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问题解决: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会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
生:会
师:那我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来玩,同学们想一想,老师会抽到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生: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
师:抽生做游戏,其余的同学观察游戏结果,是老师赢还是这位同学赢呢?
生:可能老师赢,也可能同学赢。
师生游戏,学生观察结果:有赢,有输,还有平的。
师:的确,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是什么现象?怎样判断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好吗?
生:想!
二、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1.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现象。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与建议”,自学96—98页的例2、例3。课件出示“要求与建议”。
(2)学生读“要求与建议”。
(3)教师规定硬币正反面。
(4)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5)教师巡视,同时进行个别辅导。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1.交流活动1:抛硬币
(1)师抽生汇报抛硬币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师:抽生1。
师:从抛硬币的活动中,你猜的硬币落地后是哪面朝上,实验结果是哪面朝上。生答;5次猜想与实验结果一样吗?生答。
师:抽生2。
师:你们组的猜想与实验结果是怎样的。生答。
师:其他组的猜想与实验结果是怎样的。生齐答。
师:结果有几种可能?生答。
师:在生活中,像玩“剪刀石头布”谁先赢;抛硬币硬币落地后是哪面朝上事先都不能确定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现象?(师抽生答)
师:哦,在生活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结果,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的结果不止一种。(板书:不确定现象、结果不止一种)同时用ppt出示在大屏幕上。
师:我们怎样描述不确定现象呢?生答。(板书:可能…,也可能…)同时用ppt出示在大屏幕上
(2)过渡。
师:同学们通过对抛硬币的结果进行猜想和验证,知道了什么是不确定现象,你在例3摸彩球活动中,又有哪些收获呢?
2.交流活动2:摸彩球
师:小虎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情况?(生答)有几种结果,(生答)结果是确定的吗?(生答)
师:小猫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情况?(生答)有几种结果,(生答)结果是确定的吗?(生答)小猫可能摸到红球吗?(生答)
师:哦,小虎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只有一种结果,结果是确定的;小猫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白球,只有一种结果,结果是确定的。这样放球,不可能摸到红球。像这样的现象叫做什么现象?(板书:确定现象、结果止有一种)同时用ppt出示在大屏幕上。
师:我们怎样描述确定现象呢?生答。(板书:一定或不可能)同时用ppt出示在大屏幕上
3.交流活动3:怎样判断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ppt上的结论,比较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发生的结果。
生:如果事件发生的结果只有一种,那么这种就是确定现象;如果事件发生的结果不止一种,那么这种现象就是不确定现象。
4.交流活动4:列举生活中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师:判断确定现象或不确定现象,只需看事件发生的结果,如果看事件发生的结果只有一种,就是确定现象;如果事件发生的结果不止一种,就是不确定现象。(同时用ppt出示在大屏幕上)现在你请例举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不确定现象,哪些事情是确定现象?
四、自主梳理,引导构建
师:生活当中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处处都是。我们通过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交流等活动学习了不确定现象,请同学们梳理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自主梳理,四人小组交流。
师:小结,师边说边用ppt展示。
五、问题引导,达标监测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能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现象并且能判断和列举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现在我们来看看学习效果。
1.连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并连线。
2.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下列现象。
六、问题引导,拓展延伸
通过刚才的验证,同学们都学得不错,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更有思考性的问题。
1.掷硬币:
师:同时掷两枚硬币,说一说两枚硬币落地后的朝向。先在小组里交流,再选一个代表汇报,与全班同学分享。
2.猜盒子:有A、B、C、D四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4乒乓球(如图)。老师有一个盒子里装的球与其中一盒是一样的。通过摸球推断,老师这盒与哪盒一样呢?
抽生回答:你为什么这么推断?
七、问题引导,分享收获
师:ppt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畅所欲言谈收获。
师:通过同学的交流分享,我们感受和体验了用“猜想→验证→分析→归纳”等方法研究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收获了:
事情的发生事先是可以确定的,叫确定现象。我们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事情的发生事先是不能确定的,叫不确定现象。我们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师:希望课后同学们自己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