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自然多少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天地,是万物的旅舍诸位贤弟都是俊才秀士,个个比得上谢惠连光阴,是百代的过客况且温暖的春天用绮丽的景色在召唤我们羽觞飞快传递,在皎洁的月色之中沉醉摆好筵席,大家坐于花丛之中大自然又提供给我们如此灿烂的景象Thank you for watchi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知识梳理]
一、读准字音
逆旅(nì) 秉烛(bǐnɡ) 天伦(lún)
琼筵(qiónɡ) 羽觞(shānɡ) 假我以文章(jiǎ)
二、辨识通假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三、一词多义
(1)假
(2)良
(3)何
四、词类活用
(1)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名词作动词,作诗,吟诗)
(2)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3)古人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五、古今异义
(1)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大自然。
今义:大的块头,是两个词。
(2)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今义:泛指著作。
(3)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指几何学。
六、文言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判断句)
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
(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判断句)
译文: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判断句)
译文:诸位贤弟都是俊才秀士,个个比得上谢惠连。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状语后置句)
译文:况且温暖的春天用绮丽的景色在召唤我们。
(5)大块假我以文章。 (状语后置句)
译文:大自然又提供给我们如此灿烂的景象。
(6)开琼筵以坐花。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摆好筵席,大家坐于花丛之中。
(7)飞羽觞而醉月。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羽觞飞快传递,在皎洁的月色之中沉醉。
[资料链接]
这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也是流传甚广的名篇。本文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李白“酒隐安陆”(今湖北安陆)初期所作。李白在安陆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的读书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兄弟来往,写给堂弟们的诗文现存有四五篇。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宴集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文本鉴赏]
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文本深读]
1.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此时此地叙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特别是“阳”字,把春天形象化了,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还有“烟”字,把春天独特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春天地气上升,弥漫在空气中的是袅袅轻烟,各种自然景物都好像披上了一层纱。“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这些都唤起了读者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在诗人笔下,“阳春”和“大块”都是有情的,它们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在这里,主客体已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3.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政治迫害严重,士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他感慨时过境迁,游赏之乐已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的短暂,必然“终期于尽”,因此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叹。②李白骨子里充满的是盛唐士人绝对的自信和自豪之情,他乐观、豁达,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化 用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文章多处化用典故,有的直取其词,有的借用其语句,还有的用古人、古事,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这样做既增添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定义:指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称作“借用”“套用”。
作用:(1)可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激发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2)可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2.写法指导
运用化用手法“两要求”
(1)要准确分析、概括要化用的作品。
(2)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创出新意,切忌生搬硬套。
3.迁移运用
请根据下列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即使生命短暂如泪始干的蜡炬,燃烧成灰,却能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放出光芒照亮寻找光明的眼睛;
即使生命短暂如有情意的落花,随风飘零,也会义无反顾地扑向大地,化作春泥回报默默支撑的树根;
即使生命短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生命短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无限好的夕阳,日薄西山,仍可霞光万丈地壮烈陨落,播撒余晖染红暮霭沉沉的黄昏;
晶莹的露珠,瞬间蒸发,却可清清白白地离去,滋润草木报答大地母亲的恩赐。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之逆旅 逆旅:旅舍
B.幽赏未已 幽:幽雅的景致
C.群季俊秀 季:季节
D.高谈转清 清:清雅
C [C项,季:指弟弟。]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以:介词,拿,用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以:介词,凭借
C.大块假我以文章
以:介词,把
D.开琼筵以坐花
以:连词,表承接
B [B项,以:名词,原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秉烛夜游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 [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C项,“侣”“友”为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D项,“咏”,动词作名词,诗歌。]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C.序天伦之乐事
D.大块假我以文章
C [C项,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A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D项,大块,古义:指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是两个词。]
5.下列各句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C.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D [A项,用《庄子·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B项,用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的典故。目的是赞颂弟弟们聪慧。C项,用晋代石崇《金谷诗序》的典故。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弟“雅”的一面。]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2)古人持灯夜游,实在是有道理的。
(3)美好的筵席摆好,大家在花丛里就座,羽觞飞快传递,在皎洁的月色之中沉醉。
7.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山和海,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汹涌:它们都是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材料:
现实 阴影 小草 理想 阳光 大树
实在 虚幻 天上 地下 高大 矮小
翠色盎然 远在天边 驱散阴霾 鲜绿娇弱 近在咫尺 带来阴凉
美化人间的天使 生活的必需品 人生腾飞的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选择两个有关联又可比较的事物,相关联就是它们有共同点(最后一句概括),可比较就是中间部分有区别。最后注意句式一致。
[答案] ①现实和理想,一个实在,一个虚幻;一个近在咫尺,一个远在天边:它们都是人生腾飞的翅膀。②阳光和阴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驱散阴霾,一个带来阴凉:它们都是生活的必需品。③大树和小草,一个高大,一个矮小;一个翠色盎然,一个鲜绿娇弱:它们都是美化人间的天使。
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就是空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西方人也常常说,所谓人是在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去访问名山大川,这些也都是为了教育。《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记游之作,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而且是地理学家、科学家。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旅行的另一个动机是政治,是不得已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朝韩愈被贬到潮州,宋朝苏轼被贬到最南边的海南岛,这都是政治的旅行。还有一种旅行的动机是宗教,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瞻前顾后”。由前面“天地就是空间”及后面“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可知,第①空应该填“光阴就是时间”;由前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及后面“这就是教育的旅行”“旅行的另一个动机是政治”可知,第②空应该填“其中的一个动机是教育”;根据后面所举的韩愈和苏轼的例子可知,第③空应该填“也就是贬官”。
[答案] ①光阴就是时间 ②其中的一个动机是教育 ③也就是贬官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7月17日,北京人艺历史大戏《李白》在首都剧场上演,演出将持续至7月26日。这部首演于1991年的作品,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演绎,如今已成为北京人艺的当家大戏之一。二十多年间,每逢《李白》上演,便一票难求。有人开玩笑称:“《李白》这部‘人气之作’也有‘气人之处’,那就是——买票难。”
《李白》的导演之一唐烨认为,《李白》二十多年久演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李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话剧剧本赋予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也深深吸引和感染着观众。“郭启宏先生的本子,不只是在说历史。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历史中融入了很多现代的东西,看似讲历史人物,实际也在讨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让观众特别有共鸣。”唐烨说。濮存昕饰演李白,从三十多岁演李白开始,每年演出都会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今天的濮存昕已经到了剧中李白的年龄,他的人生阅历和对戏剧的体悟都融入了他对角色的塑造中。
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历史大戏《李白》久演不衰的原因。要求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李白》这部历史大戏久演不衰的原因,阅读材料可知,答案集中在材料第二段,从李白本人、观众、演员等角度整合答案即可。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字数不要超出规定。
[答案] 李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强的感召力;剧本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演员表演到位。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秋湖觞芰①图序
曾 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②,有琅??鸸荨B滩ǚ嚎停?沙颂?抑?牵话子鹨》遥?山嵩豆??纰邸T蚓途幌阍靶№?病?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④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⑤山水之家,徐、黄⑥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注】 ①秋湖觞芰:秋湖,指江苏扬州的瘦西湖,作者曾燠(yù)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出任两淮盐运史,并在扬州设有驿馆,因在闰六月游湖,故称“秋湖”。“觞”,古代称酒杯,此处含有“饮酒欣赏”的意思。“芰”(jì),指菱、荷一类水生植物。②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湖中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③远公之社:指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为弘扬佛法而开创的莲社。④双蕖(qú)之怨:双蕖怨为古代乐府曲名。⑤和⑥中的“董、巨、徐、黄”指的是董源、巨然、徐熙、黄筌,他们都是南唐——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B.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C.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D.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C [解题时,在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分析句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由文言句式的对称性,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先找出文段中的动宾短语,然后逐一排除即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文体的一种,“叙述说明”之意。包括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B.“闰月”,指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C.“太乙”,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太乙本是哲学概念,后发展成星名、神名。
D.“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huò),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也指史册。
D [D项,“汗青”指史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蕴。
B.本文不但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等主要景点的行游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说明简明,语言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
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秋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其中也蕴含着一种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
A [A项,根据标题和文本内容来看,这不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而是给一本名为“秋湖觞芰图”的画集写的序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
(2)他们分别各画了一幅美景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
【参考译文】
去年今天,我们把瘦西湖湖水画进了图里;今年逢上闰六月,正好是莲花开放的时节。我们踏着芳草沿着老路出门,沿着竹林来到新雨过后的湖边。只见深深浅浅的菱叶和荷叶,同去年游览时看到的景况一点没变;只是因为有的朋友告别离开了,所以这次已不同于上一次了。我们感触着一年四季新陈代谢的变化,更珍惜朋友双方难得的重逢相聚。 虽然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但美的宴席却应该再次摆设。
在这个时候,早晨的凉气还很轻微,残余的暑气将要收敛了。湖水涨满了茱萸湾,清风吹拂着城墙边的杨柳。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有老僧前来迎接大家,许多嘉宾都到齐了。那就是从慧因寺前乘船出发呀。
不一会儿就解开彩色的缆绳由纤夫牵着慢慢往前行,看上去就像忽然落下一道彩虹。一穿过桥亭,前面的天空和水面忽然显得空旷开阔起来。大家上岸走进湖中小金山上的“香海慈云”园林,看见这里建有像琅?烙袼频墓?摇S慰托凶咴诼淌鞔灾芯秃孟衿?≡诼躺?ㄌ卫镆谎??趾孟窕骋勺约菏窃诔俗盘?抑?清塾危荒前子鹌?〕隼吹姆枷悖?路鹂梢粤?嵘匣墼洞笫Φ牧?纭D蔷褪窃诳拷?幌阍暗牡胤缴允滦菹⒀健?
于是过了莲性寺,沿着筱园的堤岸向前走,那边有一座楼,很适宜放声吟咏。旁边有三间屋子,屋前有一个小池。微微的凉风送来香气,才升起的太阳散发着光芒。我们铺好鲜丽的桌布,摆上美味佳肴,品尝着用碧莆之杯盛的酒,切削着从华峰那边采来的藕,歌咏着元遗山的乐府曲,吟诵着谢灵运的五言诗。那就是在高咏楼饮酒作乐呀。
随后,余下的酒已经喝完,大家清雅的兴致却还没有消散。一行人正准备登上返回山阴的游船时,又从曲院那边飘来一阵阵带有荷香的微风。另有一条水路可以通向渺茫幽远的地方,有种磬乐般奏出的声音轻悠悠地回荡在水面。前面有一座庵堂被树丛半遮着,许多树木枝条交错留下浓阴。我们来到还挂着露珠的竹林里喝茶,让林风吹拂着醒酒。那就是在返回的途中游访桃花庵呀。
唉!哪里没有水?哪里没有花?有时因为人和事的不如意,不免很少有这样畅快游览的机会。 只有这大江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事不忙,刑法清正,官吏有空余时间,百姓没有骚动的事情,我才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能够用这种方式来娱乐尊贵的宾客,容纳普通的官员。说起来这不是大幸吗?所以应该把此次游湖的情形记叙下来。于是有像古时董源、巨然那样的山水画名家,和徐熙、黄筌那样的绘画高手,他们分别各画了一幅美景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那画慧因寺的,是钱塘人钱玉鱼。那画净香园的,是长洲的袁竹室。那画桃花庵的,是如皋的陈肖生。那画高咏楼的,是全椒的吴山尊。图画中的那些宾客,大概十人中有八人(说明:对于原文“凡十有八人”,也有人翻译成“总共有十八人”)还各自写了诗。我就作了这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