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哈姆莱特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鲁莽( ) 蟊贼( ) 藩属( )
恭聆大教( ) 禀赋( ) 牙慧( )
繁文缛节( ) 嗜杀( ) 棕榈( )
阿谀献媚( ) 嗣位( ) 戕害( )
天谴( ) 昭告世人( )
[答案] lǔ máo fān líng bǐng huì rù shì lǘ yú sì qiānɡ qiǎn zhāo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丧 冠 宿
差 蒙 折
[答案] sànɡ sānɡ ɡuān ɡuàn sù xiù chāi chā cī ménɡ Měnɡ mēnɡ zhé zhē shé
2.语境辨析法
(1)抗战胜利前夕,汪精卫伪政权大特务谭星虎在他自己的处( )所被秘密处( )决。
(2)家猪是欧盟地区饲养最多的牲畜( ),也是这些国家发展畜( )牧业的根本。
[答案] (1)chù chǔ (2)chù xù
二、写对字形
[答案] 镣 缭 瞭 枭 袅 凫 恕 悠 绽 碇 淀 揩 楷 谐 栗 粟 赦 赫
三、积累词语
1.明确词义
(1)鲁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恭聆大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禀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繁文缛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可置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2)恭敬地聆听别人的教诲,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3)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4)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5)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繁琐多余的事项。(6)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表示确凿不容怀疑。
2.理解辨析
(1)沟通·勾通
沟通:是指使两方能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从语法功能和感彩上看,一般多用于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勾通:是指暗中串通,勾结。用于坏人、帮派之间的暗中勾结、狼狈为奸。两词在搭配对象和感彩上完全不同。
(2)质疑·置疑
两者都有“提出问题”的意思。质疑: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我觉得我的处境比带了脚镣(liàn)的叛徒还要难受。我就见机行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镣(liào) 带—戴 见机行事—鲁莽行事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__________。
A.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B.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C.随时准备着就是了,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不是明天,就是今天
D.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随时准备着就是了,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
B [根据语意连贯原则,前文为“就不会是明天”,后一句应为“明天……”,排除A、C两项;因为“逃不了”,所以“随时准备着就是了”,排除D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在良心上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是他们自己的阿谀献媚断送了他们的生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缺少主语,成分残缺,句子前加“我”。
[资料链接]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使先进于封建专制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而当时的英国由于“王位继承权”问题政治斗争非常尖锐,人们的进步思想和社会的腐朽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悲剧《哈姆莱特》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古丹麦国的政治斗争暗示英国社会现实的。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文本鉴赏]
《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热情赞扬了哈姆莱特反对封建暴政的勇敢、智慧和斗争精神,无情地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专制王朝的罪恶及封建社会宫廷内部斗争的险恶和复杂,反映了作家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决行、豪爽 ②无畏、满怀抱负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从开头到“我也决不会动起那么大的火性来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戏剧节选部分一开始,哈姆莱特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处境“比戴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哈姆莱特形容他前去英国途中的处境和心情。当时克劳狄斯派了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与之同行,实际上是监视哈姆莱特。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是哈姆莱特儿时的好友,却被克劳狄斯收买。
2.“哈姆莱特 我既然感觉到危机四伏,——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人公的表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斗争的喜悦。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哈姆莱特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思维的敏捷。
二、阅读课文从“不要作声!谁来了”到“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3.剧中对奥斯里克的描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剧中从两个方面表现了奥斯里克的性格。一是脱帽的细节,见人把帽子脱掉是一种礼貌,奥斯里克和哈姆莱特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没必要脱帽,可奥斯里克坚持脱帽,显示了他惯于阿谀媚上的性格;二是关于天气的议论,哈姆莱特说热,他跟着说热,哈姆莱特说冷,他马上转口说冷,充分表现了他惯于见风使舵、拍马逢迎的性格。
4.“哈姆莱特……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借哈姆莱特之口表明了作者对一切旧的、陈腐的东西的厌恶,以及对新的思想、新的人物出现的信心。
三、阅读课文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回答下面的问题
5.在比剑开始前,霍拉旭和哈姆莱特有几段对话,这几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哈姆莱特的话
霍拉旭的话
说明的问题
认为是雷欧提斯的复仇,为平息其愤怒,勇于接受挑战
认为哈姆莱特会输掉,心中有不祥的预感
看重命运,坦然看待生死,表现出英雄主义气概
看重友谊,劝告哈姆莱特放弃比剑
6.对哈姆莱特的道歉,雷欧提斯接受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哈姆莱特的道歉,雷欧提斯虽然表示在感情上获得了满足,但是在名誉上难以通过,只有“为众人所敬仰的长者”出面调停,才可以与哈姆莱特言归于好。雷欧提斯所说的“长者”当然是暗指克劳狄斯,但是,狡猾的克劳狄斯对此无动于衷,就这样,比剑在哈姆莱特的不情愿中开场。
7.雷欧提斯明明知道比剑是一场阴谋,也知道自己使用的剑的剑锋上涂有毒药,为什么在比剑的第一、二回合却让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真挚、恳切,感动了雷欧提斯。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8.“比剑决斗”一场中共有几个矛盾冲突?写这些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场中共有两个矛盾冲突:哈姆莱特——克劳狄斯的杀父霸母之仇,雷欧提斯——哈姆莱特的杀父“害”妹之仇。作用:正是这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线)和“毒计”(暗线)展开,将戏剧引向高潮。
9.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雷欧提斯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雷欧提斯是一个受国王蒙蔽、有良心、比较正直的人。在和哈姆莱特比剑的过程中他知道剑上有毒,不忍心用力搏杀,自己也被毒剑所伤。在死前,良心发现,告诉了哈姆莱特真相,并原谅了哈姆莱特。
四、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0.哈姆莱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灵魂极其深刻,几乎人类所有的崇高都在他的身上放射过光芒,但人类的某些弱点他也一样拥有。他是一个忧郁的王子,沉默寡言、愁容满面,由此性格出发,他有时候悲观厌世,有时候又思虑过重,耽于幻想,有时候又精力充沛,勇敢坚强。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矛盾的因素,以至于他的一些行为至今众说纷纭。托尔斯泰说:“要找到哈姆莱特行为和言辞的任何解释是毫无可能的,因此,要把他说成是任何性格也是毫无可能的。”这或许就是哈姆莱特的迷人之处。
11.剧本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动性表现在:一是表面波平如镜,人物都客客气气、温文尔雅,但背后的阴谋却令人不寒而栗。二是人物语言或文雅或质朴,或缓或急,非常生动。三是人物形象生动,个性突出,如国王的阴险、雷欧提斯的良心未泯、哈姆莱特的正直勇敢。②丰富性表现在:一是两个报仇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哈姆莱特与新国王的矛盾,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的矛盾。二是比剑时每个人的言行、心理都极具个性。三是结局的出人意料及哈姆莱特的嘱托,都有丰富的内涵。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情节波澜起伏
《哈姆莱特》选段情节设计扣人心弦。比剑开始了,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这一部分情节更是变故迭起,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2.写法指导
如何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可适当运用这些技法:
(1)巧设悬念,暗布疑阵。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的特点是把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推向关键时刻时却故意岔开,不作交代,或说出一个奇怪现象却不露原因,把读者推向一个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
(2)草蛇灰线,前伏后应。“草蛇灰线”是指行文时虽断却连、形断实续、前伏后应的表达技法。这种技法的特点是先设置一个似无特别意义的情节(一般而言,多是小的、细微的情节),让观众漫不经心地看过,并不认真觉察,而到后面,当情节有了重大或奇异的突变时,才感到前面情节已有过铺垫或暗示。它能使所叙的事情既不失脉脱节,又不流于平板直露。
(3)运用蓄势,着力突转。突转指的是情节的突然转变,是在铺垫、烘托、多方萦回迂曲的蓄势基础上,造成一种引而不发又一触即发的情境,然后笔锋一转,造成情节的曲折。这种反常的转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为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转为逆境,突转因为完全出乎意料,容易引起读者的惊奇,从而产生“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3.迁移运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运用上述提供的技法,补写出一个记叙的小片段,不少于200字。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用这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悲剧英雄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望也就落空了。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用于“勇于选择”“勇敢面对”“生存还是毁灭”与“悲剧的价值”等话题作文的写作中。
2.素材应用
面对阴险奸诈的新王,哈姆莱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
面对死亡,哈姆莱特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一面令其勇于走出黑暗;面对人生,悲观的一面又让他对摆脱不了死亡的恐惧痛苦万分。
历史发展到今天,尽管人类文明已经大大超越了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但“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仍然继续困扰着人类。
哈姆莱特是我们中间的一个,在大街上我们也许会每天交错走过,那些折腾他的思想每天也在折腾着我们,他面临的选择也是我们每天所要面临的。生存或者死亡是个哲学命题,也是生活中每一件具体的大事和小事,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群文阅读]
导读:哈姆莱特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亲情的背离和爱情的无望、重整乾坤的责任与薄弱的意志之间的矛盾等。哈姆莱特始终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复仇,他以那好问的头脑,在与社会邪恶和自身人性弱点的斗争中,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自身人性的完美。他在比剑中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给万千的读者留下了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对待人生的挑战?是正面迎接还是懦弱地逃避?
别在命运面前低头,你懦弱给谁看?
别在命运面前低头,你懦弱给谁看?
生命就是一场变幻莫测的颠簸,谁也无法左右,但是却能左右自己的心。爱走了,还有下一场的花开,真心付出就无怨无悔,曾经的美好也是买不到的回忆。身体残了,心还跳动着。
把自己抬得过高,别人未必仰视你;把自己贬得过低,别人未必尊重你;没有人是完美的,无须遮掩自己的缺失。做人要能抬头,更要能低头。一仰一俯之间,不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逆境时抬头是一种勇气和信心;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和低调。
不管哪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年轻的我们总有很多东西无法挽留,比如走远的时光,比如枯萎的情感;总有很多东西难以割舍,比如追逐的梦想,比如心中的喜爱。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未知因素,路走不通的时候,不要眷恋前面的风景,不要回望来时的行程;简单做自己,总有一扇门为梦想打开。即使全世界都说你做不到,只有自己说做不到才算数。其实我们要战胜的始终是自己,和自己那无能的恐惧。带着恐惧上路,以便于更好地战胜它。别自制压力,我们没有必要跟着时间走,只需跟着心态和能力走,随缘,尽力,达命,问心无愧。曾经的苦与累,不是为别人受的,那是你蛰伏的背景,回眸的闪光。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有时,你需要的不是执着,而是回眸一笑的洒脱。不管面对多么曲折的故事,学会提醒自己,来和去都是一个过程,不必刻意去奢求和强求,活出内心的海阔天空,化解内心的纠结,心地坦然,是最合适的活法,顺其自然,更是化解麻烦的最好办法。人生由自己开辟!梦想靠本人打拼!请信任,天道酬勤,请铭刻,世界上没有不可超出的高度,只有不敢超越的高度。青春只有一次,尽力拼搏,誓圆梦想!
那个挑战命运的人走了,我们依旧活着
2018年3月14日,收到浏览器的推送:“霍金走了。”
中午时分,微博、微信都被霍金刷屏了,关于霍金的点点滴滴,从幼时的成长,到青年的求学,再到成年的婚姻,都被扒了出来。当之无愧成了头条。
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被轮椅困了大半辈子,该去天堂撒野了。
相比人们印象中的老学究们,霍金更像一个顽童,命运的顽童——
他挑战了医学的极限,刚患上渐冻症时,医生预言他不会活过两年,可是他在那之后活了五十多年。他挑战了常识的极限,大多数人如果遭遇了霍金一样的命运,最想做的要么是混吃等死,要么是早死早投胎,可他却说:身体虽然残障了,精神上不要再残障。他挑战了思维的极限,一般来说,潜心研究的人大多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之士,可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却是为了赚钱而写作的。他挑战了文字的极限,所谓畅销书,也就是口水文,识字都能看懂,可他的《时间简史》虽畅销了一千万册,却大多被束之高阁,不曾翻阅。他挑战了宇宙的极限,当我们还在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他的思维早已飘到宇宙的边缘,探究黑洞的奥秘。
有人说,霍金其实是上帝的化身,在天堂闲得无聊了,就来到这尘世游戏人间,帮助世人打开一扇门,顺便否定一下曾经的自己。所以他的一生充满了无数巧合,他出生的日子,是伽利略的忌日;他离开的日子,是爱因斯坦的生日。就这样,三个天才聚在了一起。
黑洞、外星生物、人工智能,几乎所有前沿尖端的理论里面,都有着霍金的身影。
网上的很多文章都在描述霍金的顽皮,用轮椅压别人的脚趾,一定要上长城……也许,在骨子里,他始终是那个拿着玩具随时捣蛋的邻家男孩,聪慧,调皮,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中国有个传说,泄露天机太多的人,势必会遭到上苍的报应,于是,各种民间传说里的相士们都不会把话说透,留有余地。
也许上苍知道,这个顽皮的邻家男孩最终会窥探到太多造物的隐私,所以早早地就把他圈禁起来,首先剥夺他的行动能力,然后剥夺他的语言能力,最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他的大脑。在这场人与上苍的战斗中,霍金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轮椅困住了他的肉体,却没有困住他的思想,而且,他的思想比我们飞得更远。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如果霍金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健康人,他会不会有这样大的成就?
尘世浮华,看过无数美丽的风景,自然也就流连忘返。
我们自诩为健康人,所以我们会拼命去追寻自以为有价值的东西,名利、地位、金钱、美色,行走在缤纷灿烂的世界里,渐渐地,我们把自己都给弄丢了。于是,就有了个别管自己衣衫破旧的父母叫表叔表婶的所谓知识分子,有了个别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不法商人,有了一旦得势便得意忘形的所谓暴发户。很多时候,我们不齿他们,只是我们忘了,在骨子里,我们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而已。因为我们忘了自己是谁,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是谁,自然也就忘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整个宇宙弄明白。”因为目标简单,所以霍金走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因为简单,所以极致。有人说,只有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到达人生的巅峰。诚然,几乎所有的天才,都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的万物,从不曾打扰他。
说起来也许很残酷,因为被困住,霍金的思维才会走得更远。
细数历史,被困住的何止只有霍金。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这样写: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耳聋的贝多芬,与命运抗争,与自己抗争,“英雄”的“命运”千古传唱;被困教堂,仰望天空,米开朗琪罗用《创世纪》演绎着人类的起源;自我放逐,客死荒郊,失却俗世的幸福,托尔斯泰的灵魂永远“复活”。
就连我的同龄人们也不例外,他和他们,也在书写自己的别样人生。
清华学子矣晓沅,轮椅上的人生,照样发光发热,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很符合清华大学的校训。
无臂刘伟用脚,在维也纳音乐厅阐释了《梁祝》凄美的爱情,还有他那句名言: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微笑天使杨佩,笑对人生,创业追梦,上帝收回了她的双臂,她却给自己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困的囚徒,在不同的枷锁里,努力活着。有的枷锁在肉体上,有的枷锁在灵魂里。只要不忘初心,努力活着,就能打破枷锁,振翅飞翔。
推荐作品:
《莎士比亚的命运观简析》
《哈姆莱特的命运观》
[积文化常识]
1.必须不等磨好利斧,立即枭下我的首级。
首级:古时指斩下的人头。秦商鞅变法时,搞军功爵制。前八级的升级,是在战场上杀一个敌人,把头(首)提回来就升一级。因为杀一个“首”就可以升一“级”,所以“首”也叫“首级”。
2.它跟丹麦的国玺是一个式样的。
国玺:指君主制国家君主或帝王的印,一般由玉制成。中国古代,国玺被视为皇帝身份的代表,唐朝册封皇太子时,皇太子须对传国玉玺行跪拜之礼。
3.篡夺了我的嗣位的权利。
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嗣位原则一般是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
4.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
伦常:人类的伦理常态。我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中,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为五伦,认为这种尊卑、长幼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常道,称为伦常。
5.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
赦免:免除或减轻罪犯的罪责或刑罚。在《周礼》中提到西周的审判原则“三赦”,即“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历史上,皇帝即位、改年号、册皇后、立太子、平叛乱、开疆土、遭灾异、有疾病都能成为赦免的理由。
[诵国学经典]
[先贤语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选自《论语·卫灵公》)
[古文今译]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知行启迪] 这是孔子一生学习和研究学问的经验总结:不学习而冥思苦想,花费再多功夫也不管用,还不如钻研书本,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这里没有否定“思”的重要性,而是说一个人如果好高骛远,终日耽于幻想而不坐下来好好读书,要想有所成就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学问,整天瞎想,是没有用的,不如好好学习,补充真才实学。“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二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
课件87张PPT。3 哈姆莱特第一单元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三)
[基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________彼此的情感。
②他杀死了我的父王,奸污了我的母亲,________了我的嗣位的权利,用这种诡计谋害我的生命,凭良心说我是不是应该亲手向他复仇血恨?
③我用诡计害人,________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A.沟通 撺掇 反而 B.勾通 篡夺 从而
C.沟通 篡夺 反而 D.勾通 撺掇 从而
C [“沟通”是指使双方相通,是褒义词;“勾通”是指双方勾结,是贬义词。“撺掇”是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从而”引出目的或结果;“反而”表反方向的递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这个悲剧故事反映了广阔的生活,展示了从丹麦宫廷到贵族家庭,从守望的城堡到凄惨的墓地等。
B.“比剑”这一情节中的每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成功、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C.雷欧提斯在快要临死之前揭穿了国王克劳狄斯狠毒的阴谋,使哈姆莱特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了克劳狄斯。
D.戏剧对于情节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好的戏剧需要一个好的情节,没有好的情节,戏剧就很难在观众心中扎下根。
B [A项,成分残缺,应在“凄惨的墓地等”后加“生活的画面”。C项,重复赘余,应删掉“快要”。D项,主客体颠倒,“戏剧对于情节”应改为“情节对于戏剧”。]
3.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的语句,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生存还是毁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__________________。
A.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那个结局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B.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C.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D.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
那个结局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C [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以及句式的选用。]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非常熟悉《哈姆莱特》这个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把这当作一般推理的手段来应用的。
①不管他遭遇到什么,我们都引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②就像我们无从描述自己的面孔一样
③也因为哈姆莱特的痛苦在他脑子里一转就移到了一般人身上
④因而我们几乎不知道怎样评论它
⑤因为它最富有关于人生的深刻思想
⑥这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我们最常想起的戏
A.④②⑥⑤③① B.②④⑤①③⑥
C.⑥②④③①⑤ D.①⑥③④⑤②
A [注意分析语段表达的意思。结合六句话,语段主要说明《哈姆莱特》这个戏是人们常想到的一部剧作,因为这个戏富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更因为哈姆莱特身上体现的性格常在我们身上出现。由此分析,我们可以从与“这个戏”衔接比较紧密的语句出发,然后思考与“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一句衔接比较紧密的语句判定。]
5.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名著导读推荐词”,这则推荐词存在四处表述不当,请予以修改。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一座西方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作品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情节的曲折动人、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根据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应将第一句中的“一座”调至“难以企及”前。第二句中的“戏剧和作品”并列不当,可只保留“作品”。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第三句中的“情节的曲折动人”可改为“曲折动人的情节”。第四句中的“放射”跟“艺术技巧”不搭配,可将“以及”改为“体现了”。
[答案] ①把“一座”调至“难以企及”前。②“戏剧和作品”可改为“作品”。③“情节的曲折动人”改为“曲折动人的情节”。④“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6.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位熟悉的作家为仿写对象,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次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座震撼世界的戏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分析所给的示例。然后选择一位熟悉的作家作为仿写对象,选择时,要考虑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的主题和作家的成就,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最后按照例句的句式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戏剧经典;汤显祖,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作家。
7.(2019·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 ① ,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 ② 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 ③ ,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①处前文“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和后文“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可以推导出①处可填“有些先长叶后开花”。根据②处后文“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则先叶后花”可以推导出②处可填“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依据两个“如果”句的对应关系,可以推导出③处可填“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另外,要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答案] 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罗密欧及鲍尔萨泽持火炬、铁锄等上)
罗密欧 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之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鲍尔萨泽 少爷,我走就是了,绝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 (旁白)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退后)
罗密欧 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里斯 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掘墓了,待我去抓住他。(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 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性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 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 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侍童 哎哟,主啊!他们打起来了,我叫巡逻的人来!(下)
帕里斯 (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
(节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
8.下列对文段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密欧无理地咒骂坟墓,又感到坟墓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痛苦以及罗密欧对生活的绝望。
B.作者借罗密欧之口,把朱丽叶的坟墓比作“灯塔”和“华堂”,寄托了作者浓郁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C.“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充分暗示了新生力量在同旧势力作斗争时,付出的代价是苦涩、巨大的。
D.“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这里的“眼睛”和后面的“手臂”“嘴唇”是指朱丽叶。它们组成的排比句,表达了罗密欧的眷恋之情。
D [“眼睛”“手臂”“嘴唇”并非指朱丽叶,而是指罗密欧自己。]
9.写出罗密欧对他的仆人所用的一连串命令甚至夹有恐吓的语言,并说说这些语言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语言描写往往显示人物的性格,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人物性格结合上下文把握其用意。
[答案] “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这些语言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的巨大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激动、暴怒的心理。
10.作者安排帕里斯与罗密欧决斗并死去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此题的回答,需要结合作者对本剧主旨的安排来考虑,这部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由此分析便不难找到答案。
[答案] 作者安排帕里斯与罗密欧决斗并死去,目的在于表明家族世仇不仅伤害双方,也祸及无辜,大家都受到惩罚,确实应该早些和解,从而增强了作品对封建伦理观念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