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7《 素 芭》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7《 素 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4 23:09:14

文档简介

*素 芭
修士与上帝
一位修士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相信上帝一定会救他的。正好有人从岸边经过,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没喊。当河水把他冲到河中心时,他发现前面有一根浮木,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照样在水中扑腾。最后他被淹死了。修士死后,他的灵魂愤愤不平地质问上帝:“我是一位如此虔诚的传教士,你为什么不救我呢?”上帝奇怪地问:“我还奇怪呢,我给了你两次机会, 为什么你都没有抓住?”
【哲理启发】 机会随时都有,看你如何发现和把握。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诅咒(  )(  ) 疵点(  ) 黑眸(  ) 蜷缩(  )
絮语(  ) 簌簌(  ) 槟榔(  ) 炎热炙人(  )
嘟哝(  ) 叱责(  ) 脸颊(  ) 犄角(  )
懒散(  ) 休憩(  ) 岸埠(  ) 海市蜃楼(  )
窥望(  ) 牝鹿(  ) 干瘪(  ) 修葺(  )
踌躇满志(  )(  ) 胚胎(  )
[答案] zǔ zhòu cī móu  quán xù sù bīnɡ zhì dū  chì jiá jī sǎn qì bù shèn kuī pìn biě qì chóu chú pēi
2.多音字
纤   畜
蚌 降
数 解
[答案] qiàn xiān chù xù bànɡ Bènɡ
jiànɡ xiánɡ shǔ shuò shù xiè jiè jiě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 伫 贮 硕 颀 毗 媲 晌 饷 蓦
募 挲 娑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弥补·弥合
“弥补”指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如“弥补缺陷、弥补损失”。
“弥合”重在使愈合,如“弥合伤口、弥合裂痕”。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北京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________(弥补/弥合)始终存在的城市供水缺口。
②只有制定科学的法律,平衡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才能逐渐地 ________(弥补/弥合)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裂痕。
[答案] ①弥补 ②弥合
2.变换·变幻
“变换”意为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从一种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
“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人类忙忙碌碌的世界,仿佛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活动,蓦然间,它 ________(变换/变幻)成一座可怖而孤寂的塑像。
②日前,国际羽联对外宣布 ________(变换/变幻)本次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的新赛制,比赛将先进行小组循环赛,然后再打淘汰赛争冠军。
[答案] ①变幻 ②变换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一个好的结果,总会掩盖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最新的例子就是米兰德比赛上卡萨诺无可名状的自领红牌,成为赛后的插曲。(×)
请说明理由:本词的意思是指无法用言语形容。句中强调卡萨诺自领红牌这一行为不合常理,应该用“莫名其妙”,表示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宝玉跑到彩灯前,评头论足,满口批评,说这个不好,那个不恰当,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活泼。(×)
请说明理由:本词的意思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句中是说宝玉对彩灯做出评价,结合后面说他“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活泼”,此处应该形容宝玉说话时的情态,故用“指手画脚”更恰当。
(3)酋长宫殿酒店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阿拉伯建筑,它以40吨黄金打造,集酒店与议会大厦的功能为一体,再次体现了阿拉伯皇族的富贵与华丽。(√)
请说明理由:本词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用于此处,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以作品《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位亚洲人)。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除《吉檀迦利》外,主要作品有小说《两亩地》《沉船》等。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泰戈尔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揭露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泰戈尔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一直关注着女性的悲剧命运,《素芭》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泰戈尔重笔描绘素芭的美好,而对其凄惨命运却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整体·感知]
素芭是一位哑女,作者通过刻画她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加尔各答,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作者笔下的素芭是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形象。
[文脉·梳理]
①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②被逼远嫁
[文本·精析]
1.素芭的故事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你在素芭身上看到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她“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有着纯真清澈的心灵。②“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这句话给人的印象是这是一个惊人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美好的东西。③素芭虽然不会说话,却有一颗聪颖、敏感的心灵。
2.素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②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③素芭的父母担心自己被清除出种姓,用欺骗的办法把她远嫁到加尔各答。可见,素芭的父母是屈服于传统、没有亲情的人。
3.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场面描写得如此细致、温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场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②不会说话的素芭只能从动物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话题·互动]
话题:素芭的悲惨命运中,包含着多重悲剧内涵,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深刻的悲剧意义?
学生甲:没有亲情:素芭的父母不但没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反而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没有爱情: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②没有友情:她的朋友是牛、山羊、小猫,暗示了素芭孤寂的处境。③没有同情和怜悯:村里的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只是把素芭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④没有人性的美好:素芭因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得不到亲人的爱护,得不到村民的同情,得不到丈夫的爱情。在这里,只有欺骗和交易,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看不到悲悯的情怀。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简洁的人物描写
在人物形象成长发展的表现上,描写概括,剪裁得当,叙述生动,显示了短篇创作的特点。本文写素芭长大,仅仅用了一段话:“素芭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她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对自我的感受日益觉醒。仿佛在月圆之夜,一种崭新的大海般的无法描述的意识力量,充盈着她的心灵。现在,她仿佛瞥见了自己,正思考着自己,询问着自己,但没有任何答案。”这段文字形象地揭示出长大后的素芭的微妙心理。
极富抒彩的语言
在语言的运用上,本文富有浓厚的抒彩,像诗的语言一样,是强烈感情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含蓄而凝练,其抒情的力量,也最容易激起读者感情的变化,并耐人寻味。本文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素芭的孤寂、沉默、忧伤和哀怨的心情,使读者对素芭不能不产生深厚的同情。
2.迁移应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一个人物,并突出人物特征。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让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佳作·领悟]
永远的泰戈尔
世界上永远有这样一种人,面对世界微笑,背对世界流泪,不因为世界的黑暗,而拒绝微笑。还有一种人恰好相反,面对世界流泪,背对世界微笑,不因为世界的微笑,而拒绝黑暗。对前一种人,我充满了敬意;对后一种人,我也充满了敬意。世界,总是在光明和阴影里远去;我们,总是在生存和死亡里成长。正如金属形成于火焰,煤形成于黑暗。
多年来,泰戈尔已成为我黑暗岁月里唯一的灯火。他那悲天悯人的善良情怀,他那诗意昂然的民族精神,在他明亮凝重的一生中,不知点燃了黑暗里多少颤动的心灵。今天,在我们追逐繁华,追逐流俗的灿烂世界里,诗意,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伟大的泰戈尔,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纯粹,自然,诗意地生活,贯串了泰戈尔的一生,无论是在困难或者苦难里,泰戈尔都为我们的精神领地树立了榜样。“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在《飞鸟集》中,泰戈尔如是写道。“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这就是泰戈尔。“忧思在我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这是泰戈尔对自我苦难的反思,泰戈尔挺住了失去亲人的哀痛。对世界和人类的爱,对劳动的赞美,构成了泰戈尔思想的主旋律。“他们形形色色的劳动/散布四方/是他们/推动整个世界/在前进。”“如果一位诗人不能走进/他们的生活/他的诗歌篮子里/装的全是无用的假货。”面对黑暗政治和殖民霸权,泰戈尔总是拍案而起,正义凛然地站在劳动人民一边。在他的小说《沉船》里,在他的戏剧《摩克多塔拉》和《红夹竹桃》里,都揭示了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深刻主题。
在印度那个苦难的民族中,神一直是他们精神的母体,甚至生活中的某个细节,都与神有关。这是个盛产宗教与神的民族,也是盛产哲学家与思想家的民族。在泰戈尔的世界中,宗教情结是其思想中的主要征候。气势磅礴,细腻柔韧的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概括了诗人一生的宗教理念:人本主义的宗教伦理观。在诗人笔下,神不是木雕偶像,也不是绝对理念,而是存在于一切自然界中,存在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之中。神是无限,人和自然是一种有限。二者合一,构成完美的无限佳境。但作为诗人,却并不是纯粹的泛神论者。诗人接受了西方的博爱思想,将泛神论建立在泛爱的道德基础上,为此,诗人的神不在假丑恶里放荡招摇,而是在真善美之中善意地微笑。诗人的神不仅在火中、水中、植物中、人类社会中,而且也在婴儿的微笑中,母亲的亲吻中,玫瑰的盛开中,风花雪月的琴曲中,特别是在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中。其实,在诗人那里,神已经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真理。“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园的城墙隔成片段;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延伸;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在那里,心灵受到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啊,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吧。”在整部诗集中,呈现出“单纯”的美感:姑娘搜寻花瓣,仆人等待主人,旅人急赴归路,花朵,河流,大雨,炎热,以及天真的儿童等等。这些意象,在诗中展现出多层次的变化,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形象,使整个诗篇弥漫着一种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令人的神思遐想而又飞跃。
每当我在疲惫或者黑暗的苦闷里,每当我在虚伪狡诈的无奈里,我听懂了来自黑暗以外的声音。或者,当我看到当今的那些伪诗人,那些充满妓女情结的牌坊者,那些在饱食终日里无病呻吟的假文人假君子。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在斑斓中,已经越来越辉煌。伟大的泰戈尔,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在许多闲散的日子,我悼惜着虚度了的光阴。但是光阴并没有虚度,我的主。你掌握了我生命里寸寸的光阴。
你潜藏在万物的心里,培育着种子发芽,蓓蕾绽红,花落结实。
我困乏了,在闲榻上睡眠,想象一切工作都已停歇。早晨醒来,我发现我的园里,却开遍了异蕊奇花。
【精要赏析】 作者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一个泰戈尔,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忧伤的诗人,对人类苦难表达了深切悲悯的诗人。他是一个智性而又胸怀宽广的诗人,一生都在不断反省自我完善的诗人。在泰戈尔的诗歌世界中,思想的深邃,情感的强烈,比喻的完美与动人,广泛多样的音调和色彩,和谐优美地表达着诗人的内在激情:从灵魂对永恒的追求,到被游戏的儿童激起的欢乐。在诗人的世界中,印度充满了神性的诗意,充满了宗教中最完美的光芒。在那块苍茫、宁静、圣洁的土地上,诗人的歌唱体现了一种大美的文化走向:寻求灵魂的平静,永远与自然生活协调一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