的见到十亿时,还是没能抑制住自己内心的震撼,扶着椅子,瘸着腿看完了自己的十亿现金。
他肆意地挥霍着这十亿,给球队重建球场,带队员住消费最高的酒店,吃最贵的午饭,享受最好的生活,高价约恒太球队比赛一场,天价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买进最差的股票,甚至完成普通人那些“不切实际,啼笑皆非”的梦想,还雇用了两个最不会经营管理的人来管理梦想公司,他以为这样就能挥霍掉自己的十亿,可是剧情总是充满神奇的转折。
当他即将要挥霍完那十亿之后,他雇用的两个管理人员在机缘巧合之下,成功投资了一片房地产以及他买进的那些最差的股票一路高涨,他又成功赚得了十亿。
他崩溃了,甚至在外人眼里像是高兴得疯了。在他消失了一天之后,他重回大众视线,他将十亿作为投资,全城的人每减掉一斤脂肪,就可以领得一千元回报,全城的人掀起了一股减肥热潮。而他的队员和恒太球队的比赛也如期而至,恒太放言一定会踢出两位数,尽管在恒太一路比分高领之下,他们拼了命地维护最后的尊严,头破血流也没有让恒太突破两位数,看似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剧情又来了神奇的转折。
他的女朋友被绑架了,绑匪要他拿一千万来换人,否则就撕票,此时,他面临的抉择有两个:300亿和爱情。他醉生梦死用酒来麻痹自己,可是也没能抵挡内心的良知,还是带着钱来救人了,原来这是他二爷给他的考验,第一个考验就是当初有人收买他踢假球,他拒绝了,第二个便是花光十亿,而最后一个,便是金钱与良知。
看完整个剧情之后,我终于发现,为什么给王多鱼安排了一个守门员这样的职业。
守门员,守的就是球场上的底线,也是金钱的底线,做人的良知。
当有人愿意拿二十万买他踢三个假球的时候,王多鱼选择了不踢假球,表面上守的是球线,实际上守的是金钱的底线。
在那场实力悬殊的大翔队与恒太队的比赛中,大翔队员拼了命地不让恒太队员进球两位数,守的是尊严的底线,也是良知的底线。
最后三百亿和爱情,巨大的诱惑之前,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救人,选择了放弃纸醉金迷的生活,他守的不仅是做人的底线,也守住了作为一个人内心良知的底线。
正如影片最后那句话:“如果一个人为了金钱忘了人性,那他会一辈子活在愧疚中。”
利益与良知的抉择——浅谈《我不是药神》背后的人性之光
电影中许多人倾家荡产不为自己,而是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活命。程勇为了自己的爸爸,拆东墙补西墙,家里的拮据随处可见;吕受益的妻子得知自己丈夫白血病,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共同面对,可谓患难见真情;思慧没有抛弃自己的女儿,而是选择了承担;黄毛只身一人离开家庭,不希望家人受累……
其实, 这些人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他们明明可以自己去过更好的生活,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钱不够,那就花心思去挣。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仿制药品。但是,王长林在审讯室里没有供出程勇,守住了病友的一线希望,也为他自己完成了一部分的救赎。他是贪婪的,可以为了钱而卖假药;但他也是良知者,选择了自供,而不是将程勇也一起供出。
审讯室被抓捕的几十个病友也很义气地保持了沉默,一方面他们知道这药来之不易,对他们而言是福音;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对生存的强烈渴求。
正如吕受益所讲的,当我看到我儿子时,我就不想死了。他甚至怀揣着美好的愿景,希望能看到儿子成家立业。他向死而生,鼓起勇气排除万难,只为一线生机。他是十分善良的,在程勇撒手不干之后,他也没有什么怨怪,也没有来找过他。因为,在他眼里,他不希望别人因为自己而受到伤害。很难想象,他在断药的那一年是多么地绝望。
即便如此,程勇一年后的出现,他对程勇的第一句话,竟是请他吃橘子。他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伤心、憎恨、愤怒,而是平常病人对看望者的友善。看得出来,吕受益将程勇看作很珍贵的朋友,而不是一开始找他买药时的代理人。他选择一个人面对自己无助的困难,即使他还可以找别人,他也不愿意了。
还有个很有特色的病友——黄毛。他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外形上实在太酷了。我也为这个角色流过泪。他原本也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却因为自己的病而承担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冷漠与偏执。但是,他拥有着赤子之心。同是病人,他为吕受益的离开而心碎,也因此更加看不起程勇。后来,在程勇零收益甚至亏本卖药时,他宁愿为了程勇而作出牺牲。尽管一开始,他没想到自己会被车撞,但他一定从打算开车冲出警察包围圈时,就没打算有好的结果。
在《被讨厌的勇气》里,“老人”认为,“无论是20岁终结的人生还是90岁终结的人生,全都是完结的,幸福的人生。”确实,或早或晚,人终要归为尘土。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却又不可或缺。
有些人即使努力挣钱,一旦患重病,也许也无法有足够的钱治愈自身的疾病。可是,生活总还是要有希望的。
在良知的面前,金钱容易蒙蔽人的真心,但拂去后,那美好的人性之光却将代代相传。正如程勇的转变,病友的目送,法律的理解。
推荐作品:
电影《雷雨》
电影《西虹市首富》
电影《我不是药神》
[诵国学经典]
1.[先贤语录]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选自《孟子·尽心上》)
[古文今译] 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
[知行启迪]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而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不能坚持始终,那就意味着自弃前功,永远不会取得成功。
2.[先贤语录]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古文今译]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后,又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长大的。
[知行启迪] 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优越的家庭环境、优秀的学校和老师、丰富的知识材料为你提供一切学习资源,但如果不能用恒心和毅力去获取知识,也难成大器。
课件90张PPT。2 雷 雨第一单元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公馆的不期而遇,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
B.这位资深的演员在话剧《雷雨》中的精彩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C.这篇评论《雷雨》的文章观点怪异,言语偏激,一旦刊载出来,必定会走投无路。
D.周朴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小工,这种令人发指的事他都干得出。
C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项,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用在此处恰当。B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此处恰当。D项,令人发指:使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用在此处恰当。]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鲁侍萍对待周朴园的感情中,可以使我们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的性质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B.曹禺为什么要写前后两代人完全重复的都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与无产阶级姑娘之间的一往情深的爱情故事呢?
C.作者在刻画他的人物形象时,的确承受着来自政治社会和政府方面的压力,尽管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完全意识到。
D.如果简单地拿西方文化里的父亲或丈夫的标准做法来衡量周朴园这个形象,那是缺乏分析的,也是不公平的。
D [A项,成分残缺,把“可以使我们”改为“我们可以”。B项,表意不明,应改为“曹禺为什么要写前后两代都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与无产阶级姑娘之间的完全重复的一往情深的爱情故事呢?”C项,“政治社会和政府方面”概念分类不当。]
3.下列对《雷雨》的界定,正确的一项是( )
A.话剧 现代剧 悲剧 舞台剧
B.话剧 多幕剧 正剧 舞台剧
C.歌剧 现代剧 正剧 舞台剧
D.歌剧 多幕剧 悲剧 音乐剧
A [《雷雨》从表现形式看,是话剧;从作品的容量看,是多幕剧;从时代来看,是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是悲剧;从演出场合看,是舞台剧。]
4.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心情和神态,下面所缺的四个舞台说明最恰当的一组是( )
周朴园 (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①忽然严厉地 ②怨愤 ③冷冷地 ④悲愤
B.①忽然严厉地 ②悲愤 ③冷冷地 ④怨愤
C.①冷冷地 ②悲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怨愤
D.①冷冷地 ②怨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悲愤
B [舞台说明提示了人物的神态和心情,对情节起推动作用。周朴园在确定鲁妈是侍萍之后的“忽然严厉”表现了他的色厉内荏,之后的“冷冷地”则反映了他冷酷无情的真实面目。鲁侍萍由“悲”到“怨”的变化也反映了她愤怒情感的加深。]
5.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
①言简意深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②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③它虽从生活中来,但经过作者的提炼和加工。
④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应精练,有潜台词。
⑤例如《雷雨》第二幕里有一段对话,通过一“嗯”一“哦”,活脱脱地表现了周朴园的伪善和鲁侍萍的刚强。
A.②③①④⑤ B.②④③⑤①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②⑤①
D [解答此题时,应通读5个句子,把握句间关系。④是中心句,③②是理论阐释,⑤①是举例印证。]
6.(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②巧分材料词句。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③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答案] (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
7.下面是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该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简明,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观察该步骤图可知,“高考志愿填报”伸出两个箭头,由其内容可知,应是“填写志愿预填表”在前,“填报点网上填报”在后,由此可分出两个大步骤。然后观察下一层次箭头所指的内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先后顺序,组织语言作答即可。注意表述要清晰。
[答案] 高考志愿填报分两步:第一步,填写志愿预填表,按照提前批次、本科批次与高职(专科)类分别填写;第二步,到填报点网上填报:先凭座位号、身份证号与考生号登录填报系统,然后按预填表填报,提交后安全退出,最后打印确认表并签名。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园面前)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 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 凤 (看蘩漪,不说话)
蘩 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 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 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 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爸爸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蘩 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表面上是喝药与不愿喝药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周朴园的专制独裁与蘩漪个性自由之间的冲突斗争。
B.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苦药,从所选内容来看,高潮在蘩漪被迫喝下苦药的时候。
C.蘩漪拒绝喝药是在与这种专制抗衡,周冲是站在母亲这一边的,他敢于反抗周朴园的权威,对母亲的病也非常关心。
D.表面上看周朴园似乎是为蘩漪的身体着想,其实是要她“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他自认为自己的家庭是最有秩序、最符合伦理道德的。
B [本场戏的高潮是在周萍将要跪下劝蘩漪喝苦药的时候。]
9.周朴园的台词,特别是画线部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线句中的关键词是“服从”,透过该词语,不难分析出周朴园专制独裁的性格。
[答案] 周朴园是封建家庭的一家之长。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身份,说一不二,不惜用威逼手段使妻子就范,根本不考虑家庭成员的感受。专横、专制是其性格最基本的特点。
10.品味关于蘩漪的舞台说明,概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顺忍地”“声颤”“恳求地”表现的是蘩漪隐忍懦弱的一面,而“忽然”“拿起药……又放下”“一气喝下”表现的是蘩漪桀骜的一面。
[答案] 蘩漪被逼喝药,内心痛苦至极,但仍然“顺忍”地消极反抗,“声颤”“恳求地”显示了她不愿屈从于丈夫淫威的努力,但在周朴园的强迫下,内心的桀骜使她表现得很激动,“忽然”叫四凤拿走,“拿起药……又放下”。最终,周朴园叫周萍下跪,她强忍住心头怨愤,“一气喝下”。舞台说明提示了蘩漪痛苦、复杂的内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