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58~P61的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懂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用转化的方法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根据计算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组织,要做一批红领巾,学校要我们帮忙算一算做一个红领巾需要多少布,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2、出示红领巾图片。
3、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算三角形的面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寻找思路:
1、复习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3、师:我们能不能也学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操作探索:
1、提出操作和探究要求。
师:请小组合作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拼一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根据你们的结论,一起合作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 验 记 录 表
讨论探索: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 );
B、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 )形的底( ) ;
C、三角形的高与拼成的( )形的高( );
D、原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 )形面积的(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讨论。
3、展示学生的剪拼过程,交流汇报。
4、归纳公式
师:你能根据我们的结论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α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师: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现在我们就来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求它的面积,你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底和高)
2、多媒体出示60页的例2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综合运用,巩固练习,适当拓展。
1、 口答。
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 底是6分米,高是3分米。
(2) 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
(3) 底是 12米,高是5米。
2、选择
请选出正确的式子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 )
① 6×4 ② 4×3÷2
③ 4×6÷2 ④ 6×3÷2
3、判断
①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 )
五、总观全课,体验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S=ah÷2
例2 白布的面积:135×9=1215(平方分米)
三角巾的面积:9×9÷2=40.5(平方分米)
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30(块)
第二块白布按计算可做34块,但由于不可拼接,同过画示意图可知也只能做30块三角巾。
鲁家峪九年一贯制学校 周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