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学案) 第1单元 1 《长恨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学案) 第1单元 1 《长恨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21:19:42

文档简介


长恨歌
[知识梳理]
一、读准字音
回眸(móu)   骊宫(lí)   霓裳(ní)
玉扃(jiōnɡ) 花钿(diàn) 萦纡(yū)
马嵬(wéi) 鼙鼓(pí) 临邛(qiónɡ)
钗擘(bò) 凝睇(dì) 衾被(qīn)
人寰(huán) 云栈(zhàn)
二、词语释义
(1)御宇多年求不得 (       )
(2)六宫粉黛无颜色 (       )
(3)姊妹弟兄皆列土 (       )
(4)可怜光彩生门户 (       )
(5)宛转娥眉马前死 (       )
(6)耿耿星河欲曙天 (       )
(7)遂教方士殷勤觅 (       )
(8)云鬓半偏新睡觉 (       )
(9)含情凝睇谢君王 (       )
(10)翠华摇摇行复止 (       )
(11)东望都门信马归 (       )
(12)遂教方士殷勤觅 (       )
(13)犹似霓裳羽衣舞 (       )
(14)惟将旧物表深情 (       )
[答案] (1)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 (2)容颜姿色 (3)封爵赐邑 (4)可爱,可羡 (5)凄楚缠绵的样子 (6)天色微明的样子 (7)反复多次 (8)睡醒 (9)微看 (10)又 (11)听凭 (12)于是 (13)还 (14)只能
三、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阳鼙鼓动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旌旗无光日色薄。
(4)____________________,耿耿星河欲曙天。
(5)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
(6)七月七日长生殿,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
(8)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 (1)六宫粉黛无颜色 (2)惊破《霓裳羽衣曲》 (3)峨嵋山下少人行 (4)迟迟钟鼓初长夜 (5)梨花一枝春带雨 (6)夜半无人私语时 (7)在天愿作比翼鸟
(8)天长地久有时尽
[资料链接]
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长恨歌》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不仅仅是对史事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鉴。
1.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歌行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体裁
代表作品
特点

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①篇幅可短可长。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歌行
高适的《燕歌行》等
2.文化常识
(1)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2)梨园。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后世因此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3)黄泉。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中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冲蚀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
(4)蓬莱。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海外的仙岛,亦称蓬壶、蓬莱山、蓬丘。后泛指仙境。
  
[文本鉴赏]
这首诗通过叙述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的事作了讽刺,告诫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表明“欲惩尤物”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对两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彼此间的真挚相思赋予了深切的同情。
[文本深读]
1.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句子,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地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一切,他把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甚至他的江山,他的社稷。
2.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诗中,杨贵妃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①在仙境中,她已位列仙班,但她仍不高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她的内心是凄苦、悲怨的,她不能忘记过去的美好爱情。②她临别赠给使者一股钗、一扇钿合,让他交给玄宗,以表达她坚定不移的信念,“天上人间会相见”,并希望玄宗牢记他们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描述充分展示了杨贵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她。这样更加反衬出唐玄宗此时的凄凉处境,使诗歌带给读者的感受更加深沉悲凉,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4.“长恨歌”,就是歌长恨,为什么恨?主要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绵延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婉转动人的故事,以及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鉴赏《长恨歌》时,要注重作者将诗歌的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起来的写法。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正是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才使诗歌婉转动人,缠绵悱恻。
定义:情景交融就是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情由景背负,景为情浸染;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作用:(1)诗中的景可以是诗人感情的触发点。
(2)诗中的景也可以是诗人感情的基点。
(3)诗中的景也可以是诗人表现感情的凭借手段。
2.写法指导
运用情景交融手法“三要求”
(1)所写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心情、情感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写景时对景物要有选择,选择能够表现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写。如心情感伤,你选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心情激动,你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便不合适。因而,写景与心情一定要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自然景物也各有其特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景物的与众不同。写景又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先要写好景物。抓住要描写的景物与别的景物不同的特点,带着强烈的主观感彩去精心描绘,做到景物特点突出,个性鲜明。
(3)抒情要真挚自然。借景抒情,总是以抒情为宗旨的。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不能虚假。虚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抒情方式还要自然,要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或给景物强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没有写景基础的空洞抒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法最忌讳的。
3.迁移运用
请你恰当地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在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    B.迟迟钟鼓初长夜
C.遂教方士殷勤觅 D.其中绰约多仙子
D [A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B项,古义,缓慢悠长;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D项,古今义相同,都是“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轻盈的样子”。]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遂令天下父母心    遂:于是
B.为感君王辗转思 为:为了
C.犹似霓裳羽衣舞 犹:还
D.云鬓半偏新睡觉 新:刚刚
B [B项中的“为”意为“因为”。]
3.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百媚生”又和“无颜色”形成对比。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见出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做铺垫。“粉黛”指六宫女子的化妆用品。
B.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夜晚宫殿中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然辗转难眠。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夜色形成对比。
C.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西宫、南苑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烘托出唐玄宗居处的荒凉和晚年生活的痛苦孤独、寂寞凄凉。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身居仙山,生活寂寞;听到唐玄宗派遣使节到来,她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清泪,就好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这两句写出了她的凄美、哀怨。
A [“粉黛”代指六宫中的美人。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3)《长恨歌》中用萤火虫、孤灯烘托唐玄宗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用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2)春风桃李花开夜 秋雨梧桐叶落时
(3)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4)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读长恨辞
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首句写“蜀道如天”,用“夜”“雨”二字,更显艰难。二句写泪“沾襟”,用一“倍”字,足见其中的情感。三句写“更有”,四句写“不动心”。
B.袁诗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C.李诗感慨的对象是《长恨歌》。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
D.李诗全诗含意深沉,层层递进,而且讽喻之意颇为尖锐,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 [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
6.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第二句“倍沾襟”、第四句“不动心”都流露出了不同的情感,是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哀恸和对将士的冷漠。由此可知用了对比手法。然后从诗歌主题、思想情感的角度对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答案]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诗人将其“倍沾襟”与“不动心”作了对比。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表达了诗人对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④正声:雅正的诗篇。⑤伏:服气。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C [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8.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课件69张PPT。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长恨歌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同课章节目录