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11 《半张纸》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11 《半张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4 23:11:46

文档简介

*半张纸
幸福在哪里
草原上有对母子,它们都是狮子。有一天,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妈,我总是听到很多动物说什么幸福,到底幸福是什么?它能不能吃?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不是东西,而且也抓不着,更不能吃,它就在你的尾巴上。”小狮子听妈妈说幸福就在自己的尾巴上,于是便不断地追着自己的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看到孩子天真的样子,忍不住笑着说:“傻瓜!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
【哲理启发】 知足常乐,如果我们不那么过分地计较得与失、付出与回报,那么幸福就在你身边。只要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徘徊(  )(  )  赐予(  )
宽裕(  ) 庞大(  )
溺死(  ) 和蔼(  )
[答案] pái huái yǔ yù pánɡ nì ǎi
2.多音字
佣 载
折 行
[答案] yōnɡ yònɡ zǎi zài zhé shé zhē hánɡ xínɡ hénɡ hànɡ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 赐 剔 惕 蜴 邀 遨 檄 缴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辨认·辨别
“辨认”指经过分析、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 ________(辨认/辨别),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
②工作人员提醒,这些假盐生产批号都为“201303A2C”,请市民仔细 ________(辨认/辨别),避免误食。
[答案] ①辨认 ②辨别
2.以致·以至
“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以至”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________(以致/以至)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答案] 以致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
请说明理由:本词比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在尼克斯主场迎战湖人的比赛之前的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接受采访,他说自己性格本来很低调,现在的荣华富贵多少让他有些不适应。(×)
请说明理由:“荣华富贵”一词多偏重指个人有钱有势,根据上下文和事实,这里只强调林书豪在名声上一时间家喻户晓,深受媒体热捧。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大红大紫”或“名声大振”。
[常识·速览]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他一生贫困,为了糊口,当过小学教师、演员、新闻记者、图书馆职员、化学试验员等。一生写过大量剧本和小说。由于斯特林堡身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早期写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和《新国家》,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后来他受当时流行的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用反理性的哲学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他的剧本《父亲》《朱丽小姐》《伴侣》《死的舞蹈》等,描写的是变态的社会关系,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
斯特林堡是一位多产作家,但其婚姻却很不幸,他的三次婚姻均以破裂告终,失去妻子和孩子使他的内心十分痛苦。《半张纸》写了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追忆,这不能不说与他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同时,斯特林堡作为表现主义文学大师,与现实主义者重视物质世界、浪漫主义者歌颂自然的世界观颇有不同,他不仅对自然和物质世界常抱有否定的态度,而且对人的本性也素有怀疑;但同时又对人性和自然进行的绝望斗争保持着信仰。在这种挣扎中,两种力量此长彼消。《半张纸》就显露出较为浓重的温彩,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整体·感知]
小说通篇都用几乎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写出了他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揭示了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文脉·梳理]
①半张小纸,一段人生 ②微笑、乐观
[文本·精析]
1.作者以“半张纸”为题目,对结构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的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深化作品的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串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另外,以“半张纸”为题,将两年的生活贯串起来,可以避免许多“过程”的交代,便于进行跳跃式的描述,详略自由。
2.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小说开始于搬运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自留在曾经的家里,作最后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即将离开这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若有所失。它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男主人公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仅仅是如此吗?也许更深的,还是对这里的眷恋,故意找个借口再待一会儿。马上一转,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这是写浅层心理。接下去,叙述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时,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还需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决定吗?往事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又岂是一个所谓的决定能够阻挡得了的?下面,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我们更关注的主人公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里却意义摇曳,语言非常有层次感。
3.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年轻房客”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收藏起那弥足珍贵的半张纸,“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告诉我们主人公将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去开拓新的人生。他勇敢地面对命运,承受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在生活面前保持着骄傲与快乐的姿态,主人公是一位达观而又坚强的人。
4.课文最后一段蕴含丰富,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半张纸给了他那么多的人生欢乐,给了他那么多精神慰藉,他不能抛弃它,不能忘却它,把它深藏在心底。他将带着半张纸给他的人生启迪,去开拓新的人生之路。正因为这一个原因,他才能在离开公寓时,不垂头丧气,不徘徊惆怅,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精妙的结尾,不但与开头呼应,而且一扫两分钟前哀愁,半张纸使得主人公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
[话题·互动]
话题:文中的男主人公,妻儿俱亡,心灰意冷,原打算再也不回顾过去的一切,可是半张小纸改变了他对自己和对人生的看法,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哪些感悟或启发?
学生甲:人活着总要面对现实生活的。快乐是一天,悲伤也是一天。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要珍惜;不幸的,我们要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觉得如果一时不能完全将过去忘记,明智的做法是:从过去的经历里寻找能够给予自己温暖和美好的记忆,淘汰掉那些不利于自己快乐的因素和成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过好眼下实实在在的生活,方为正途。如果整天哭哭啼啼,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妙运用线索组织故事情节
《半张纸》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练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
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得以表现,这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传统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其实也在目前的中外小说创作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我国,不仅在短篇、中篇小说中广泛使用,在长篇小说中也是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2.迁移应用
下面的小小说以“古金币”为线索展开故事,请为它写一个结尾,80字左右。
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费胡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状况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雷勃自尊心向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聚会。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旁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
“你不同意抄身?”格兰汀问。
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又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间。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到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格兰汀嗔怪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小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佳作·领悟]
改革的尝试
[瑞典]斯特林堡
她很愤慨,看着一般女子生来只是为她们将来的丈夫做管家婆。所以她学了一种职业,在各种生活状况之下都可以自立。她会做手制的花卉。
他也很抱歉,看着一般女子不过是伺候一个肯收留她们的丈夫。他决定要娶一个自由独立的女人,要能自立的,这样的女子才能成为与他平等的人,其终身的伴侣,而不是一个管家婆。
命中注定,他们两个应该会遇到。他是一位美术家,她呢,我已经说过,会做花朵。他们抱着这些观念的时候,同住在巴黎。
他们结婚很有风致。在巴西他们赁了三间房子。中间是画室,右边是他的房间,左边是她的。这样布置便可废除世俗的寝室与双床,那实在是世间无比的坏制度,许多淫溺不道德都是由此而起的。更可免除两人在一间房里穿衣脱衣的不方便。如今每人自占一间房,画室是中立的会晤之所,相比较好多了。
他们不要仆人,自己烹调,早晚雇一个仆妇。一切想得很妙,在理论上极好。
“但是假如你们有了孩子呢?”怀疑者说。
“废话,不会有孩子的!”
进行得很好。他早晨到市上去购办食品。然后他预备咖啡。她铺床折被,收拾房间。然后他们坐下来工作。
工作倦了,他们便闲谈,互相劝勉,欢笑,都很快乐。
十二点,他把炉火点燃,她预备蔬菜。他烧牛肉,当她跑到街那边的食物店去的时候。随后她打点台面,他上菜。
他们自然是像夫妇那样地互相亲爱。晚上互道了晚安各自进自己的房间,但是房门上并没有锁,所以他敲她的门的时候无法使他不进她的房。不过地方很小,所以到早晨看看,他们还是各睡在各的地方。然后他敲着墙壁:“早安,我的小女人,你今天好吗?”
“很好,亲人,你好吗?”
他们在早餐会到,总是像新的经验一般,永远不变为陈腐。
晚上他们常一同走出去,时常遇到他们的乡人。她不反对烟草的气味,所以也不妨碍他们,人人都说这是理想的婚姻,没有人知道比这更快乐的夫妻。
但是妻的父母住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总是写信来问各种不好说的问题:他们盼个外孙子。其实鲁绮撒应该记得,婚姻制度是为儿女的利益而存在,不是为父母的利益而存在的。不过鲁绮撒认为这是陈腐的观念。母亲问过她,照她这种看法,人不要灭绝吗?鲁绮撒从来没有从这方面想过,再说这问题她也觉得无趣味。她同她的丈夫都很快乐。最后,这一对快乐夫妻的状况公开于世界了,全世界都艳羡。
生活是很有趣。他们两个谁也不算是主人,消费两人公摊。有时他赚钱多点,有时她赚钱多点,不过合算起来,他们两个出的钱差不多是一样的数目。
有一天是她的生辰。她清晨惊醒,看见仆妇拿着一束鲜花进来,还有一封绘满了花的信:
“赠给花蕾女郎,她的画师谨赠,祝她多福,并请她赏光和他一同吃一餐精美的家常的晨餐!——立刻。”
她敲他的门——进来!
于是他们吃早餐,坐在床上——他的床;仆妇雇用了一整天,做一切的事。是一个很可爱的生日!
他们的快乐从不削减。这样过了两年。所有的预言者都预言错了。
简直是一个模范的婚姻。
但是过了两年,这位年轻的妻子病了。她认定是因为墙纸上面的毒质;他说是某一种的微生菌。不错,当然是一种微生物。不过是总有点不对。总有点什么反常。她一定是受凉了。她越来越粗壮。她是长瘤了吗?是的。他们都害怕她是。
她到医生处去诊视——回家来就哭了。那诚然是肚子里长了东西,早晚有一天要出来见见天日,长成一朵花,并且还结实呢。
丈夫绝对不哭。他觉得很有兴致,走入俱乐部在友人面前夸称此事。但是妻子还哭。她现在的地位如何?她将不能自食其力,于是不能不靠他生活了。他们也不能不雇一个仆人了!唉!那些仆人!
他们各种各样的小心提防都在这不可免的暗礁上撞得粉碎!
但是岳母还是很热心地来信,屡次说婚姻制度是上帝为了保护儿女而创设的,父母的快乐不值得什么。
休哥求她不要介意她将来不能自食其力。她看护孩子不也是可以算得尽了她的全部的工作了吗?这不是和赚钱一样的好吗?钱正当解释起来,也不过就是工作而已。所以说她也可以算得完全做了她的一部分工作。
她终究是将要靠他生活,这个事实,她过了很久才不介意。当小孩生下的时候,她便完全忘怀了。她还是他的妻,他的伴侣,和从前一样,不过额外又做了他的孩子的母亲,并且他觉得这比什么都来得有价值。
【精要赏析】 独立是女子追求的美好的梦想,在那个时代,从两人追逐幸福的过程来看,是幸福而含蓄的。但那终究是社会的必然,爱情发芽的地域,怎能不滋生出追求的蜕变和无奈呢?改革失败,人啊,最终还是逃不过“自然”,转了一圈,还是要回到“自然”的道路上。
课件59张PPT。第六单元 半张纸√ 本词比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 “荣华富贵”一词多偏重指个人有钱有势,根据上下文和事实,这里只强调林书豪在名声上一时间家喻户晓,深受媒体热捧。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大红大紫”或“名声大振”。半张小纸,一段人生微笑、乐观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②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③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可理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④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扼腕;“最美教师”“最美农妇”等舍身救人的事迹,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⑤巴西地处湿热之地,西班牙和意大利队的后勤人员竭尽全力想办法尽量让球队少些折腾,以便为他们休息创造有利条件。
⑥正是像张老师这样的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满城风雨,润物无声,才有今天人才辈出的盛世。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本句用其本义是正确的。②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③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应改为“不言而喻”。④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使用对象不当。⑤竭尽全力: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⑥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望文生义。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感冒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解析] A项,句式杂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一句是“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和“我们斟酌以后(以)大师的儿子所讲的为准”两句式杂糅,保留一句即可。C项,“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采取”没有相应的宾语中心词,可在“分时段挂号”的后面加上“措施”等词语。
[答案] B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答案] A
4.小说中年轻的房客看完这半张纸后心里想了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他的内心活动,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内心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一定要结合文本。读“半张纸”前主人公是“垂头丧气”,决心忘却;读“半张纸”后,主人公是“吻”“折”“放”,珍藏它,高昂着头。
[答案] (示例)亲爱的艾丽丝,亲爱的孩子,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们一起生活的地方,曾经有那么多的欢笑和快乐,每一处都留着我们的记忆。两年的时光是那么快,幸福总是那样短暂。你们离开我也是那么突然,这真像一个噩梦,我多想一觉醒来后能看到你们仍在我身边,失去了你们,我的生命也就失去了阳光。刚才我看完了这半张纸,我仿佛感觉到你们并没有离开我,我们其实一直在一起,我们拥有的幸福是我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动力。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我都会用最幸福的微笑面对,因为你们永远在我心里,幸福永远在我心里。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人生如同上好发条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叔本华
如果你是斯特林堡,你怎么回复叔本华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小说《半张纸》来看,斯特林堡既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体现出的奋发向上的力量,则是他区别于其他悲观主义者的地方,也是他精神品质宝贵之处。
[答案] 活着必遭蹂躏。天堂和地狱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兑现的。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就在地狱。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种欢乐呢?
6.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目中的描述方向是“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按时间多少分成两组,另外还要注意“女孩”与“男孩”数据的比较,不要遗漏要点。
[答案] 儿童在草地、运动场和娱乐场的运动时间较长,在硬场地和天然场地的休息时间较长;男孩的运动时间多于女孩,在运动场尤为突出,女孩在运动场、硬场地和天然场地的休息时间较长。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的旧怀表
[美]萨里娜·迈勒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待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对我说:“这是你父亲当年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你买这车干什么?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傻丫头,尽管它外面的油漆已经剥落了,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爸可捡了个便宜啦!”原来父亲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因为坏了被别人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年关?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一间陋室,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来交代故事情节、描绘形象,为了表达主题,也用一些议论、抒情性的笔墨“点睛”。
B.文中的“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像“我”父亲一样的人。
C.“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一句,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D.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寒碜的卫生间、破旧的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其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像‘我’父亲一样的人”于文无据。C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D项,“说明其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分析有误,作者写“寒碜的卫生间、破旧的汽车”,说明了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
[答案] A
8.画线部分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该类题目,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是语段本身的含意、作用;二是语段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如这里表现父亲的节俭;三是从结构、表达技巧等角度思考,如这里引起了下文。
[答案] ①这段通过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作者家庭并不富裕。②用父亲日常用度的节俭与下文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构成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善良、高尚。③引出下文,引出“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的疑问。
9.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如作者说父亲“朴实、无华、简洁”等;二是人物活动的事件,如父亲救助中年男子一家人等。
[答案] ①朴实、无华、简洁、忠实、可靠。作者用“旧怀表”来比喻父亲,外表是朴实无华的,内心却是忠实可靠的。②生活节俭,性格温和。父亲使用的器具大都比较破旧,对家人的质疑也耐心解释。③善良、高尚,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在自家生活比较拮据的情况下,靠自己节俭来帮助别人,且直到他去世,儿女们才知道这一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