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3 《炮 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3 《炮 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4 23:20:43

文档简介


炮 兽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太太说:“我请的那个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那位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哲理启发】 只有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撞城槌(  ) 禀赋(  ) 桅杆(  ) 驯服(  )
颠踬(  ) 胳膊肘(  ) 剐(  ) 铁锤(  )
瞥见(  ) 飓风(  ) 晕眩(  ) 朦胧(  )
[答案] chuí bǐnɡ wéi xùn zhì zhǒu ɡuǎ chuí piē jù xuàn ménɡ
2.多音字
垛 吓 模
奇 角 没
[答案] duǒ duò xià hè mó mú qí jī
jiǎo jué méi mò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 阻 狙 沮 咀 溽 缛 褥 拢 笼
垄 珑 撞 瞳 幢 潼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琢磨·捉摸
“琢磨”有三层意思: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文章等);③思索、考虑。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表妹马上要当妈妈了,几个月前她就开始________(琢磨/捉摸)着给孩子选择什么品牌的奶粉。
②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________(琢磨/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答案] ①琢磨 ②捉摸
2.防止·防治
“防止”指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
“防治”指预防和治疗、治理(疾病、灾害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那时候________ (防止/防治)炮身反座的固定止退索还没有人使用。
②日本核辐射发生后,不少市民以为,食用加碘食盐可以起到________(防止/防治)核辐射的作用,导致部分群众盲目听信谣言,囤积碘盐。
[答案] ①防止 ②防治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在深圳这个多年保持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城市里,一方面是政府力促产业转型升级的雄心勃勃,另一方面则是低端企业在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里气喘吁吁的现状。( √ )
请说明理由:本词形容呼吸急促,大口喘气。通常指人劳累到极点时的状态。句中用的是拟人意,符合语境。
(2)利物浦毫无疑问是英超最不可捉摸的球队,既可以在主场2∶0拿下上届冠军切尔西,也能输给积分倒数第二的狼队。( √ )
请说明理由:本词的意思是难以捉摸、揣测与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用于此处,与语境相符。
(3)在哥本哈根,最先让人体会到的是文化冲击,就是设计无所不在。哥本哈根这座设计之城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奇。( √ )
请说明理由:本词的意思是到处都有,到处都存在。用于此处,与语境相符。
[常识·速览]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这篇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雨果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等。其中《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被称作“法律的命运”)和《海上劳工》(“事物的命运”)被称为“命运三部曲”。
《炮兽》节选自雨果最后一部小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九三年》。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四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急风暴雨时期。当时,共和国诞生未满周岁,国内保王复辟势力和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阴谋策动武装叛乱和进攻,企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共和国的心脏——巴黎,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革命和反革命两种力量处于生死决战时刻,斗争十分激烈。长篇小说《九三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特纳克侯爵带领军舰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的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描写一尊二十四磅重弹的大炮滑脱的可怕场面,营造了阴惨、神秘、悲壮的氛围,塑造了失职后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的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下属赏罚分明的将军朗特纳克的形象。
[文脉·梳理]
炮 兽
①炮队队长疏忽,大炮滑脱,在船上肆意破坏 ②炮手与大炮英勇搏斗,在“老头儿”帮助下制服了炮兽
[文本·精析]
1.文中的将军是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将军一开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乡下老头,在事故发生时的可怕场面中,船长和大副犹豫不决,而他走到了楼梯底。他勇敢而又有策略,他不像炮队队长那样冲上去和炮兽搏斗,而是冷静地站在旁边观察,寻找时机,临危不乱。在队长被逼到绝境时,他迅速地将伪钞塞入大炮的车轮中间,动作准确而敏捷。
处决炮队队长时,他赏罚分明,具有卓越指挥官的风度,而他对海上形势的准确预测又显出他丰富的作战经验。这时的将军又是严厉、冷峻、刚毅的。
2.炮队队长的形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于大炮的滑脱,炮队队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切都是他的疏忽导致的。但他在事故发生后,勇于承担责任,以镇静的态度、勇敢的精神同炮兽搏斗。他敏捷、灵便,在将军(老头儿)使大炮颠踬时,及时地冲上去让大炮停下来,制伏了炮兽,从而避免了更大的危害。他得到了将军的奖赏,却又被处以死刑。
炮队队长是一个疏忽大意而又勇于承担责任、勇敢敏捷的悲剧军人形象。
3.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炮兽被制伏后军舰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炮兽虽然被制伏了,但它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船壁上有五道裂缝,炮舱里只剩下九尊大炮,舱底已经进水,为了抢救不得不挂起船灯以至于暴露自己,船偏离了航线。所有这一切,使得军舰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即将到来的大旋风或暴雨或许会使船遭受灭顶之灾。这一切都是炮队队长的疏忽所致,所以后文将军处决炮队队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一个严厉、冷峻的将军看来,这些都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4.作品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描写炮队队长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汉子身轻体软,又敏捷又灵便,在这些闪电似的袭击下像一条水蛇似的东躲西闪”“炮手也抓住这个难逢的机会,把铁棍插进大炮的一只后轮的轮辐中间”。动作描写体现了队长的勇敢、敏捷。神态描写有“他的面容苍白、镇静、凄苦”“可是掩盖不住一种得意的神气”,体现了队长开始时的义无反顾和制伏炮兽后的得意。
对将军的描写也主要针对神态、动作进行刻画,另外还运用了语言描写,主要体现在处决炮队队长这一情节上,他的语言缓慢、严肃,“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体现了将军的严厉、冷峻。
(2)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大炮滑脱造成了可怕的场面,在这样的场面中,朗特纳克(即文中的老头儿)出现了。他临危不乱,冷静沉着地等待时机制伏大炮,显示出他的冷峻和刚毅。
(3)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在大炮制造的可怕氛围中,船长和大副虽然是勇士,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而此时“老头儿”“用胳膊肘儿推开他们,走了下去”。勇敢的炮队队长面对炮兽久战不胜时,“老头儿”冲上去,用伪钞使大炮“颠踬了一下”,救了炮队队长,也挽救了整艘军舰。在这层层衬托之中体现了将军的智勇、刚毅、冷峻。
[话题·互动]
话题: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队队长,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儿(将军),还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甲:是炮队队长。文章通过炮手与大炮搏击的场景,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勇担责任的性格。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炮兽”。“炮兽”是这一幕中的主角,它极尽破坏之能事,大肆破坏。小说首先将笔墨集中在滑脱的大炮身上,用一连串的比喻和排比来形容它的张狂和威猛,将一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武器写得既有猛兽的凶狠,也有冥冥之中不可知晓的灵性和能量。大炮被写活了,它越是凶狠,越是残忍,就越显得人们的无能和怯懦。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生动传神的场面描写
作为浪漫派的领袖,雨果的浪漫手法在《九三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雨果的一个重要的浪漫手法是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小说开篇对战舰上大炮的描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这艘行驶的军舰上,一尊二十四磅重弹的大炮从炮座上滑脱了,它变成了一头怪物,它在舰上滚来滚去,旋转,闪避,脱逃,停顿,冲撞,击破,杀害,歼灭,又像撞城槌在任性地撞击城墙,这门大炮完全破坏了军舰的战斗力。雨果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个场面描绘得令人叹为观止。
对照手法的运用
对照法是雨果在创作中最喜欢采用的方法。他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在本文的三个场景描写中就运用了对照法。如第一场景中,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船长和大副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第二场景中,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炮队队长的勇斗炮兽与“老人”的智胜炮兽;第三场景中,将军(“老人”)对炮队队长的赏功与罚罪等。这些对照不仅突出了炮队队长的英勇,而且也衬托了将军(“老人”)坚毅果敢、智能双全、赏罚分明的性格。
2.迁移应用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要求:①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准确、连贯。③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星光,伴随着星光的是漫天的烟火、烟花,一颗颗“闪电”窜入云端,在一刹那间“绽放”。天空中的礼花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花儿绽放,有的像飞向天空的流星,而刹那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点点星光伴随着五颜六色的礼花,把原本漆黑的夜晚装点得分外迷人,每一颗星星好似在诉说着这—年里的酸甜苦辣,每一颗礼花又好似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佳作·领悟]
雏 菊
[法]雨果
前几天我经过文宪路,一座联结两处六层高楼的木栅栏引起我的注意。它投影在路面上,透过拼合得不严紧的木板,阳光在影上画线,吸引人的平行金色条纹,像文艺复兴时期美丽的黑缎上所见的。我走近前去,往板缝里观看。
这座栅栏今天所围住的,是两年前,1839年6月被焚毁的滑稽歌舞剧院的场地。
午后2时,烈日炎炎,路上空无人迹。
一扇灰色的门,大概是单扇门,两边隆起中间凹下,还带洛可可式的装饰,可能是百年前爱俏的年轻女子的闺门,正安装在栅栏上。只要稍稍提起插栓就开了。我走了进去。
凄凄惨惨,无比荒凉。满地泥灰,到处是大石块,被遗弃在那里等待,苍白如墓石,发霉像废墟。场里没有人。邻近的房屋墙上留有明显的火焰与浓烟的痕迹。
可是,这块土地,火灾以后已遭受两个春天的连续毁坏,在它的梯形的一隅,在一块正在变绿的巨石下面,延伸着埋葬虫与蜈蚣的地下室。巨石后面的阴暗处,长出了一些小草。
我坐在石上俯视这棵植物。天啊!就在那里长出一棵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小的雏菊,一个可爱的小小的飞虫绕着雏菊娇艳地来回飞舞。
这朵花安静地生长,并遵循大自然的美好的规律,在泥土中,在巴黎中心,在两条街道之间,离王宫两步,离骑兵竞技场四步,在行人、店铺、出租马车、公共马车和国王的四轮华丽马车之间,这朵花,这朵临近街道的田野之花激起我无穷无尽的遐想。
十年前,谁能预见日后有一天在那里会长出一朵雏菊!
如果说在这原址上,就像旁边的地面上一样,从没有别的什么,只有许多房屋,就是说房产业主,房客和看门人,以及夜晚临睡前小心翼翼地灭烛熄火的居民,那么在这里绝对不会长出田野的花。
这朵花凝结了多少事物,多少失败和成功的演出,多少破产的人家,多少意外的事故,多少奇遇,多少突然降临的灾难!对于每晚被吸引到这里来生活的我们这班人,如果两年前眼中出现这朵花,这帮人骇然会把它当做幽灵!命运是多么作弄人的迷宫,多少神秘的安排,归根结底,终于化为这洁光四射的悦目的小小黄太阳!
必须先要有一座剧院和一场火灾,即一个城市的欢乐和一个城市的恐怖,一个是人类最优美的发明,一个是最可怕的天灾,三十年的狂笑和三十小时的滚滚火焰,才生长出这朵雏菊,赢得这飞虫的喜悦!
对善于观察的人,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
【精要赏析】 《雏菊》这篇散文闪烁着智性之光,弥漫着沉郁的人生况味。一朵雏菊,纤细而寻常,在作者眼中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小的雏菊”。在作者笔下,一朵小花的偶然诞生,展示了时间的瞬间,也展示了光阴的绵长;凝聚着世事的欢喜,也凝聚着命运的悲凉。作者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幽深的遐思,向我们阐明了一个常为人所忽视的道理:“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
课件54张PPT。第二单元 炮 兽√ 本词形容呼吸急促,大口喘气。通常指人劳累到极点时的状态。句中用的是拟人意,符合语境。 √ 本词的意思是难以捉摸、揣测与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用于此处,与语境相符。 √ 本词的意思是到处都有,到处都存在。用于此处,与语境相符。 炮队队长疏忽,大炮滑脱,在船上肆意破坏
炮手与大炮英勇搏斗,在“老头儿”帮助下制服了炮兽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三)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人有言,“守真志满,逐物意移”。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往往会纠结于现实的纷扰,淡忘了本来的追求。有的人精致利己,把利益当作唯一驱动,只看得见眼前的浮华,却失去了生活的本义。更有甚者腐化堕落,与初心__________,头撞南墙才后悔不已。虽说生命的高度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人生的追求也不是只有一种方式,但听不到呼唤的内心,就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缺少了奋斗的支撑,就会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失去。
“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给初心奋斗的使命,就是给人生奋斗的意义,给生命拓展的空间。要知道,有__________的极致追求,普通工人也能成为大国工匠;有__________的长期坚守,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凡事业;有关键时刻的__________,身边小事也能闪耀最美的人性光辉。(    )。即使时光匆匆、人生无常,每个人都应不忘提醒自己:你最初的梦想,今天还是不是你最高的追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南辕北辙 始终如一 默然无声 前仆后继
B.背道而驰 始终如一 默默无闻 挺身而出
C.南辕北辙 一如既往 默默无闻 挺身而出
D.背道而驰 一如既往 默然无声 前仆后继
[解析] 第一空,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这两个成语都含有“彼此相反”的意思,但“南辕北辙”是就同一件事物来说,偏重于行动和目的恰恰相反。而“背道而驰”是就两个事物来说,偏重于彼此距离越来越远。文段中是说腐化堕落者已忘记初心,其做法已经严重偏离初心,所以应用“背道而驰”。第二空,始终如一:自始至终都一样。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结合语境,应用“始终如一”。第三空,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默然无声:沉默着,不说话。结合语境中的“平凡岗位”可知,应用“默默无闻”。第四空,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根据其前“关键时刻”可知,应用“挺身而出”。
[答案] 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听不到内心的呼唤,就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缺少了奋斗的支撑,就会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失去重心。
B.但听不到内心的呼唤,就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缺少了奋斗的支撑,就会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失去。
C.但听不到呼唤的内心,就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缺少了奋斗的支撑,就会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失去重心。
D.但听不到呼唤的内心,就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缺少了奋斗的支撑,重心就会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失去。
[解析] 文段中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首先,“听不到”与“内心”搭配不当,应为“听不到……呼唤”,由此可以排除C项和D项。其次,“失去”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后面加上“重心”,可排除B项。
[答案] 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心里不仅有奋斗和使命,更有诗和远方
B.初心里既有诗和远方,又有奋斗和使命
C.初心里既有奋斗和使命,又有诗和远方
D.初心里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奋斗和使命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括号内句子所在的语段是围绕着“初心”与“奋斗”展开的,“诗和远方”“奋斗和使命”两者之间,重点强调的是“奋斗和使命”,所以两者之间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合语意。结合选项可知,“既……又……”表并列关系,所以排除B项和C项。A项和C项中,表递进关系的“不仅……更……”强调的是后者,故“诗和远方”应在前,“奋斗和使命”应在后,可排除A项。
[答案] D
4.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解析] 本题从衔接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根据下文“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确定在A、C项间选择,C项中的“偏”是“偏偏”的意思,强调城里不同于乡下,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项。
[答案] C
5.根据下面雨果的一句名言,写一句有哲理的话,字数不要求相同。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两个比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后半句从失去后的结果推导。比喻要新颖、形象,符合情理。
[答案] (示例)人生就像演戏,方向是演戏的剧本,失去剧本,只好停止选择。
6.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维克多·雨果半身雕像在圆明园揭幕。雕像位于大水法遗址东侧,在底座上用中法文字镌刻了雨果强烈谴责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暴行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雕像由法中友协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法国东方华人协会共同捐赠,由法国雕塑家娜什拉·凯努女士制作。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说,在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圆明园管理处竖立雨果雕像,目的是为了永久呼唤对文明与和平的尊重,永久纪念人类的正义与良心。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圆明园被毁后一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特勒上尉寄了一封信,信中严厉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表达了这位文坛巨匠令人尊敬的正义感和坦荡襟怀。
信中说,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作圆明园……您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是本新闻的导语,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从导语中摘取关键词拟写标题。
[答案] 圆明园罹劫150周年:雨果半身雕像落户圆明园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报 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辞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游,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扣动了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细节、肖像描写的作用,分析构思的妙处,品味对话的作用。B项,“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错。通过“战战兢兢”“浑身乱颤”等对彭恩描写的词语可以看出,彭恩一开始并没有看穿他的真实身份。
[答案] B
8.小说开头写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是在文章的开头,分析其作用,首先要考虑小说首段的一般作用,比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等;其次要考虑情节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彭恩打电话时语气严厉、措辞犀利,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位言辞尖锐的剧评人。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作铺垫。
9.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和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要结合文本分析。彭恩因为对《蛙女》这场戏极其不满而要写一篇详细的剧评,把原定于上午发表的剧评移到了下午,可见他的忠于职守;而他用了“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等尖锐的语言评价《蛙女》这场剧,可见他言辞尖锐;从最后那出人意料的纸条既可以看出彭恩的批评中肯和机智聪敏,又可看出文亚明演技的拙劣。文亚明的偏执和自卑体现在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而“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谨慎一些了”体现出了他的自负。体会小说给读者的启示,给答题者的空间比较广阔,本文主要结合彭恩和陌生老头的对话、情节的突转来分析。从彭恩剧评家的角度、文亚明·穆勒演员的角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启示。
[答案] 人物形象:彭恩:①忠于职守;②批评中肯,言辞尖锐;③机智敏锐。文亚明:①演技拙劣;②性格偏执;③自卑而又自负。启示:①要有敬业精神。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提升专业水平。③敢于说真话,坚持真理。④坦然面对批评并勇于自我反省,不可自以为是。⑤舞台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舞台。(只要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