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学案)散文之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学案)散文之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21:13:35

文档简介

散 文 之 部
快速读懂古代散文的锦囊妙计
第一步:整体快速阅读,粗略弄懂大意
1.先看选文出处及标识,预测文本内容
在阅读文本之前,先看选文出处,弄清选文文体特点和题材特点,有助于快速定位文本性质和内容纪要。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的《宋书·谢弘微传》,它属于古代人物传记,我们可以预测文章主要写了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品质。
2.快速浏览文本,概知文本大意
需要提醒的是,在阅读伊始,最好先参看一下题目设置中的内容观点概括分析表述题,据此可帮助你迅速弄懂原文内容大意,快速理解甚至翻译原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在阅读过程中,对弄不懂的实词、虚词,弄不懂的个别语句,要学会“跳过去”(跳读法),不要在这里过多纠缠,以提高阅读做题速度。
第二步:依据文本特征,把握主要信息
高考中几种常见文言文体的阅读概要如下:
一、古代人物传记
由于传记是人物的历史记录,只追求有效信息的准确表达。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细读选文章节,提炼文意要点
(1)抓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行和功过。传记往往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说明人物的主要贡献和过错。我们只要能够抓住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就能够正确认识人物的功过是非,品评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文言文材料塑造了鲁芝清廉忠诚,治政有方,谦和端正的人物形象。
(2)抓次要人物——从侧面了解主要人物。看看作品除了写传主外,还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对刻画传主形象起了什么作用。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
(3)抓记述人物的方法——领略传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抓住作品记述人物的具体方法手段,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达到初步鉴赏的目的。
2.整合阅读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在速读和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要把阅读中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整合,从整体上把握文脉方向和传记人物特点,为下一步解答文言阅读测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
→简介传主基本信息(姓名、字号、朝代、籍贯、祖上情况等)
→交代人物或事件结局
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他在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件的社会意义。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即人物→地点→事件→事迹→思想。
二、写景散文
1.抓人物、事件、地点、游踪
如2016年浙江卷的《琅嬛福地记》张华游览洞山。顺着小溪进入深山,看到有一个老人,同老人交谈。老人拉着张华走到石壁下,过一道门走进石壁,到了一个屋舍,陪同他参观不同房间的藏书。张华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老人送张华出来,石门忽然关闭了。张华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
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
如《游褒禅山记》中第三段开头一句“于是余有叹焉”标志着本章转入议论,而之后的议论又必然与上文的“悔”有关联,下文的议论又可以帮助理解上文游洞的经过。
三、议论类散文
1.抓文眼(论点)
中心论点是文章的眼睛,体现文章的思想性和逻辑性。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不仅可以明确文章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关键语句,有的在文章开头,如《劝学》的“学不可以已”;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如《过秦论》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紧靠中心论点解读文章的其他部分,因为其他部分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这样就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
理解文章的大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落实文章中所涉及的字、词、句的含意,但只要善于利用上下文,这个难题就不难解决。如“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中的“发”,只看这一句肯定很难断定,但如果联系《苏武传》中的上下文,知道上文中张胜与虞常的单独谈话,就很好理解“发”是“揭露、暴露”的意思。
课件14张PPT。散 文 之 部2345678910111213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