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学案) 第4单元 5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学案) 第4单元 5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20:47:38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Thank you for watching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
[助读链接]
北宋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方山子,另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二人相遇,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苏轼为之作传,一方面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另一方面“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同时还折射出作者在被贬到黄州期间的真实心态。
[基础自测]
一、读准字音
闾里(  ) 庵居(  )   谪居(  )
陈慥(  ) 矍然(  ) 奴婢(  )
挟矢(  ) 傥见(  )
[答案] lǘ ān zhé zào jué bì xié tǎnɡ
二、一词多义
(1)遇
(2)闻
(3)适
(4)因
[答案] (1)动词,遇合,得到君主的信任 动词,接触 动词,对待 动词,会合、接触 动词,相遇 (2)动词,来往 动词,闻名 动词,听到,听见 动词,使听到,使知道 动词,知道,懂得 (3)副词,恰好 动词,出嫁 动词,适合、依照 副词,刚才 动词,享有 动词,符合、适合 (4)连词,表示顺接上文,于是,便 副词,趁机 介词,通过、经由 介词,依、随着
三、词类活用
(1)闾里之侠皆宗之(名词作动词,尊奉)
(2)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在草房里)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方山子怒马独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怒)
(5)见方山子从两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6)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四、古今异义
(1)欲以此驰骋当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骑马)奔驰。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
[答案] (1)施展抱负。(2)老样式(多指衣冠等)。(3)妻子和儿女。(4)任职。
五、文言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为而在此? (宾语前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鹊起于前。 (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方山子从两骑。 (省略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
(2)为什么却到这里来了呢?
(3)有一只鸟鹊在前面飞起。
(4)(我)看到方山子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文本鉴赏]
文章通过对方山子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方山子传
[文本深读]
1.文中苏轼对方山子“耸然异之”,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②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耸而高。③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④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是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及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