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苏幕遮Thank you for watching !苏幕遮
[知识梳理]
一、读准字音
燎沉香(liáo) 消溽暑(rù)
芙蓉浦(pǔ) 小楫轻舟(jí)
二、词语释义
(1)燎沉香 ( )
(2)消溽暑 ( )
(3)侵晓窥檐语 ( )
(4)小楫轻舟 ( )
(5)梦入芙蓉浦 ( )
[答案] (1)烧 (2)湿润、潮湿 (3)渐近 (4)桨
(5)水边
三、名句默写
(1)燎沉香,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故乡遥,何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1)消溽暑 (2)侵晓窥檐语 (3)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4)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5)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资料链接]
简介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其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典丽精雅。尤擅长调。为后来“格律派”词人词宗,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主要作品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新自然,形象生动。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京都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王国维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词与音律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音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周邦彦在任大晟乐府提举时,他结合自己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文本鉴赏]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了词人思念故乡、思念朋友的情怀。词人面对着象征江南池塘风景的荷花,很自然地想起了故乡。
[文本深读]
1.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阕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头描写的静景,燎沉香以消溽暑,这两句描写的环境非常安静。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恍若音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阕。下阕抒情相对上阕缠绵备至,用“荷花”作为联系上下阕的意象,用词精工细腻,耐人寻味。此时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写进入梦中,让人感到层次分明,余韵悠然。
2.词的下阕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他抒发感情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抒情方式含蓄蕴藉。“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结尾。写景抒情精工细致,匠心独运。上阕有景无人,处处写实;下阕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朋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运用反客为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在追问中透出浓浓的乡愁。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
3.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这两句词用“清圆”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作者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用“举”字写出荷叶的动态美,把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这里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美,在妩媚中透出风骨。
4.如何理解“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两句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后两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这是从侧面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铺垫手法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将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阕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泼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运用了铺垫手法,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了感情上的铺垫。
定义:铺垫是通过环境或细节描写,以及非主要情节或非主要人物描写,为主要情节或情节高潮及主要人物的出现做准备的一种手法。
作用:(1)通过营造气氛以烘托人物,或通过埋下伏笔以与后文照应。
(2)使情节发展得自然,顺理成章,或通过设置悬念以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写法指导
熟知铺垫手法的“原则”与“种类”
铺垫的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铺垫的种类:(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作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又叫反面铺垫。
(2)从铺垫的手法来分,又有伏笔铺垫、悬念铺垫(又叫垫衬)、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之别。如《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是伏笔铺垫,红楼梦序曲是悬念铺垫。
3.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其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本段文字运用了铺垫的写作手法。用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作比较,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温暖和舒适。为下文的展开描写做好了铺垫,使读者读起来更加自然流畅,很好地烘托了济南冬天的惬意,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入芙蓉浦 浦:水边
B.叶上初阳干宿雨 宿雨:昨夜下的雨
C.侵晓窥檐语 侵:侵犯
D.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湿的暑气
C [C项,“侵”,渐近。]
2.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破天惊逗秋雨(使动用法,使……破;使……惊)
B.露脚斜飞湿寒兔(意动用法,使……湿)
C.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作动词,刮起东风)
D.叶上初阳干宿雨(形容词作动词,晒干)
B [B项,应为“使动用法”。]
3.下列对《苏幕遮》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寄居长安时因思乡而作的。
B.这首词以写荷花为焦点,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将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呈现在读者面前。
C.这首词下阕直抒胸臆,写出了家人对作者的思念。
D.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钱塘风色的荷花,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C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词的下阕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在梦境中想到渔郎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上是表现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2)《苏幕遮》最后由梦作结,由实入虚,表达词人思归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2)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④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 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这三句,写初夏风光,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富有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这两句是说遍地黄芦苦竹,自己仿佛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
D.“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这两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亲近酒杯,借酒消愁的意味。
C [C项,“自己仿佛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错误,该句是说作者自己所处的溧水环境与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所处的环境相似。]
6.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大意为: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从海上漂流至此,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下。显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社燕自比,社燕每年春社时来,秋社时去,从瀚海漂流来此,在人家屋檐下暂时栖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宦海浮沉、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心情。
[答案] 手法:比喻。妙处:词人将自己比作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从海上漂流至此,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浮沉、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注]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 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7.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B.“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直接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C.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得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
D.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意和爱春之情。
B [B项,“直接表达”有误,应为“婉转表达”。]
8.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这首词的词句,准确把握所使用的表达技巧。比如“烟愁露泣”既包含拟人手法,又是借景抒情。
[答案] ①拟人手法。“烟愁露泣”句中“愁”“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③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